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全省地情动态>经验交流>详细内容
2024-03-01 14:18:32

【经验交流】广元市创新实施“一中心两走廊”文化建设 推动史志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8-23 15:40:17 浏览次数: 【字体:

编者按:近年来,中共广元市委党史研究室(广元市地方志编纂中心)坚持“服务中心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理念,立足地域特色、区位优势、文化内核,健全体制机制,强化规划引领,集约优势资源,激活倍乘效应,创新实施“一中心两走廊”文化建设,探索出广元史志事业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现将广元市地方志编纂中心的经验做法刊载如下,供学习借鉴。

广元市创新实施“一中心两走廊”

文化建设推动史志事业高质量发展

广元市地处川陕甘三省结合部,嘉陵江主流及多条支流流经市域所辖县(区),剑门蜀道在境内绵延100多公里,是先秦古栈道文化和中国蜀道文化的集中展现地、三国历史文化核心走廊、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武则天的出生地,也是原川陕苏区核心区域,是红四方面军后期首府地、西部战争主战场和长征出发地,地理位置独特、历史文化丰富、红色文化厚重。近年来,中共广元市委党史研究室(广元市地方志编纂中心)立足地域特色、放大区位优势、深挖文化内核、整合史志资源,创新实施“一中心两走廊”文化建设,即建设川陕甘结合部史志文化中心和剑门蜀道史志文化走廊、嘉陵江流域(广元段)史志文化走廊,探索推动广元史志事业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为助力广元市大力实施“1345”发展战略、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现代化中心城市贡献史志力量。

广元风光(图片来源:广元印象)

健全体制机制,密织全域联动上下贯通“合力网”

一是高位推动积厚成势。广元市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依法依规对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广元市剑门蜀道保护条例》获四川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批准,为蜀道遗址遗迹科学保护、充分利用、绿色发展提供法律依据。《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省广元段建设保护规划》率先编制完成,作为全省范本推广。《广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2—2035年)》获省政府批准,是指导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大力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积极推进市博物馆迁建、大蜀道博物馆、中子铺遗址博物馆、青川郝家坪遗址博物馆建设。开展全市红色资源“大起底、大普查”专项行动,精准普查红色遗址741处,并逐一建账立档。

二是纵横联动多维赋能。探索市县(区)“1+7”史志一体化联动机制,采取市室统筹、牵头县(区)主抓、成员县(区)具体落实,坚持特色切入、以点示范,全市一盘棋、各县一张图,实现课题研究、点位打造、文化推介等方面集成创新、协同高效。深化构建“大史志”工作格局,整合党校、高校、研究机构等社会力量,组建史志专家人才库,汇聚干事创业强大合力。横向深化与文化、旅游、建设、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等部门协作,结合文旅升级、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等工作,以项目带动、部门联动、乡镇互动等方式,统筹谋划、先易后难、渐次推进“一中心两走廊”文化建设。

三是示范带动先行先试。根据嘉陵江流域和剑门蜀道核心地段区位特点,确定利州区、剑阁县、苍溪县3个县(区)史志部门作为牵头单位,因地制宜开展示范点打造、史志活动等先行先试、系统集成。针对全国史志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共性问题、突出难题及本地实际,大胆探索解决路径和可行方案,率先形成一批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

翠云廊古柏隆起树冠下是曾经的古代官道(图片来源:看广元)

强化规划引领,制定“一中心两走廊”文化建设“线路图”

一是建设川陕甘结合部史志文化中心。充分利用利州区地处主城区区位优势,依托境内蜀道文化、红色文化、武则天名人文化等文化底蕴,大力推进广元方志馆布展,用好用活市域内红色遗址、三线遗址、文物古迹等资源,深入推进史志“七进+”,打造史志阅览室、七进示范点等史志文化点位。

二是建设剑门蜀道史志文化走廊。围绕建设大蜀道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康养度假胜地目标,以剑门蜀道为主轴线,自剑阁县武连镇至朝天区中子镇,纵贯昭化区、利州区、旺苍县、青川县。围绕蜀道文化、红色文化、历史文化,串联各类史志文化点位,重点推进大蜀道博物馆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奠基学校剑门关高级中学校史馆建设。

