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省地方志工作动态>详细内容

【队伍建设】分类施策破解党员干部不担当不作为问题

来源:四川机关党建 发布时间:2023-04-12 14:05:48 浏览次数: 【字体:

分类施策

破解党员干部不担当不作为问题

四川省地方志办机关党委

近年来,省地方志办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明确“想干事是前提,能干事是基础,真干事是要求,干成事是目标,不出事是底线”的工作思路,列出4类16项负面问题清单,对照靶标、分类施策、对症下药,“清单式”破解不担当不作为问题,激励干部敢于担当、善于作为。

强化引导,破解动力不强“不想为”问题,让党员干部“想干事”。一是强化思想引领。同中央、省委要求“对标”,组织党员干部加强理论学习,把握“国之大者”“省之要者”,找准自身责任定位;同先进典型“对标”,组织学习党史书籍,参观主题展览,感悟优良作风;同岗位职责“对标”,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对照16项“负面问题”清单查摆问题不足、深挖思想根源,凝聚担当作为的思想共识。二是树正用人导向。坚持重担当、重实绩、重公认选人用人导向,打破“论资排辈”,构建“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用人机制。三是健全评价机制。建立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的知事识人体系,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了解干部。通过党员(干部)积分制管理掌握干部平时工作表现,每季度通报1次,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依据。

2022年12月9日,开展“学习二十大·治蜀兴川有我”主题党日活动

提升能力,破解能力不足“不善为”问题,让党员干部“能干事”。一是强化理论能力。 组织开展“阅青春•阅努力•阅初心•阅践行”习语金句接力分享活动,组织干部撰写“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文章46篇,提升党员干部用党的创新理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培养专业能力。 突出专业能力培养,办主要领导亲自为业务处讲解地方志编纂业务,举办川北片区地方志工作会议,组织单位业务骨干录制志鉴编纂业务授课视频,以讲促学、深化提高。三是提升文字能力。 建立文稿逐级审核机制,文稿错情通报制度,组织开展“好文稿”竞争性评选。近年来,省地方志办3名干部在四川省机关公文写作技能大赛中获得7个奖项,2名干部综合成绩进入省直政府部门组前十名。

转变作风,破解作风不实“假作为”问题,让党员干部“真干事”。一是纠治不正之风。坚决纠正“庸、懒、散、浮、拖”问题,对办机关会议安排、领导批示情况建立工作台账,实行及时提醒、定期督办。建立定期研究调度工作制度,每半个月听取1次处(社)推进情况汇报,以检查促落实。二是做实日常监督。注重发挥好基层党支部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的作用,以党规党纪规范党组织和党员行为。每年组织开展1次党员干部谈心谈话,了解掌握干部个人的思想动态、精神状态、生活状况并及时提醒、帮助。三是弘扬优良作风。坚持密切联系群众,明确党员领导干部每年到基层调研不少于1次,机关党员干部到定点帮扶村开展结对共建不少于1次,收集群众需求,帮助解决问题,在联系服务群众中涵养宗旨情怀、锻炼过硬作风。

严肃纪律,破解自律不强“乱作为”问题,让党员干部“不出事”。一是强化党风廉政教育。开展警示教育月活动,每年开展2次廉洁教育、警示教育活动。开展“树清廉家风•建最美家庭”系列活动,手写廉政寄语30余条,邀请检察官专题讲解《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晰言行规矩,强化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二是筑牢反腐制度堤坝。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各项规定,落实好领导干部述责述廉、诫勉谈话、函询等制度。严格落实“三重一大”议事决策机制,做好廉政风险点排查、监管。三是深化监督执纪问责。立足于“救”,着力于“治”,着眼于“防”,辅之以“惩”,深化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实践运用。充分运用好第一种形态,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开展经常化的批评教育、红脸出汗,强化预防功能。妥善运用好第二种形态,对一般违纪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通过党纪轻处分或组织调整,防止党员犯大错误。

2022年8月24日,四川省地方志办在古蔺县黄荆镇田坝村开展爱心助学活动

来源:四川机关党建

撰稿: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机关党委

来源: 四川机关党建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