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方志园地>修志体会>详细内容

【史志论坛】乾隆《四川保宁府广元县志》的学术价值‖粟舜成

作者:粟舜成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1-17 14:33:21 浏览次数:590 【字体:

乾隆《四川保宁府广元县志》的学术价值

粟舜成

摘要:乾隆《四川保宁府广元县志》是广元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一部地方志,是广元古代地方史籍的集大成之作,是研究广元乃至巴蜀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它保存了大量有关清代广元政治、经济、文化、人物、风俗、军事、地理等方面珍贵翔实的史料,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关键词:乾隆《四川保宁府广元县志》 张赓谟 学术价值

广元,战国时隶属于蜀国的诸侯国——苴国,西魏改称利州,元代易名广元,至今有2300多年建城史。广元方志的源流可追溯至南宋杨炎正编纂的《图经宁武志》,至清代鼎盛,体例、内容进一步完善,民国出现转型。大量地方志的编纂,既体现了悠久的方志编纂传统,又保存了大量的地方性文献资料。但《图经宁武志》早已散佚,仅留残页史料。南宋还有《利州路志》《隆庆府志》,明代有《广元府志》《广元州考究图经志》,均未传于后世,仅明代《永乐大典》中还保留有若干史料。

清乾隆十四年(1749),山东单县人张赓谟任四川保宁府广元县知县。上任后,他就进行大量田野考察,广泛搜集整理资料,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材料逐渐丰富。而事亦凑巧,他从本县庠生石崇宪家中获得其伯父石法鲁(岁贡生,尝官四川峨眉县训导)所增辑的县志草稿,遂着手将自己数年积累的资料整理编订,从而纂辑成县志十三卷,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成书付梓。作为巴蜀地方知识宝库之一的乾隆《四川保宁府广元县志》,是广元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一部地方志,是广元古代地方史籍的集大成之作,是研究广元乃至巴蜀历史文化的重要文献,为研究清代广元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人物、风俗、军事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史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一、该志订立凡例,突出了编纂的科学性,具有资料性工具书价值

与宋、元两代相比,明、清方志一个突出的变化,便是许多方志开始订立凡例,以明著书的宗旨和编纂原则。这应是方志编修体例上的一个新的尝试和贡献。宋、元所修方志,今天能看到的很少设有凡例,如《太平寰宇记》《延祐四明志》等均未订立凡例,唯南宋凌万顷、边实编纂的[淳祐]《玉峰志》有凡例五则。此凡例叙述简单,仅在所写范围方面确立了几项原则,与明、清方志相比稍显单薄。

凡例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该书的质量和编修者的水平。清代四川设有凡例的方志有雍正《四川通志》、道光《保宁府志》、乾隆《昭化县志》等。乾隆《四川保宁府广元县志》亦设有凡例14条,将县志的编写原则讲得清清楚楚,从编写体例到材料出处、文字表达、篇幅长短,都作了详尽规定。其中一些内容如今看来仍有可取之处。如对山川古迹记载不准确的加以详细考证、注释,以破讹谬,这对我们研究清代广元文物古迹,推进文化旅游发展有极大帮助。又如对节选自《雍正四川通志》中《劝农记》的内容逐一加以注释,未据为己有,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二、该志内容广泛丰富,突出了资料的系统性,具有存史、资政、教化等使用价值

乾隆《四川保宁府广元县志》今存乾隆二十二年(1757)刻本、清同治年间抄本,刻本藏国家图书馆、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抄本藏四川省图书馆。2017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乾隆四川保宁府广元县志》影印本。2023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乾隆四川保宁府广元县志》校注本。此志分十三卷,部分卷下列有细目,约11万字。艺文卷最多,约占全书之半,大量收载唐宋明清时期著名文人学士的著述、题咏,如唐代陈子昂、李白、杜甫、岑参、刘禹锡、李商隐,宋代文同、司马光、陆游,明代杨慎,清代王士禛等人的诗文。张赓谟所著诗文亦收载不少。因广元自古为川陕咽喉,故历代文人墨客每经必留题咏。作为川、陕、甘结合部的地方史料,有较高价值。其余卷如封域、营建、水利、赋役、学校、风俗、师儒等所收载的史料,记录广泛详细,对研究当时广元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军事等方面的情况,亦有重要参考价值。如卷二《封域》、卷三《营建》,对沿革、幅员、形势、山川、古迹、洞寨、乡堡、驿铺、祠庙、关隘、津梁、寺观等章,不只是记载详细,且作了精确之考证,这对研究广元及其毗邻地区地理沿革、历史变迁等提供了丰富而翔实的史料。又如教育方面,乾隆《四川保宁府广元县志》卷六《学校·社学》载:“明洪武十六年诏:经断有过之人,不许为师。”这些翔实的记述足见当时广元的官员及百姓对教育的重视。该志对加强新时代广元教师廉政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推进广元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三、该志记叙详细,可补史之缺、参史之错、详史之略、续史之无,具有较高历史文献价值

