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百年名校寻访|成都市天涯石小学
千载蓉城,文脉绵延。自文翁化蜀后,蜀地教育兴起,崇文重教,人才辈出,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千百年来,教育滋养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肩负教书育人的使命和责任。成都市地志办与成都市教育局联合开展“成都百年名校”寻访,讲述成都百年名校的前世今生。栏目已推出石室中学、成都七中、树德中学、列五中学、盐道街中学、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成都二中、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成都师范附属小学。本期我们一起走进成都市天涯石小学。
在废科举、兴学校的革新中孕育
求真务实、砥砺前行
成为誉满蓉城的百年名校
三度迁址
坚守五育并举的初心
——这,便是成都市天涯石小学
石不语,却见证
一代代学子
万木争荣 欣欣向前
校园风光 图片来源:成都市天涯石小学
PART.01
回溯:百年足迹 悠悠天涯
光绪三十年(1904年),总府街的晨雾中响起清脆的铜铃声,总府街殷实铺家的绅商人士共同携手,创立了“总府街两等小学堂”。
彼时的中国正值清末“废科举,兴学校”的新政时期,成都作为西南商贸中枢,商帮绅贾深感“实业救国需以教育筑基”,遂将尼姑庵改造为学堂,开创了“经世致用”的办学先河,强调对知识的活学与活用,这种教育思想传承至今。
在救亡图存与追求革新的年代,学堂历经时局纷乱与商业场大火,在变化中求发展,在困境中找机遇,虽几易其名,仍坚守教育薪火,于原址扩建两层砖木校舍,增设手工课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逐渐成为蜀中具有代表性的新式学校。
学校旧宿舍 图片来源:成都市天涯石小学
1951年,学校更名为“成都市商业场小学”,校园占地不足三亩,实为一所“巴掌”学校。
在物质匮乏、条件艰苦的年代,学校却始终坚守教育初心,恪守五育并举之道。虽无广厦千间,却有桃李芬芳;虽无庭阔地广,却有志存高远。
教师们用心耕耘,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学子,学校影响力不断提升,蜚声市内。
广泛开展兴趣活动 图片来源:成都市天涯石小学
2001年5月,商业场小学与天涯石南街小学合并,学校迁址于风景秀丽的府南河畔,文物古迹“天涯石”旁,更名为“成都市天涯石小学”。
天涯石,沉静厚重,来历众说纷纭。唐代诗人骆宾王曾为其题诗:“地角天涯渺难测”;《四川通志》亦有记载:“曳之若摇摇可引,撼之则根不可穷”。
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象征着坚韧、深沉与内敛的育人品质。天涯石小学以此为象征,孕育“安所遂生,万木争荣”的生态教育理念,不仅承载着石之品质,更昭示着教育哲思的升华。
沉静的巨石,成为“安所遂生,万木争荣”生态教育理念的天然图腾。
校畔“天涯石”古迹 图片来源:成都市天涯石小学
2009年,成都市天涯石小学成立教育集团,昭忠祠小学与逸景小学分别纳入其中,成为昭忠祠分校与逸景分校。
天涯石小学本部作为龙头校,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统筹优质资源,优化师资配置,在课程建设、教学教研、文化培育等方面形成协同联动。如同一脉清泉,分流而不失其源,三所学校在各自文化肌理中生发力量,于共建共享中赓续教育初心,共同回应“安所遂生,万木争荣”的深远旨归。
这所承载120多年历史的百年名校,从总府街的小学堂到如今的教育集团,天涯石小学初心如磐,以万木竞荣的姿态育才。
历代师生薪火相传、躬耕不辍,在时代浪潮中砥砺前行,书写着百年不变的办学之魂。
PART.02
躬耕:生态匠心,育天涯繁茂
“石”承文脉,百年风华。天涯石小学以生态理念为指引,提出“安所遂生,万木争荣”的办学愿景,致力于培养“品行高雅、身心和谐、乐学善思、求学创新”的未来人才。
以朱熹之言为经纬,织就教育初心。朱熹注,“位者,安其所也。育者,遂其生也”。安其所也,令学子于天地时序间寻得栖身立命之境。遂其生也,使其如草木逢春,发荣滋长,终成栋梁之材。
校园内,一草一木蕴教化,一砖一石载文脉。
学校最新打造的中医药文化长廊 图片来源:成都市天涯石小学
“石”润童心,乐满校园。在办学愿景指引下,天涯石小学坚持以儿童为本,从“制度理念友好、师生友好、教学过程友好、成长环境友好和儿童参与友好”等五个方面不断优化学校教育服务能力,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构建“小石头走天涯”等特色动态空间,以互动空间激活育人功能,构建了一套“以空间赋能教育、以教育激活空间”的儿童友好实践体系。
课间活动 图片来源:成都市天涯石小学
五育并举,“石”润无声。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聚焦核心素养培育,整合优化课程框架,发挥学科综合育人功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切实提升了学校办学品位。
道德修养是学生立身处世的根基。天涯石小学坚持“德育为先”,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活动。通过红色故事宣讲、雷锋实践、学科活动展示,实现优秀传统文化扎根心田,以培育品行高雅的时代新人。
