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全省地情动态>市县动态>详细内容

广元市扎实推进“一中心两走廊”史志文化建设工作

来源:广元市地方志编纂中心供稿 发布时间:2025-05-20 08:34:26 浏览次数:164 【字体:

近年来,广元市党史地方志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来广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两个条例”和市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1345”发展战略,突出广元特色,创新开展“一中心两走廊”史志文化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党史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得到了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省委党史研究室和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充分肯定,连续三年保持了全省市(州)第一方阵。

一、科学谋篇布局,规划“一中心两走廊”史志文化建设蓝图。立足广元厚重的历史文化、丰富的史志资源,独特的地域优势,谋划以利州区为中心,建设集研究、展示、体验于一体的史志文化中心;沿剑门蜀道和嘉陵江流域,规划建设两条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史志文化走廊。一是建设川陕甘结合部史志文化中心。发挥利州区主城区优势和市区企事业单位集聚优势,以武则天历史名人文化为主牵引,用好用活辖区遗址遗迹、景区景点、产业园区、文化场馆等资源,打造“可游可学可研”的复合空间,建设川陕甘结合部史志文化中心。二是建设剑门蜀道史志文化走廊。以剑门蜀道为主线,阴平道、米仓道为支线,南起剑阁县,经昭化区、利州区,北至朝天区,延伸至旺苍县、青川县;以蜀道历史文化为主牵引,串联相关县(区)丰富的史志文化资源,通过“保护传承、价值提炼、创新利用”等发展模式,建设剑门蜀道史志文化走廊。三是建设嘉陵江流域史志文化走廊。以嘉陵江流域为主线,南起苍溪县,经昭化区、利州区,北至朝天区;以红四方面军在广元红色文化为主牵引,整合串联相关县(区)各类史志文化资源,通过“遗址保护、史料研究、教育传承、文旅融合”等发展模式,建设嘉陵江流域史志文化走廊。

二、协同联动推进,汇聚“一中心两走廊”史志文化建设动能。通过构建“四维协同”机制(市委统筹谋篇布局、市县协同精准施策、部门协作优势互补、区域联合共建共享)和深化“五共模式”实践(资源共享强基础、课题共研提质量、活动共推扩影响、宣教共促增实效、队伍共建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持续激发内生动力,形成纵横贯通、多方联动、内外协同的史志文化建设格局。一是市委统揽把方向。市委常委会每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党史地方志工作,市委书记何树平6次作出批示,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常态研究党史地方志工作。市委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一中心两走廊”史志文化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建设目标、内容等。市委组织召开“一中心两走廊”史志文化建设调度会、史志“七进”工作推进会等10余次。《创新实施“一中心两走廊”史志文化建设项目》被中共广元市委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评为2023年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特色工作”。二是市县联动抓落实。以“一中心两走廊”史志文化建设为引领,深化市县(区)“1+7”史志一体化联动,采取市室统筹、牵头县(区)(利州区、剑阁县、苍溪县)主抓、其它县(区)具体落实,在课题研究、点位打造、文化推介等方面实现集成创新、协同高效。坚持赋能一体联动,锻造过硬史志队伍,联合开展培训60余场次、外出学习260余人次。坚持课题一体联动,铸造史志特色精品,联合编纂史志书籍20余部,撰写研究文章30余篇,开展专题研究10余个。坚持活动一体联动,彰显史志融合效应,联动召开举办“一中心两走廊”史志文化建设推进会、现场会等10余次,举办宣教活动50余次。坚持纾困一体联动,选优配强史志力量,市室增设一个科室,增加两名科级领导职数;县(区)党委政府在机构编制、干部配备、办公条件、经费预算等要素方面给予充分保障。三是部门协同提质效。加强与文化、旅游、住建、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等部门协作,依托“一中心两走廊”史志文化建设的线路,开发教学研相结合的红色精品旅游线路20余条,组织召开全市史志“七进”工作推进会,举办庆“七·一”党史知识竞赛、蜀道大讲堂“开学第一课”等活动300余场次。把史志文化学习作为干部培训、宣传思想等工作的重要内容,邀请市委办、市广播电视台、市委党校等部门专家和业务骨干为史志系统作信息撰写、视频宣传等专题培训20余期。首倡并组织召开了构建党史地方历史文化宣教平台共建共享机制座谈会,在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等11个部门通过会议共商、资源共享、信息共推、活动共办等搭建“大融合”平台,构建“大宣传”格局,形成“大服务”体系。四是区域共建拓空间。与川陕甘毗邻地区及省内兄弟市(州)深化合作,召开川陕甘毗邻市党史地方志工作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广元——巴中构建“大史志”工作交流座谈会近10次,根据工作需要,每年都走出去到汉中、陇南、成都、南充、绵阳、雅安、泸州等地交流学习,共同开展扶贫志编纂等史志编研、学术研讨、考察交流活动20余次,推动“一中心两走廊”史志文化建设向川陕甘毗邻市延伸。

