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纵横>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

  •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4年第5期“三线建设专刊” 我爱三线“炼人场” 蒋崇璟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4年第5期“三线建设专刊”) 本文内容系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 蒋崇璟(原西南三线建设筹备...
  • 宋家坪会战 渡口水泥厂建设回顾 蒋明麟 1964年9月,经过5年的专业学习,我从原建筑工程部所属的北京建筑工业学院(今武汉理工大学)机电系工业企业电气化自动化专业毕业。经组织批准,同年10月分配至四川省成都市原建筑工程部所属的西南工业建筑...
  •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4年第5期“三线建设专刊” 亓伟 :死后把我埋在宝鼎山 朱 珠 20世纪60年代,党中央作出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攀枝花以丰富的资源优势和战时易于隐蔽的地理优势,被确定为三线建设的重中之重。在攀枝花建设时期有着一支...
  • 王春才 :三线建设的“活字典” 巴蜀史志编辑部 王春才,原国家计委三线建设调整办公室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原副会长。王春才和三线建设打了一辈子交道,将青春献给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退休后,他仍心系三线,专注于...
  • 英雄魂 沃中华 中共早期领袖的感人故事 何晨晨 19世纪40年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封闭的大门,外国资本相继在中国通商口岸、租界投资建厂,中国最早的工人阶级就出现在这些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中。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工...
  • 从北京到四川 难忘火热的三线 顾金池 1964年,伟大领袖毛泽东发出建设三线的伟大号召,1965年初,一机部召开工作会议,传达毛主席的指示。当时我正在北京第一机床厂工作。不久,一机部就下达将北京市第一机床厂一分为二支援三线建设的任务。1965...
  • 邓小平与“二十八字方针”的来龙去脉 李源正 1989年到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巨大挫折。在国际格局剧烈变化的关键时刻,邓小平高瞻远瞩,经过冷静的战略分析,提出了指导中国外交的“二十八字方针”,推动中国外交打...
  • 周恩来对新政协创建的贡献 张 谨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五一口号”,响亮地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各民主党派热烈响应这一号召。周恩来一方...
  •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4年第5期“三线建设专刊” 郭永怀:愿以此身许国 杨令勋 “两弹一星”元勋,是专指20世纪60年代研制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作出杰出贡献的23位国宝级科学家,作为打造国之重器的核心功臣,永远彪炳史册。空气动力学专家郭...
  • 邓稼先:一腔热血铸利剑 陈光华 胡干达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始终冲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众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世界先进水平。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
首页 1 2 3 4 5 6 7 8 9 尾页 共2293条信息/共230页 转到第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