思维创新是学生探索天涯的引擎。自2001年,学校深耕国际理解教育,凝练“守正拓新,和融共进”理念,以学科渗透为主渠道,开设石韵文化课程,淬炼学子“天小灵气、天府神韵、中国魂魄、全球眼光”,获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研究实验学校、成都市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
英语教育从孕育、诞生到发展呈现鲜明的五大特色:灵活的课程设置、多元的英语教材、优秀的教师团队、浓郁的英语氛围、丰富的英语活动。作为成都市稀缺的“全国双语学习研究中心双语教学实验学校”,以愉快教育激活语言潜能,助力学子自信对话世界。
学校举办丰富的活动 图片来源:成都市天涯石小学
体魄强健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全国篮球、足球特色校赋能体魄,居家运动指南与寒暑锻炼制度双轨并行,体质优良率超50%,近视率三年连降。
艺术熏陶点亮学生向美而生的旅程。学校深耕艺术沃土,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合唱、管乐、舞蹈等社团艺彩绽放。“歌飞天涯”班班献声,艺术测评硕果累累,从省市展演桂冠到“成都市艺术教育示范校”金匾,皆是光阴对初心的回响。
劳动实践是学生知行合一的桥梁。学校积极开发劳动课程,探索培育“城市劳动者”素养的劳动教育目标,搭建了“三群二阶”的课程结构,形成了“身份导向—项目学习”的课程开发策略,基于体验的四环建构性学习模式,此外,还形成了基于中医药文化启蒙的特色劳动课程——“百草·味”。这些实践不仅让学生劳动素养显著提升,还让孩子们亲近自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在劳动中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全面发展的天涯学子 图片来源:成都市天涯石小学
智慧校园,生态互联。近年来,学校荣获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天涯石小学依托“智慧校园生态建设”发展项目,为学校的课程、教学、评价、管理、队伍建设五个方面赋能,开发了“榜样墙”“小石头走天涯”“数字阅读”三大泛在学习空间,构建了虚拟现实技术、沉浸体验学习环境的情境性“双慧”学习模式,借助信息化之力构建更加科学的教育教学生态结构,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天涯石小学用智慧教育证明:鼠标代替不了毛笔,但数字时代的砚台,能研出更绚丽的墨彩。
智慧校园 图片来源:成都市天涯石小学
PART.03
展望:以百年底蕴,赴时代之约
站在新时代的坐标轴上,天涯石小学将继续坚守“安所遂生 万木争荣”的教育初心,在守正与创新的交响中谱写教育新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聚焦核心素养培育。打破学科壁垒,引导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中养成批判性思维,激发创新意识与实践智慧。按照 “主题式”“活动式”“项目式” 依次进行学科内、跨学科和超学科整合课程的实施,让科创、艺术、体育等领域的拔尖人才在适宜的“生态位”加速成长。
以“技术赋能”为突破口,推动“教—学—评”一体化实践。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课堂教学,为教师提供精准反馈,形成“天涯好课堂”。
同时,建立“学业+综合”双评价体系,激励师生持续进步和发展,让教育真正成为“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双向奔赴。
科技活动月 图片来源:成都市天涯石小学
依托“琢玉”培养培训系列,构建教师阶梯式发展体系。通过“双培养”机制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践行“四有”好老师标准,通过“四课并驱”路径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形成“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的职业习惯,培育更多既能扎根课堂、又能引领教育变革的研究型教师。
成都市教师发展基地校活动 图片来源:成都市天涯石小学
以“三个课堂”为抓手,推动优质资源从“输血”到“造血”的升级,进一步扩大学校辐射面,提升学校影响力。搭建对口民族地区的小学音乐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课堂。
同时,将优秀民族文化引进课堂,实现共同发展,争做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领头羊,为实现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助力。
图片来源:成都市天涯石小学
于清末蒙养学堂启帷
历经岁月沧桑巨变
至当今智慧校园蓬勃兴起
天涯石小学始终与时代脉搏共振
岁月如歌,弦歌不辍
承载着厚重的教育使命
学校正以坚实步伐迈向辉煌的
又一个百年征程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