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第26期(总第758期)
【市州动态】
广元市、乐山市五通桥区
犍为县开展志鉴编纂业务培训
3月13日,广元市召开市县区综合年鉴编纂业务培训会。四川年鉴社社长邓肖亭介从精品年鉴工程的内容、规范,到条目设置、特色内容、评选标准进行详细解读,结合广元市县(区)两级年鉴,对封面设计、编纂说明、篇目设置、特载专记、行文风格、统计数据、图片表格、附录、编校、美工、装帧等成功经验和易出现的问题、解决问题路径方法进行全面细致辅导。广元市、县区综合年鉴编纂主编、编辑,部分供稿单位供稿负责人,市地方志编纂中心相关人员60余人参加培训。
3月13日,乐山市五通桥区档案馆(五通桥区地志办公室)、区委党史研究室召开全区党史地方志业务培训会,系统梳理年鉴、执政实录编纂规范、框架设计、资料收集等关键环节要求,首次引入“笔记本电脑+现场实操”互动教学。通过案例演示、分步讲解,指导参训人员现场操作稿件撰写、图片处理及排版技巧,逐项解答疑难问题,确保参训人员“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镇各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地方志工作人员参加培训。
3月13日,犍为县召开2025年地方志业务培训会,围绕年鉴供稿规范以及镇、村(社区)志编纂规范进行专题培训,对志鉴编纂常见问题、难点问题进行统一解答。会议要求,各单位要严格对照《犍为县乡镇志、村(社区)志编纂任务表》和《犍为年鉴(2025)》供稿责任清单,落实专人做好年鉴资料撰稿和志书编纂工作,压实责任、倒排工期,确保高质高效完成2025卷年鉴编纂和镇志、村(社区)志编纂任务。各镇、县直各部门、各人民团体、有关企事业单位地方志业务人员150人参加会议。
(综合广元市、乐山市五通桥区、犍为县信息)
广元市昭化区、马边县积极推进扶贫志编纂
3月12日,广元市昭化区地方志编纂中心召开《昭化扶贫志》工作推进暨业务培训会,安排部署扶贫志编纂工作,就扶贫志资料收集及初稿撰写方法作业务培训。会议强调:要明确任务目标,强化责任落实,各单位要按印发的《〈昭化扶贫志〉篇目及任务分工表》,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工作协调,全力推动扶贫志编纂;要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把质量放在第一位,把精品意识贯穿于编纂工作全过程,高质量推进扶贫志编纂。各乡镇、区直各部门撰稿人员,《昭化扶贫志》编辑部全体成员70余人参加会议。
3月13日,《马边扶贫志》编纂动员部署会议召开,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党校校长杨益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要求:要成立编纂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协调编纂工作,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乡镇、相关部门和企业要高度重视,按要求协助全面收集、整理、汇总和报送脱贫攻坚期间相关文字资料、政策文件、会议资料、工作台账、典型事迹、图片和影像资料。编纂委员会要制定详细编纂工作计划,明确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编纂工作按期高质量完成。各乡镇、县直相关部门和企业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综合广元市昭化区、马边县信息)
成都市金牛区、自贡市大安区
巴中市恩阳区积极推进镇村志编纂
3月19日,成都市金牛区地方志办召开全区街道志编纂工作推进会。西安路、金泉、西华、沙河源、天回镇街道办事处有关负责人分别汇报街道志编纂工作推进情况。荷花池街道办事处分享《荷花池街道志》成功创建成都市名镇名村志的经验做法。会议围绕志书篇目设置、体例体裁、资料收集和志稿撰写等,结合案例对街道志编纂实务进行讲解培训。全区13个街道分管负责同志参会。
3月17日,自贡市大安区地方志办公室召开2025年乡镇(街道)、村(社区)志编纂专题会。会议传达学习省地方志办《关于加强乡镇(街道)志、村(社区)志编纂出版进度和质量把控的通知》精神,并结合《四川省乡镇(街道志)、村志编纂工作指导意见》要求,详细部署全区乡镇村志编纂试点工作。会议对6部镇村志编纂推进情况进行全面梳理,从篇目设置合理性,到资料收集完整性;从编纂人员专业配备与工作安排,到编纂经费保障与使用情况,均进行细致排查,明确当前存在问题与困难,共同研究探讨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区地方志办全体工作人员,三多寨镇、何市镇、牛佛镇编纂人员参加会议。
3月18日,巴中市恩阳区委常委、副区长李强召集区史志档案中心班子成员专题研究全区镇(街道)、村(社区)志编纂工作。李强在充分肯定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四项具体要求:一是各镇(街道)要成立由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的专项工作组,将志书编纂纳入基层治理考核体系,确保2028年完成镇村志编纂出版任务;二要构建协同机制,形成“三级联动”工作格局。区级层面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镇级组建由本土文化学者、退休干部组成的编纂顾问团,村级配备专职联络员,构建“区指导+镇统筹+村实施”的立体化推进网络;三要突出地域特色,打造“一镇一品”文化IP。要求各镇(街道)深挖红色文化、民俗非遗、生态资源等特色元素,确保每部志书都成为地域文化的“百科全书”;四要创新编纂模式,实施“双轨制”质量管控。建立“初审+复审+终审”三级评审机制,同步推进纸质版编纂与数字化建档。
