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案例】史志文化宣传弘扬创新案例│营山县:用音视频开发志书 以全媒体传播地情
史志文化宣传弘扬创新案例
用音视频开发志书 以全媒体传播地情
营山县推出“印象营山”系列短视频,打造轻量化方志产品
营山县地方志办公室
一、实施背景
根据2022年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营山县地方志办结合实际,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主动加强与当地新闻媒体的合作,创新优化传播方式,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对历史文化、改革发展成就的宣传力度,通过手机和智能终端等载体,增强地方历史文化宣传影响力。
2023年6月开始,县地方志办与县融媒体中心合作,围绕营山史志主线,以营山历史沿革、地理环境、民风民俗、风景名胜等为主要内容,制作播出《印象营山》专题栏目,通过现代影视手段和全新视角,计划拍摄和制作30期节目,全面记录营山风情和社会发展变迁,取文字方志之精华,扬影像方志之优势,用鲜活的镜头语言呈现当下的时代风貌,用现实的关照和时代的眼光对素材进行筛选,深入挖掘和解读地方文化,其收视率、点播率、转播率均创历史新高,得到干部群众广泛好评,有效实现了史志“荧幕化”“网络化”“影像化”的良好开端。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统筹资源,统筹推进
成立以县委宣传部牵头,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地方志办、融媒体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栏目工作专班,负责栏目选题、拍摄和展播,邀请县文化馆、县作协、县文联专家以及县内文学爱好者、历史爱好者30余人座谈交流,征求栏目类型、选题范围、展播形式等意见建议,确保栏目内容有深度、有广度、有高度。同时,向县财政局申请栏目专项经费20万元,全面落实现场拍摄、后期制作等经费保障,确保参与栏目的人员工作有激情、保障能到位。
(二)精准定位,精准选题
坚持聚焦“四物”选题,让栏目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确保与史志工作结合得深、结合得紧。通过对水稻专家管相桓、统战英烈杨伯恺、抗日名将邓锡侯、百岁红军王定国、最美乡村医生侯方杰等营山近现代名人先进事迹进行挖掘报道,通过讲故事、情景模拟等方式,还原人物真实事迹和精神面貌,弘扬人物精神;对进士文化旅游景区、清水湖国家湿地公园、太蓬山国家森林公园等营山境内景区进行拍摄,通过嘉宾现场体验、实地游览、互动交流等形式,全面展现营山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良的地理环境、秀丽的风景名胜;对三元西月台摩崖造像、普岭张氏祠、灵鹫朝阳洞等文物古迹以实拍纪录片方式进行展现,带领观众深入了解文物的来龙去脉,充分展现营山作为蜀之望邑的文化魅力。同时聚焦营山本地红油、凉面、油豆腐、黑山羊、板鸭等,追溯产生起源与发展历程,全方位展现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风物特产,进一步提升营山当地本土品牌知名度。
(三)多维展示,多维转化
坚持与发展助力、与科技接轨,全力推动实现记住过去、用好现在、奋进未来的方志价值。除制作栏目视频在电视播出外,还充分利用无线营山APP、村级广播、微信公众号、抖音、营山融媒快手等平台载体进行广泛宣传,将营山地方志资料和《印象营山》音视频与政务服务终端设备进行连接,实现指定搜索和直接摘取相关内容的功能,并具备文字、音频、视频融合效果,全面推动地方志视频化、网络化、数字化,全面提升地方志工作高质量发展。
三、经验启示
史学四大家之一的陈寅恪先生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的文化繁荣就在于文化不只是阳春白雪,市民阶层、普通百姓对于文化的发展有了参与度,民间知识分子的大量加入,普通读物的大量出版,最后造就了宋代文化的繁荣兴盛。地方志也在这股文化浪潮下空前繁荣,方志内容与体例逐渐完备。今天我们的地方志工作不应只局限于书本,应通过普罗大众易于接受的渠道,邀请本地史志爱好者广泛加入,对地方志的深度、广度进行拓展。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撰稿:营山县地方志办公室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