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工作简报>2024年工作简报>详细内容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第69期(总第674期)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06-18 08:50:12 浏览次数: 【字体:

特别关注

省地方志办召开2024年度

四川省年鉴精品工程工作会议

614日,四川省年鉴精品工程领导小组副组长、省地方志办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行主持召开2024年度四川省年鉴精品工程工作会议。四川省年鉴精品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四川省年鉴精品工程专家组全体专家及省地方志办相关处社同志参加会议。今年,全省各市(州)地方志部门共组织申报19部地方综合年鉴参评2024年度四川省精品年鉴,会前专家组已完成各申报年鉴篇目审查。

会上,四川省年鉴精品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地方志办市县志工作处负责人对《四川省精品年鉴评审办法》《四川省精品年鉴(2024)评审标准》进行了详细讲解,专家组成员逐一对前期开展的申报篇目审核工作情况作了介绍,对审核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解决方案进行了研讨交流,并对下一步四川省年鉴精品工程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研讨交流后,赵行表示,全省年鉴精品工程评审工作要持之以恒坚持高质量、严要求,以打造四川省精品年鉴品牌为目标,在2023年有效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提升,并对各位专家和省精品年鉴办公室组织开展的精品年鉴评审工作提出希望和要求。一要用心钻研,适应全国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趋势,做到多学、多思、多研、多悟,不断增强本领,提升水平。二要用情担当,各位专家要切实担负起专家的职责使命,按统一安排同步保质完成评审指导任务;省精品年鉴办公室要认真履职尽责,做到用情担责、客观公正、清廉正派。三要精心组织,进一步优化完善精品年鉴评审办法、标准、依据和流程等;加强省精品年鉴办公室、专家、申报单位的协调沟通,完善推进机制;善于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做法,组织开展多形式的业务研讨交流,加强省精品年鉴与中国精品年鉴的有效衔接。四要增强质效,以省年鉴精品工程引领带动全省综合年鉴质量整体提升,创建一批四川省精品年鉴和中国精品年鉴,从中培养一批年鉴专业人才队伍和有影响的专家队伍,推动四川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年鉴大省向年鉴强省转变。

(省地方志办)

【市州动态】

攀枝花市用活三线资源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近年来,攀枝花市立足本土史志资源禀赋优势,用活三线资源,聚焦培根铸魂、文化惠民,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坚持培根铸魂,传承三线建设者精神。构建中国攀枝花三线建设博物馆、三线建设英雄纪念碑、三线文化广场三位一体的精神传承体系。实施三线建设者精神寻根”“铸魂、三线文化品牌”“赋能工程,组织三线建设英雄纪念碑落成亮灯系列活动,线上线下吸引近百万余群众参与。

坚持文化惠民,激发文化活力。加强主旋律文艺创作精品扶持力度,创作推出三线建设题材电视剧《火红年华》、话剧《金沙江上那座城》等文艺作品,《火红年华》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观剧总人数超5亿人次。

坚持项目引领,加速产业发展。攀枝花三线建设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项目投入运营。依托高家坪《火红年华》拍摄基地,复原三线建设场景,建设研学旅行、干部培训现场教学点;举办三线建设英雄纪念碑亮灯仪式暨第十三届攀枝花欢乐阳光节(苴却砚文化艺术节);推出阳光康养游、三线研学游和攀大丽香旅游金三角区域自驾游线路产品等;挖掘三线建设文化,植入文旅业态,成功打造沉浸式三线建设文化主题景区。

攀枝花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内江市实施五大行动提升史志七进实效

近年来,中共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大力实施五大行动,深入开展史志七进活动,取得新成效。

大力实施“史志宣讲进基层”行动,增强史志文化感染力。持续打造内江史志大讲堂宣讲品牌,补充史志文化宣讲队队员,深入企业、学校、农村等开展专题宣讲81场,举办为打造中国甜食之都贡献力量等史志讲堂20场,参与方志文化高校行,在内江师范学院举办《品味甜城——探寻内江文化密码》讲座,举办奋进新时代 青春正当时青年讲堂6场,受众15000人。

大力实施“两个全覆盖”行动,扩大史志文化传播力。制发《关于开展乡镇(街道)史志阅览室建设全覆盖行动的通知》,明确自2023年起,分5个批次完成史志阅览室建设任务,到2027年,实现全市83个乡镇(街道)史志阅览室全覆盖。已建成42个乡镇(街道)史志阅览室。联动市、县(市、区)教育体育局,分级、分类在市属高校和中小学校建立史志分馆和史志阅览室(图书角),力争3年内实现全覆盖。已建成内江市职业技术学院、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史志分馆和内江一中史志阅览室。

