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论坛】村志里安放的不仅是乡愁||张博
村志里安放的不仅是乡愁
张 博
近日,石家庄市鹿泉区东焦村村民王晓梅发现,村里的星火革命史展览馆前多了一块“鹿泉村志编修纪念碑”,碑上记载了该区编写村志的经过。细看碑文,王晓梅认为:“全区13个乡镇208个乡村,1500多名乡贤、200余位老干部和老教师参与编写,历经十多年才完成这场‘文化接力’,真是接续村里文脉的大好事。”一本本村志不仅详细记录了鹿泉区各村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内容,更凝聚着人们对故土的浓浓深情。(据《光明日报》2024年7月20日报道)
石家庄市鹿泉区风光(翟磊 供图,图源:河北经济网)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在我们民族悠久的历史中,一个个村庄如星星般点缀在文明的天空。无数人生于斯,长于斯,歌哭于斯。村志作为一村之史,不仅记录着乡村的发展变迁,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记忆。当下,不少乡村兴起了修志热潮,成为一道引人注目的文化风景线。
乡村是乡土文化的根,村志是乡愁的栖身之所。费孝通说:“中国人的生活是靠土地,传统的中国文化是土地里长出来的。”村志中有村情、村貌,有村里的家族史、大事件,也有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从生产、生活到方言、传说,从村规民约到家风家训,一本好的村志就是乡土文化的“活教材”,让人记得住乡思、留得下乡愁、听得见乡音、传承下乡俗。翻开它们,能够看到真实具体、生动可感的乡土社会、乡村生活,从中标定“内心的故乡”,自然而然生发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眷恋之情与传承之志。
村志是一村之“全史”,也是社会变迁的缩影。每一个村庄的发展都见证着中国的发展,社会的每一步进程都能在村志中找到烙印。北京市多部村志详细记述了改革开放后乡村社会治理的方式方法,广东省一些村志中精选了城镇化转型阶段社会治理的典型事例,江苏省多部村志重点记述了乡村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型发展及当代经济形态。许多村志记录党的决策部署在农村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对于涵养家国情怀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意义。
村志是过去的回响,同样启示着未来。村志编纂的过程,也是凝聚人心、提振精神的过程。宁晋县许多村村民写村志、村志写村民,形成了巨大的道德舆论场,营造了热爱桑梓、建设家乡的浓厚氛围。黄儿营西村从遍布盐碱地的穷村,发展成全国知名的电线电缆生产基地,靠的是村民勤恳做人、踏实干事。如今,该村把致富能人写进村志,就是要让子孙后代延续这种敢闯敢拼的精神,把村子建设得更好。
盛世修志,修志为用。村志里安放的是乡愁,更是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宝贵资源。把村志修好、用好,连接起过去、现在与未来,乡土宝贵的精神财富就能发扬光大,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助力。
来源:《河北日报》2024年7月23日第7版
作者:张 博
配图:方志四川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