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第34期(总第766期)
【特别关注】
“四川方志大讲堂・方志文化高校行”
2025年第二场宣讲在四川文理学院举行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月9日,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四川文理学院联合开展的“四川方志大讲堂·方志文化高校行”活动在四川文理学院莲湖校区举行。省地方志办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邓瑜,四川文理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邓杰出席活动并致辞。
邓瑜在致辞中指出,四川省方志馆四川文理学院分馆积极开展方志特色资源收集、地方志数据库等数字资源建设,为方志文化资政育人及学院的学术研究搭建了良好平台。她强调,地方志是地方文化的集大成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一方之全史”“一地之百科全书”,是我们了解一个地方历史变迁、文化传承、风土人情的重要窗口,具有“存史、育人、资政”的重要功能。此次方志文化高校行活动是地校深化合作、推动历史资源转化的又一实践。一方面,让广大师生认识方志、学习方志、利用方志,并从中汲取历史经验和文明智慧;另一方面,地方志部门与高校合作交流,能推动方志文化资源和高校人才资源有效整合,实现地校“双赢”,更好地践行地方志服务中心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理念。
邓杰指出,四川地方志中有珍贵的地情文献资源,为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支撑,通过挖掘乡土记忆和人文精神,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鲜活的地方文化养分,在学术创新和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着“以史鉴今、以文化人”的双重作用。下一步,学校将深度挖掘纸质馆藏及数字方志资源,推动地方历史文化传承、研究与创新发展,有效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认同,培育家国情怀,实现文化传承与立德树人的有机统一。
四川省方志文化宣讲队成员、四川省地方志学会理事、四川省巴文化研究会理事邓高以《“明朝建文帝隐居达县中山寺说”大揭秘》为主题,从中国历史七大悬案切入,以方志古籍、碑刻影像及中山寺实地考察为证据链,从“明朝建文帝魂归达县中山寺假说”背景资料、《古墓背后的秘密》简介、明建文帝下落争鸣、2011年以来研究和传播新进展四个部分,系统解析这一历史谜题,论证《古墓背后的秘密》中提出的“魂归达县”假说合理性。邓高通过细致严谨的求证,用娓娓道来的方式揭开史料中沉睡的秘密,展示了方志文化的深厚底蕴,激发同学们探索历史谜案的兴趣,赢得在场师生及广大网友一致好评。
四川文理学院图书馆部分馆员、学生代表190余人现场参加活动,1788个社会公众账号和全省地方志系统1100余人通过“方志四川”视频号在线收看。宣讲现场还开展了赠书活动。
(省地方志办)
【市州动态】
广元市、宜宾市筠连县积极推进教育志鉴编纂
3月26日,广元召开教育志鉴编纂工作座谈会,市教育局、市地方志编纂中心相关人员参加会议。会议介绍了近年来广元教育志鉴编纂工作进展和取得的成绩,交流了教育志鉴对记录时代脉搏、传承优秀文化、涵养社会风气、培育时代新人的做法、经验,探讨进一步加强广元教育志鉴编纂工作的路径、方法和措施,对《广元市教育志(2005-2024)》编纂模式、编纂大纲、资料收集、业务培训等进行深度沟通交流。
3月26日,筠连县召开教育志鉴编纂工作推进会,县教体局、县地方志办和9所有编纂任务的学校相关负责同志参会。会议听取县教体局教育志和各学校校志编纂进度、存在困难和下一步编纂计划汇报。与会人员针对编纂过程中资料征集、框架设计、体例规范、人员队伍、地方特色等遇到的问题困难作分析讨论,分享好的经验做法。会议强调:要落实专人负责编纂工作,完善工作保障机制;合理安排编纂时间节点,坚持时间服从质量;健全部门沟通协作机制,形成编纂合力;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推进编纂工作,突出筠连教育发展特色。
(综合广元市、筠连县信息)
眉山市委常委会会议听取党史和地方志工作汇报
3月26日,眉山市委常委会议听取全市党史和地方志工作汇报。会议对2024年全市史志工作给予肯定。会议强调,要围绕市委“实干实绩比拼年”部署,扎实做好党史和地方志著作编纂、资政课题研究、史志文化宣传、史志资料征集,努力推出一批有影响、有价值的力作;用好眉山史志馆,持续加强党史和地方志阵地建设,着力打造展示眉山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注重选拔和培养年轻有为、热爱史志事业的本土人才,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作风硬、敢担当的史志队伍;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积极支持史志工作,共同推动全市史志事业高质量发展。
(眉山市党史和地方志编纂中心)
请点击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