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文学作品>详细内容

【美丽中国】乌镇访木心:在慢时光里读诗‖柳红樱

作者:柳红樱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6-20 16:07:08 浏览次数:65 【字体:

乌镇访木心

在慢时光里读诗

柳红樱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木心《从前慢》

五月,一场夜雨之后的乌镇,像是浸在青瓷碗里的龙井茶,连雨丝都带着清浅的绿意。清晨,我们打着伞,在微风细雨中,踩着湿润的石板路往东栅走去。看见临河人家支起木窗,煤炉飘出缕缕白烟,悠然安静。

图片

转过逢源双桥,对岸吊脚楼上传来竹竿轻叩的声响。一位阿婆正在晾衣服,见到我们驻足张望,竟笑着用吴语喊:“早浪厢好呀!”我们用半生不熟的方言回应,惹得老人笑出满口银牙。这场景让我想起木心先生写的:“从前的邻里,隔着河也能说话”,此刻的东栅依然存着这份古意。

木心故居藏在财神湾的巷弄深处,白墙上的爬山虎被雨水洗得发亮。验门票的小姐姐特意提醒:“第三进院子有先生的手稿和视频,可以仔细看看,但不能拍照录像哦。”这话倒像递来一枚通往时光隧道的钥匙。

前厅的展柜里,玻璃罩着些特别物件:磨出包浆的老钢笔、印着纽约地铁票的笔记本、还有用香烟盒纸写的诗句。最震撼的是1971年的狱中手稿,泛黄的纸片上字迹工整得惊人,抄着《离骚》和但丁的诗。想起先生曾说“文学是我的信仰”,忽然明白在黑暗岁月里,这些字句就像他揣在怀里的火柴。

穿过挂着水墨画的回廊,二展厅整面墙都是先生的画作。那些看似随意的色块与线条,凑近了看竟藏着山水气韵。那几副先生在美国画的《忆江南》系列作品,最终是把乡愁变成颜料,涂在了异国的画布上。

图片

转过月亮门,就是晚晴小筑。这处晚年居所比想象中更朴素:青砖地,老藤椅,书桌上摆着未合拢的《诗经演》手稿复制品。最妙的是北窗,推开便见一丛湘妃竹正与细雨唱和,竹叶上的水珠坠在砚台里,倒像是替先生研墨。

我们在晚晴小筑流连,这精致的小院,深深的吸引着我们。临走,我翻开《云雀叫了一整天》,读到"雨还在下/全是杨柳的倒影",抬头望见窗外池塘里真的浮着柳枝的碧影,恍惚觉得先生仍在此处煮茶写诗。

图片

图片

离馆时遇见一个小姑娘,捧着书在“晚晴小筑”匾额前红了眼眶。她在跟讲解员细聊:只因先生那句“不知原谅什么,诚觉世事尽可原谅”陪她熬过那些失落的岁月。这让我想起展厅里那些密密麻麻的留言本,不同笔迹写着相似的话:谢谢您教会我在快时代里慢慢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乌篷船摇摇晃晃,船娘哼着小调穿过桥洞。东栅的游客渐渐多了,但我们庆幸见到了它最宁静的模样——就像木心先生的文字,初读似清茶,回味时却有陈年黄酒的醇厚。或许真正的浪漫,就是把寻常日子过成诗,在车马喧嚣里守住内心的云雀声声。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柳红樱(四川成都)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