(综合成都市金牛区、自贡市大安区、巴中市恩阳区信息)
遂宁市积极推动地方志与教育工作深度融合
为充分发挥地方志“存史、育人、资政”的功能,遂宁市地方志办公室积极探索创新,大力推动地方志与教育工作深度融合,让地方志文化走进校园,在青少年心中厚植文化自信。
强化组织领导,构建协同机制。共同成立教育志鉴编纂领导小组,统筹全市教育系统资源,明确“市—县—校”三级责任分工。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建立定期调度、专项督导机制,确保编纂进度与质量。组建专家顾问团队,对教育史料挖掘、校史编修等环节进行专业指导。
深挖教育史料,突出行业特色。落实市地方志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教育系统志鉴编纂和史志文化宣传工作的通知》精神,协同系统梳理遂宁教育发展脉络,重点挖掘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政策演变、学校变迁、名师名生事迹等资料,整理形成《遂宁教育大事记(1949-2023)》初稿。推动“校史工程”,指导全市百年老校、特色学校完成校志编纂,遂宁中学等6所学校已全面启动校史编纂工作。将地方志与德育融合,重点打造“四川方志大讲堂·遂宁篇”方志文化宣讲子品牌,整合遂宁市史志文化宣讲队资源,组织开展“遂宁方志大讲堂”宣讲活动7场次。市教育和体育局组织“校史故事会”“老教师口述史”等活动,让地方志成为学生了解家乡、传承文化的生动教材。
创新载体形式,扩大传播效应。协同打造“教育+地方志”数字化平台,收录校园建筑、历史文物等图片300余幅,上传珍贵照片、档案等电子资源2万余件,访问量超10万次。将地方志内容融入教育系统研学实践,充分利用“方志馆+图书馆地方志专柜(地方文献阅览室)+史志阅览室(微方志馆)+乡镇(街道)情馆+村(社区)史馆”史志活动阵地集群,设计“红色校史寻踪”“名人母校探访”等路线,年参与师生超5万人。
(遂宁市地方志办公室)
安岳县全力推进宣教工作让史志文化“活”起来
近年来,安岳县地方志办公室始终坚守“以史鉴今、资政育人”职责使命,积极探索创新,不断夯实工作举措,力争通过持续不懈努力推动史志宣教工作迈上新台阶。
深挖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宣教内容。为丰富史志宣教内容,县地方志办组织专业人员深入研究梳理安岳历史发展脉络,对安岳独特的石刻文化、柠檬文化等进行深度挖掘,特别是对安岳石刻历史渊源、艺术特色、文化内涵等进行系统研究。在挖掘过程中,工作人员通过实地走访、查阅古籍、采访当地老人等方式,收集了大量珍贵历史资料。据不完全统计,共查阅各类古籍文献300余册,收集民间故事、传说100余个,为丰富宣教内容提供坚实素材支撑。
积极推动史志“七进”,拓展宣教渠道。为充分发挥史志“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功能,县地方志办积极探索史志宣教新途径,以“三保障”扎实推动史志宣教工作。积极开展史志“七进”活动,为机关、社区、学校送去《安岳年鉴》《安岳县情》等史志书籍400余本。2025年计划创建6所史志文化示范学校,创建1-2个校园史志阅览室,同时充分发挥汪毅特藏馆、革命历史陈列展等阵地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
加强日常交流学习,强化队伍建设。县地方志办开展“每日一学、每月一讲”活动,利用业余时间自主学习史志相关知识,包括历史文献解读、方志编纂规范、新媒体技术应用等内容。充分发挥部门、乡镇、企事业单位职工及史志爱好者作用,共同开展史志课题研究和宣传。加强与安岳石窟研究院合作,共同研究安岳石窟的历史、艺术价值和保护传承,为石窟文化宣传推广提供学术支撑。
(安岳县地方志办公室)
乐山市、宜宾市翠屏区
领导对地方志工作作出批示
3月10日,乐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文春雷在《中共乐山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关于全省党史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和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主要精神及贯彻落实工作打算的报告》上批示:原则同意贯彻落实措施,应对标省委党史研究室、省地方志办工作要点,把主要工作事项项目化、清单化。
3月12日,宜宾市翠屏区委书记石进在区地方志办公室撰写的资政报告《打造哪吒文化IP,助力翠屏文旅发展》上批示:聚焦翠屏哪吒文化深度挖掘,着力打造哪吒文化IP,促进我区文旅产业大发展,请宣传、文旅部门认真研究,加快推进。
(综合乐山市、宜宾市翠屏区信息)
请点击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