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全省地情动态>经验交流>详细内容
2024-03-01 14:18:32

【经验交流】四川年鉴社:守正创新 善作善成 持续提升省级综合年鉴编纂水平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10-19 10:31:59 浏览次数: 【字体:

2022年10月10日, 四川年鉴设社长邓肖亭在全省年鉴质量提升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守正创新 善作善成

持续提升省级综合年鉴编纂水平

四川年鉴社

《四川年鉴》自1986年创刊以来,已走过36载春秋。其间,《四川年鉴》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客观真实反映四川历年经济社会发展奋进历程和重大成就,展现天府儿女昂扬奋发的豪迈情怀和精神面貌。

2018年以来,在省地方志办领导下,四川年鉴社强化使命担当意识,以提升省级综合年鉴质量为基本遵循,以坚持编鉴堪用服务大局为事业目标,以突出地域特色展示时代风采为编纂亮点,充分发挥年鉴存史、育人、资政的历史价值和现实功用。《四川年鉴》先后获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中国地方志学会第六、七、八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评审二等、一等、特等年鉴,取得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的跨越;《四川年鉴(2019)》获四川省第十九次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一等奖,实现了《四川年鉴》自身的重大突破,对推动全省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不断开创志鉴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严把年鉴质量,科学规划实施

根据新时期四川省地方志事业发展整体规划,地方综合年鉴事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四川年鉴社认真贯彻落实省地方志办《关于实施地方志工作质量提升行动的意见》《关于提升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质量的意见》,锚定争创一流、打造精品的目标,把年鉴质量放在重要位置来抓。

优化省级综合年鉴谋篇布局、打造系统篇目架构体系、明确省级年鉴站位。《四川年鉴》自2020卷起,结合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新态势及机构改革实际,通过吸收江苏、上海、成都等省内外优质年鉴经验,召开篇目审查会听取《四川年鉴》编委会成员、省直部门(单位)、国内年鉴界部分知名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在保持传统框架相对稳定和既有优势基础上,将原有篇目扩展为特载、事观天府、天府概貌、政治、综合管理、农业发展、工业发展、开放合作、城乡发展、社会民生、生态环境等21类,保证了全卷大纲系统性、逻辑性、针对性、实用性的有机融合。在此基础上,逐渐建立起科学系统的地方综合年鉴篇目修改和审查机制,向多家省直部门(单位)发出征求意见函,收集各领域各行业和主要供稿单位的修改意见,综合吸收后形成当年卷篇目大纲,极大地提升了《四川年鉴》篇目设置的科学性和稿件征集的针对性。

以篇目优化升级为契机,四川年鉴社进一步坚持科学管理、高效管理。明确提出“初审即终审,质量即生命”的口号,大力创新工作方式,优化编辑审稿流程。坚持思路创新、机制创新、手段创新,积极探索推行“无纸化”责编初审、“电子化”编务管理,以及出版社“一体”承担校对,后审、校对“两次”集中审改,设计、制作、印刷“三方”会商沟通等“123”工作模式,发挥“并行式”审校流程、“滚动式”流水作业等成熟经验,总结出分段推进、节点作战等具体工作办法,有效实现了目标管控、进度管控、质量管控的有机结合,为四川省级综合年鉴编纂的质效提升积累宝贵经验。

二、立足“三个服务”,有效开发转化

作为省级综合年鉴,四川年鉴社始终坚守志鉴文化核心价值,突出编鉴为用,推动省级综合年鉴在服务中心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中发挥更大作用,充分展现综合年鉴存史资治、教化育人的现实功能。

