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方志园地>编纂探索>详细内容

以改革创新推动年鉴事业转型升级

来源:《中国年鉴研究》2024年第3期 发布时间:2024-11-18 19:05:53 浏览次数:424 【字体:

编者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总动员、总部署。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立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着眼赓续中华文脉、推动文化繁荣的重大使命,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重大任务,明确改革路径和具体举措,为新时代新征程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年鉴编纂是为国存史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程,年鉴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期特约6名省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负责人,围绕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年鉴工作实际,就年鉴编纂理论与实践创新进行探讨,助力增强年鉴界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定推进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开新局、谱新篇的信心和决心,为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更大年鉴力量。

以改革创新推动年鉴事业转型升级

梁志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决定》强调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年鉴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新时代年鉴工作,必须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持续推动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政治引领,把牢年鉴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决定》提出,“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年鉴是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肩负着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年鉴工作政治属性突出、意识形态特征鲜明,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确保年鉴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要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年鉴工作的全面领导,筑牢年鉴工作的政治根基,准确把握新时代赋予年鉴工作者的新使命,顺应新时代、记录新时代、服务新时代,切实履行好“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的职责使命。

二、坚持改革创新,构建年鉴事业发展新格局

《决定》提出:“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当前,年鉴事业从“无”到“有”的全覆盖成果持续巩固,从“有”到“好”的高质量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但也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编纂条件保障不足、编纂质量不高、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等问题。因此,要创新举措、健全机制、凝聚合力,推动年鉴事业转型升级,提供优质公共文化产品。

巩固地方综合年鉴全覆盖成果。以广西年鉴工作为例,截至2018年,广西出版126种三级地方综合年鉴,提前2年实现国家规定的三级地方综合年鉴全覆盖目标。其后持续巩固年鉴全覆盖成果,广西三级地方综合年鉴2018年卷至2023年卷均完成编纂出版,2024年卷启动编纂率100%。2024年4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西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部署年鉴事业发展目标任务。

拓展年鉴编纂领域。积极拓展部门、行业等年鉴编纂领域,鼓励和支持区直、中直驻桂单位及市、县有关单位等编纂出版专业年鉴、部门年鉴、行业年鉴,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和开发区、新区等开展年鉴编纂。

提升年鉴编纂出版质量。严格执行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等要求,进一步完善年鉴编纂出版质量标准;建立健全年鉴质量检查评审机制,加强年鉴编纂大纲审查和综合质量评价;组织实施广西年鉴精品工程,创新全流程精品年鉴打造模式,培育广西精品年鉴集群,修订《广西年鉴精品工程实施方案》,构建上下联动的精品年鉴培育机制。发挥精品年鉴示范引领作用,积极营造学精品、创精品、编精品、成精品的氛围。2016—2023年,广西有99部年鉴在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评审活动中获通报表扬。2024年3月,《南宁年鉴(2023)》入选第八批中国精品年鉴,实现广西中国精品年鉴零的突破。

积极探索做好新时代年鉴工作新模式。《广西图鉴》以图片专栏展现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重点成就和深刻变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2023年广西编纂《平陆运河建设年鉴》,全面忠实记录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新中国第一条通江达海的运河——平陆运河建设的光辉历程。广西编纂出版专业年鉴50多种,编写《八桂地情手册》、年鉴简本等年鉴延伸产品;大力推动自治区各级各有关单位启动年鉴创刊和持续开展年鉴编纂出版工作,不断丰富年鉴编纂种类;努力构建以三级地方综合年鉴为引领,部门年鉴、行业年鉴、专题年鉴、乡镇年鉴等全面开花的年鉴事业发展新格局。

建设高素质年鉴编纂队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优化专业结构,加强编纂队伍力量。建立广西年鉴专家库,培养年鉴学科带头人,广泛吸引各领域专家参与年鉴工作,并加强专家管理和评审、指导等工作规范。常态化开展年鉴编纂培训,分级分类培训年鉴主编、年鉴业务骨干、年鉴撰稿人。组织开展业务练兵比武、精品年鉴品读、年鉴质量评审等活动,提升年鉴编纂人员专业能力。建设好年鉴学术期刊平台,开展年鉴编纂研究,增强理论创新能力。健全激励机制,对优秀年鉴工作者和编纂单位按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三、坚持编鉴为用,充分发挥年鉴服务功能

年鉴重在史实,贵在致用。围绕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人民群众文化需要、服务构建国际传播体系,广西要做好年鉴资源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年鉴存史、育人、资政的作用。

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广西年鉴》每年均在自治区人大、政协两会召开期间,作为会议材料赠阅给两会代表、委员,每年赠阅给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自治区党政机关、各图书馆及企事业单位等,为重要活动、重大决策提供参考,为社会各界了解、研究广西提供便利。深入开发利用年鉴资源,服务自治区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沿边临港产业园区、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推出高质量的资政建议、信息咨询和研究成果。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利用年鉴资源建设资料库、数据库、图片库,服务招商引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节庆活动、乡村振兴等工作。加强年鉴资料整理和利用,为招商引资提供地情信息、为文旅开发提供资料依据、为地理标志商标提供史实支撑。编纂地区发展报告或行业发展报告等,供社会各界参阅,为行业企业发展服务。

服务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深入挖掘年鉴资料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美自然景观、经济社会发展成效等丰富地情资料,面向社会公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文化教育、乡土历史教育,为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国凝心聚力。深入开展年鉴文化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六进”活动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主动走出去宣传推广年鉴文化,扩大年鉴影响力,推动年鉴文化大众化、年鉴服务实效化。

服务构建国际传播体系。年鉴要在国内传承历史、赓续文脉,也要走向国际弘扬中华文化、展示中华风貌。广西与东盟地缘相近、人文相亲,持续推动高质量编纂出版《中国—东盟年鉴》《中国—东盟统计年鉴》,记录合作成效,展示中国形象。加强与东盟方志文化交流合作,促进年鉴文化互学互鉴,推动具有中国特色、广西元素的文化走出去,服务国家外交战略,服务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

新时代催人奋进,新征程砥砺前行。广西年鉴系统将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重要论述精神贯通起来,勇担使命,深化改革,守正创新,推动广西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展现方志作为、贡献年鉴力量。

作者简介:梁志强,男,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方志学、年鉴学。

来源:《中国年鉴研究》2024年第3期

编辑:闵 洁

来源: 《中国年鉴研究》2024年第3期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