乾隆《四川保宁府广元县志》堪称“清代广元百科全书”。与嘉庆《大清一统志》相比,该志对广元当地的历史资料记载得尤为详尽。如户口方面,《大清一统志》卷三百八十三《四川统部·户口》中仅记载了四川省的两次户口数据:“康熙五十二年,原额人丁一十四万七千一百五十四,乾隆三十七年停编丁,今(嘉庆二十五年)滋生男妇共二千八百四万八千七百九十五名口,计七百九万二千二百七十二户。”而在乾隆《四川保宁府广元县志校注》卷五《赋役·丁粮》中则对广元的户口作了详细记载:“广元县原额税粮壹千陆拾石伍斗捌升壹合捌勺伍抄,人丁壹千柒百肆拾贰丁。现编人丁柒千陆拾叁丁,盛世滋生户口叁百玖拾捌丁。”县志数据弥补了《大清一统志》记载的不足,这些史料对于研究当时广元人民的生活状况也有极大帮助。又如赋税方面,《大清一统志》卷三百八十三《四川统部·田赋》《四川统部·税课》中仅有简略记载,只记录了田赋、税银征收的总额。而乾隆《四川保宁府广元县志》卷五《赋役》中则详细记载了赋税的数量、类别以及夏粮、秋粮、起运、商税、渔课、杂色课程、徭役、驿递、民壮、夫马、杂需、代征等内容。这些史料有助于我们研究当时广元县的赋税状况、经济水平,这些正是清史中所欠缺的。

四、该志史料具有川北地方特色,对研究清代广元民俗风情,发掘地域文化,极富参考价值

乾隆《四川保宁府广元县志》独具川北风情,其保有的自然资源史料可见一斑。卷七《风俗·土物》共收录谷类15种、菜类30种、果类22种、花类29种、草类4种、木类25种、竹类5种、药类91种、虫类2种、禽兽类40种、鳞介类11种、货属类21种。值得一提的是,广元的土物中,有许多动植物具有极好的药用价值,如“王不留行”,中药名,别名王不留、麦蓝菜,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干燥成熟种子。此植物善通利血脉,有“通乳圣药”之称。这味药给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留下深刻的印象,云“此物性走而不住,虽有王命不能留其行”。这些动植物的记载对如今生物资源的研究有所裨益,对中药研究亦有所启示。

五、该志突出了方志的社会功能,对地方历史文化永续利用的积聚、传承,裨益良多

乾隆《四川保宁府广元县志》十分注重其教化、引导作用。如张赓谟在县志自序中所言:“既可因地敷政,而都人士望懿美于当前,乐典型之未远。士修于家,农力诸野,兴仁兴让,勤职业而敦根本,治化之成也。”该志对习俗、礼仪的详尽记录,使人们对广元各族人民的了解更加客观,有利于回汉、汉藏、汉羌人民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这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广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具有较高参考价值。方志引人向善的功能在此志中也得到极好体现。流寓是谪官的一部分,该志将“流寓”单独成卷,体现了其扬善惩恶之意。作者不惜用三卷的笔墨为人物作传,将人物分为名宦、秩官、武职、乡贤、忠义、节烈、隐逸、流寓、仙释等9类,从德行、孝悌、贤良等方面为人们树立了榜样。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粟舜成

供稿:广元市朝天区地方志编纂中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