切实担当省级综合年鉴现实服务功能,进一步贯彻“地方志工作应当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服务”的要求。2021年起,四川年鉴社立足治蜀兴川实际,把握四川年度省情,针对年鉴体量较大、携带不便、重要信息集成度不高的问题,系统谋划最大限度发挥年鉴简本效应。通过广泛借鉴兄弟省(区、市)对年鉴资源二次开发利用的成熟经验,紧紧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和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设置类别,提取年鉴出版内容关键信息,以10余万字的体量和100余张图、表,简洁明了、脉络清晰地呈现四川年度省情。2021年起,《四川年鉴》简本2020、2021送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五次会议和政协四川省十二届四次、五次会议,服务参会代表、委员,受到广泛好评;同时,随省地方志办“史志七进”,《四川年鉴》及简本服务四川省方志分馆建设,走进省委党校学院宿舍、三级共建史志阅览室,向全省各界群众提供系统权威、堪用可用的省级综合年鉴产品,同时也延伸年鉴开发利用链条、提升年鉴资治辅政价值。

成为发出“四川声音”,讲好“巴蜀故事”的重要载体。为更好地展示四川发展成果,2018年起,连续逐年推出《四川年鉴》英文版,作为系统性、综合性、深度性的年度资料向海外宣传四川,帮助世界了解四川、认识四川,助力四川对外开放合作,提供展现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的年鉴视角。

三、留存时代印记、突出巴蜀特色

《四川年鉴》作为逐年记载全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的资料性文献,在立足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提升框架设计和内容编排体系,凸显时代特点和地域特色。

力求与时俱进、紧跟发展步伐,展现新时代治蜀兴川征途上的各项成绩。《四川年鉴(2021)》在坚持规范性的基础上,将原“产业发展”类分设为“农业发展”“工业发展”“服务业发展”三类,直接减少层级数量,有效化解长期存在的纵向层级过多的积弊,而且鲜明展现出“5+1”“10+3”“4+6”等四川产业发展战略格局,强化省级年鉴紧随四川产业发展特点的时效性;特载涵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十三五成就辉煌”“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等重大主题,“专记”以“抗疫”为主题,全方位、全流程、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了全川人民众志成城,奋力夺取抗击疫情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恢弘历程;围绕“脱贫攻坚”主题,创造性通过21幅彩图,生动、直观、集中反映四川脱贫攻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呈现四川作为全国脱贫攻坚战主战场之一的丰硕成果。

擦亮地域元素、深挖文脉传承,凸显浓厚巴蜀风情和地域特色。《四川年鉴(2021)》将“年度关注”类调整为“事观天府”,既一语双关,更呼应“天府概貌”“影像四川”等文图板块,彰显宏观驾驭思路、理顺内在编排体系;推介四川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发挥省级综合年鉴记录历史的“蜀”性。立足省级年鉴的讲述高度和宏阔视野,通过“封面+图辑+正文”模式,确立“印象四川·封面故事”彩图专栏,《四川年鉴》2020、2021两卷以“看·四川”“品·四川”为题,展示和介绍川剧艺术和川茶特产。《四川年鉴》作为省级年鉴的责任和使命得到充分践行和切实体现。

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省地方志办始终高度重视《四川年鉴》编纂工作,明确提出“编精品、出良鉴”的整体要求,在大纲拟定、组稿通联、图片选编、节点监管、文稿审查等环节及时指导和大力支持。汇他山之智、博众彩之长 ,上百家省直部门(单位)和全省各市(州)、县(市、区)积极参与《四川年鉴》编纂工作,每年提供各类文稿300余篇;四川省摄影家协会、成都市摄影家协会以及民族文化影像艺术协会为《四川年鉴》贡献大量专业性强、艺术价值高的图文资料。《四川年鉴》众手成鉴的编纂实践,为省级年鉴的品质与品牌之旅,积淀了丰富营养和宝贵经验。

地方综合年鉴作为地方志书的姊妹篇,是地方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年鉴社将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意识,紧紧围绕高质量办刊、高水平发展核心要务,持续推出更多更好的地情类资料文献,为帮助社会各界通过省级年鉴平台,快捷、直观、系统、生动地了解四川省情、把握时代脉搏,提供全新平台和路径,推动省级综合年鉴在“三个服务”中发挥更大更强作用;为助力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贡献年鉴成果、年鉴力量。

(此文系四川年鉴社社长邓肖亭在10月10日全省年鉴质量提升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四川年鉴社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