三是建设嘉陵江流域(广元段)史志文化走廊。以嘉陵江流域为主线,南起苍溪县百利镇、北至朝天区中子镇,包含剑阁县、昭化区、利州区、青川县,活化利用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内涵,串联整合各县(区)段史志文化遗存或遗迹资源,形成一条以嘉陵江流域为主线,贯穿广元的史志文化走廊。

集约优势资源,精攻目标任务落地落实“关键点”

一是凝心盘活现有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各县(区)史志文化资源、风景名胜,历史文化、革命文化遗迹遗址遗物,文保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现有展陈馆、纪念场馆、村(校、院)史馆、省市县共建史志阅览室、史志“七进+”示范点、党史教育基地900余处,推动全市各类史志文化资源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是聚力新建精品点位。深度挖掘史志文化资源,借势借智借力推进史志文化精品点位新建,整合利用撤乡并镇、强村并组后办公用房等闲置资产建设村史馆;统筹整合城市书房、农家书屋、乡村书吧等资源,建设史志阅览室;秉承保护、开发、利用并重的工作原则,深挖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打造史志“七进+”示范点。2022年,广元市建成县、乡、村(社区)、厂、院、校史馆19个,史志阅览室30个,史志“七进+”示范点51个。

三是前瞻谋划持续推进。“十四五”期间,完成广元市史志馆提档升级和广元市图书馆的史志阅览室建设工作,新建广元史志数字室,筹建2所高校史志分馆。全市建成史志“七进+”基层示范点200个以上,其中,史志阅览室140个以上,村(社区)史馆70个以上。依托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节点,开展专题宣传、学术研讨、现场推进等活动50场以上。

2023年4月23日,广元市委党史研究室(广元市地方志编纂中心)主任杜中贵到利州区调研指导史志阅览室建设工作

激活倍乘效应,紧贴中心大局拓展影响“覆盖面”

一是积极资政献策。立足“一中心两走廊”文化建设,履行主责主业,为党委政府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完成《广元历史沿革》《红色资源保护和价值转化的广元方略》课题2个,承(协)办《蜀道文化大讲堂》史志进机关6期。剑阁史志部门创办《史志资政》专刊30期,撰写的资政专报《关于加强蜀道古柏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建议》得到省委省政府肯定。资政文章《让厚重文化滋养心灵 用历史智慧助推发展——史志“七进”工作的调研与建议》等得到市委主要领导肯定。《汲取方志基因 弘扬传统文化——地方志在传承发展广元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探讨》被《巴蜀史志》2023第3期采用。

二是融入发展大局。推动“一中心两走廊”建设和乡村振兴、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印发《广元市党史地方志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了志书年鉴编纂目标,按规划有序推进《鸳溪镇志》《将军村志》《青川茶叶志》等乡镇村志编纂、特色志书编纂,编写志鉴简本、地情书籍、地情手册、乡土教材、专题资料等普及读物,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地情文化支撑。加大对村史馆、非遗传习所等布展指导,着力提升农村居民现代文明素养,增强村民的情感认同。精选“一中心两走廊”线路上保护现状良好、人文内涵深厚的点位,作为参观旅游、学习教育基地。先后建成2个国家级、7个省级、11个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10个,全国经典景区5个,3条线路入选全省旅游精品线路。开发教学研相结合的旅游线路11条,开展主题教育活动1000余场次,引导200万人次接受教育。

三是深化成果运用。依托建设点位和经典线路,以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创编史志文艺精品65部,广元“知客”成为宣传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的名片,被中宣部肯定。编纂完成《广元历史沿革和历史人物简明读本》,参与《广元九章》等广元历史文化通俗读本编写,推进广元历史文化的普及宣传。精心组织夏(冬)令营、大学生旅游创意策划大赛等文旅实践活动800余场次。成功举办社区开展史志进社区知识竞赛、广元市“庆七一”党史知识竞赛、史志大讲堂等史志“七进”活动120余场次,引导干部群众从史志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凝聚时代力量、谱写奋进新篇。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广元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