三、深化创新融合,彰显“一中心两走廊”史志文化建设价值。坚持将“一中心两走廊”史志文化建设与史志主责主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通过建设“一中心两走廊”,为史志征编研审宣工作提供丰富的实践平台和创新素材,提升史志工作社会影响力。同时,充分发挥史志部门“存史、育人、资政”的职能优势,深入挖掘历史资源,将静态史料转化为生动的文化生产力,形成历史研究与当代价值转化的良性互动机制,为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提供持续动力。一是深耕史志沃土,厚植文化发展根基。征集《习近平与广元》等史志资料900余万字、图片2万余张。坚持每年编纂执政实录、综合年鉴,突出特色编纂《王家贡米图志》《米仓山茶鉴》《青川茶叶志》《剑阁县教育志》《羊木镇志》《化林村志》等史志书籍,开创性编纂出版全省首个市(州)文库《广元文库》首期成果《广元历代方志集成》。加强对史志著作和史志题材作品、史志资料、党史教育基地和纪念场馆展陈内容等的审核把关。通过系统化资源整合,既充实完善了史志文献资料库,又为史志文化走廊建设提供了优质内容,实现资源建设与文化建设互促共进。二是创新文化载体,提升融合发展质效。在阵地建设方面,整合建成史志阅览室和史志“七进”点位150余个,提档升级旺苍中国红军城等4个省级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打造广元城市展示中心(规划馆、方志馆)城市文化新地标。在平台建设方面,改版升级广元史志网,集合相关部门(单位)媒体资源,拓展打造成一个集线下的报刊、电视、方志馆、图书室、陈列馆(室)等和线上的网站、公众号、新媒体等多位一体的全媒体矩阵发布平台。在内容创新方面,综合运用各类新媒体平台,联合发布微党课网课。既丰富了“一中心两走廊”的文化内涵,又拓宽了传播渠道,实现了史志资源价值转化与传播效能的双提升。三是服务发展大局,提升文化引领效能。依托“一中心两走廊”平台优势,深化资政服务功能,撰写《关于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融入武则天历史名人文化和红色文化的建议》等资政报告40余篇,10余篇转化为党委政府决策,完成《广元历史沿革》《翠云廊对坚持正确政绩观的启示》等10余项专题研究,《论邓小平的劳动思想极其当代价值》是市(州)唯一一篇入选“四川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在“一中心两走廊”线路上举办史志宣传教育等活动600余场次,举行《广元历代方志集成》发布会,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陈建春出席并致辞,川陕甘10余名史志专家参加发布会和广元史志研究座谈会,大幅提升广元历史文化影响力。在省级及以上网站刊发信息2000余篇,发出广元史志强音,讲好广元史志故事,助力实施“1345”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红色热土 康养胜地”和大蜀道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文明凝聚奋进力量。

来源: 广元市地方志编纂中心供稿
终审:杨帆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