大力实施“党史教育基地和示范点建设”行动,提升史志文化牵引力。制发《内江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管理和使用试行办法》《关于加强党史宣传教育示范点建设的意见(试行)》,依托纪念馆、陈列馆、烈士陵园等创建党史教育基地和史志七进示范点。毛泽东主席视察隆昌气矿纪念馆、范长江纪念馆成功创建省级党史教育基地,《东兴区弘扬传播范长江红色文化》被四川省委办公厅《每日要情》采用。罗世文烈士史料陈列馆已完成四川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申报,命名内江市第二幼儿园廖释惑烈士史料陈列馆等内江市中共党史学习教育基地”13个,与内江师范学院、内江一中联动建成内江市史志七进示范点2个。

大力实施史志网络平台建设行动,优化史志文化表现力。2021年,改版内江党史方志网,设置史志动态、内江地情、内江记忆等专栏8个,下设子栏目16个,采用文字、视频、图片等形式,及时发布史志工作动态,上传史志资料,全方位展示内江史志工作成果和史志资源公共信息。网站改版后,发布史志信息2131条,累计浏览量57820人次,累计访客数35676人次。

推进史志宣教载体创新,拓展史志文化吸引力。加强与内江日报、内江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深度合作,2021年,联合内江日报开设庆祝建党100周年专栏,通过专栏和“i内江”“内江史志微信公众号刊载内江党史大事记”“内江英烈谱”“红色足迹”“红色历程”“红色记忆”“红色人物等党史文章300余篇次《内江英烈谱》专栏获四川省报业集团副刊二等奖。与内江身边事等自媒体合作,拍摄微视频,用好用活内江红色资源。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内江电视台和甜橙网举办《内江党史我来讲》大型访谈节目15期。与市委组织部合作,在甜城先锋推出内江党史故事26个。与市妇联合作,在幸福内江甜城甜女微信公众号上推出百名女性讲党史系列诵读作品43期。在国家级杂志《语文课内外》的党史讲堂专栏上刊载18篇党史故事,向全国22万名学生讲党史。《青少年讲党史:罗世文烈士的故事》在中央党史文献网播出。2023年,编报红色短视频8部,其中《在朝鲜的日子——记隆昌籍抗美援朝老兵》在学习强国”APP、中国网·中国四川等多个官方平台展播,点击量达到166万次。

(中共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

乐山市多举措推进教育志鉴编纂工作

今年以来,乐山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担负教化育人、以文化人的历史责任,多举措推进教育志鉴编纂工作。

专题研究,明确合作事项,推进教育志鉴编纂进度。联合市教育局专题研究教育志鉴编纂工作,就乐山市新一轮教育志编纂筹备情况、教育年鉴编纂出版情况、教育志鉴成果开发转化情况及遇到的困难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形成会谈纪要,明确合作事项。目前《乐山市教育年鉴(20212022)》已完成编纂,正积极筹备《乐山市教育志》编纂工作。

联合发文,明确区县任务,拓展教育志鉴编纂成果。与教育部门联合发出教育志鉴编纂工作通知,要求各县(市、区)成立教育志鉴编纂工作领导小组,确定领导班子成员分管教育志鉴编纂工作,落实专人负责教育志鉴编纂,建立完善教育志鉴编纂工作保障机制,并有序组织具有20年以上建校历史的学校启动志书编纂工作,丰富和扩大教育志鉴成果。

加强指导,明确规范要求,提升教育志鉴编纂质量。开展全市地方志业务培训、专业(部门、行业)年鉴编纂培训,提升编纂人员业务能力。制发《乐山市专业(部门、行业)年鉴编纂出版规范(试行)》,对专业(部门、行业)年鉴框架、内容、出版等方面作出详细规范。强化业务指导,要求教育志鉴编纂做到观点正确,框架科学,资料翔实,记述准确,编写规范。

(中共乐山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眉山史志馆多举措助力党员干部党史学习教育

眉山史志馆作为全国史志阵地的一颗新星自开馆以来先后接待各级各类党政机关、社会团队2466421人次范围涵盖江西、青海、浙江、河南、湖北、内蒙古6个省28个市州影响力逐渐辐射全国。

强化宣传扩大影响,多种渠道吸引打卡。持续探索创新模式不断拓宽宣教渠道通过编印《史知眉山》、与传媒公司合作拍摄史志馆宣传片、积极推广史志眉山微信公众号预约小程序等方式扩大史志馆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吸引广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各类团体慕名前来参观。

公益性质运维管理,有效保障参观体验。坚持自主理运行,选优配强4名专职人员保障史志馆运维倾力讲好眉山故事。史志馆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日常运维不以盈利为目的所有到馆参观接待及讲解均不收取任何费用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最大程度保障大家良好的参观体验。

积极努力创建基地,强化教育系统合作。眉山史志馆成功申报四川省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基地、市少年队实践教育基地等助力党员干部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积极与市委党校、各大中小学、眉山开放大学加强合作不断扩大合作朋友圈增强影响力。今年相继迎来北京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四川城市职业学院等大中小学校师生团队市委党校各类主体班学员参观学习开展现场参观体验教学强化党员干部党史学习教育。

眉山市党史和地方志编纂中心


请点击查看原文: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第69期(总第674期)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江婷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