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省地方志工作动态>详细内容

【学习动态】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推进四川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6-29 08:34:54 浏览次数: 【字体: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推进四川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

编者按:2023年6月26日,四川省地方志办召开“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专题学习研讨会。会上,5名党支部书记围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最新重要讲话和文章,结合地方志工作实际和职责任务作研讨交流发言,纷纷表示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担当实干,把总书记的深切关怀转化为高质量做好各项工作的具体行动,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四川地方志发展新篇章。

3e11d6755634456b80ec494ac330a3ca.jpg

2023年6月26日,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召开“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专题学习研讨会

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

高质量做好综合处各项工作的具体行动

顾 恒

b929234a53f141d09d6a92a2bc2de434.jpg

2023年6月26日,综合处支部书记顾恒在“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专题学习研讨会上作交流发言

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高度重视,对四川人民深切关怀。1974年到2022年的40多年间,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时期、以不同身份、为不同任务,先后8次(任党的总书记以来3次)来川考察、指导和视察工作,在巴蜀大地留下深深足迹,与四川人民结下深厚情谊。特别是2022年6月7日至10日来川视察,亲自概括了7条重要指示、提出了8个方面重要要求,为四川发展把脉定向、领航指引,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了科学指南。这些重要指示和要求,涉及四川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方方面面,内涵十分丰富,意义十分重大。

在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8个方面的重要要求中,就包括对坚定文化自信提出的重要要求。在眉山三苏祠,总书记指出,“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

今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强烈的文化担当、深沉的文化情怀。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高举伟大旗帜、牢记领袖嘱托、勇担时代使命,高质量做好综合处各项工作,为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坚定不移讲政治

讲政治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进一步增强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要把对党绝对忠诚落实在行动中,要在吃准吃深吃透党中央及省委精神的前提下开展工作,办文、办会、办事都要坚持政治标准、把好政治关口。

二、坚定不移抓落实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对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出明确要求。地方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的重要部门,也承担着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作为党组的参谋助手,综合处党员干部要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宽视野找准工作落点,把准地方志事业新的历史方位,抓住当前地方志事业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做到参之有道、谋之有方、言之及时。要提升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我们的思维方法,为地方志事业承担新的历史使命,发挥地方志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作用贡献我们的力量。

三、坚定不移强作风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综合处廉政风险点多,在自身建设上必须有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不折不扣落实省地方志办各项规章制度,自觉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要直面矛盾和问题,坚持原则、较真碰硬、严格把关。要坚持“马上就办、真抓实干”,说真话、干实事、求实效,少说空话、套话、官话,以一流标准锤炼一流作风。

四、坚定不移优服务

作为综合服务保障办事机构,综合处处在承上启下、联系左右、沟通内外的位置,必须在协调各方围绕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上发挥重要作用,当好运转中枢,加强工作统筹,强化协同联动,找到“最大公约数”。要破除思维定式,工作惯性和路径依赖,优化制度流程,强化效率意识,提升服务效能。要养成精细做事意识,把重视细节作为一种素质、一种修养、一种工作态度,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从细微之处见精神、见水平。要善于发现细节,把注意力集中到关键点、衔接点、隐藏点和创新点上。要坚持从基础抓起,从“细”上着眼,在“精”上下功夫,在“实”上做文章,推动综合处整体工作水平提升。

学习总书记讲话 建方志事业新功

熊 倩

e00fbe9b08f2478d9c50bcfc0989babd.jpg

2023年6月26日,省志工作处支部书记熊倩在“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专题学习研讨会上作交流发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亲临四川视察指导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战略全局出发,着眼四川省情和工作实际,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一系列重要要求,为我省做好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科学指引。尤其是去年6月总书记在眉山三苏祠考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情况时关于“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讲话,更是夯实了我们推动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明确了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今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入阐释“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对地方志系统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展现出其深厚的文化情怀,也折射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运用中华文化智慧开创治国理政新境界的历史自觉与历史自信。作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能部门,我们应深入学习领会其精神要义,并结合地方志工作实际坚决贯彻落实。

一、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坚定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地方志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应立足地方志工作实践,通过加强自学、集中学、研讨交流等方式,学原文、悟原理、明方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做好地方志工作。

一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的重要论述,深入理解“第二个结合”的精髓要义,全面把握“两个结合”的方法论要求,从而增进地方志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这五个特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底蕴的集中彰显,从而明确地方志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向和内涵。

三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眉山三苏祠考察时讲到的“敬仰”(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借鉴”(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这三个关键词的丰富含义,从而探索新时代地方志工作的方法和路径。

二、在夯实作风上下功夫,奋力担当作为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地方志干部而言,关键在于“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以更加扎实务实的作风、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推动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要讲政治有信念。在政治站位上,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提高执行力上,要牢固树立高度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意识,服从办党组安排,执行办党组决定,不打折扣;在严把政治关上,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以高度的政治清醒加强志鉴审查、史料审查、信息审查等,坚决建好、守好地方志这个重要的意识形态阵地。

二要勇担当敢作为。坚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以主题教育为契机,筑牢理想信念的压舱石,增强在新时代担当作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切实践行党的宗旨,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深学笃行,无私奉献,勇于担当,敢于作为,始终保持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要自觉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本职工作迈上新台阶;要适应新常态、新形势和新要求,不断拓展知识领域,增强创新能力,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三要强质量促提升。要努力钻研志鉴编修业务,探索质量建设标准,推进志鉴精品工程,切实提升地方志成果质量;要坚持以“五心”对待工作,静心、用心、细心、精心、耐心处理每一项事务,推动服务质量、文稿质量不断提升;要善思善学善用,强化学习调研本领,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优化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提升工作质量。

三、在推动落实上下功夫,优化发展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川视察和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都对四川寄予厚望,也对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提出要求。四川是文化大省,也是方志大省,自觉担负地方志“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职责使命,充分发挥地方志“一方之全史”优势,深入挖掘、积极传承地方文化成为新时代地方志工作者的应有之义。

一要科学规划并组织好第三轮三级志书的编修工作,同时抓好部门志、专业志、行业志、特色志及乡镇村志的编纂工作。

二要在巩固地方综合年鉴“一年一鉴、公开出版”成果基础上,全面推进精品年鉴工程,指导并鼓励更多行业、部门(单位)开展年鉴工作,并探索年鉴资源二次开发路径。

三要加大地情资料开发利用,推出一批有品质、有特色、有影响、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志文化成果。

四要注重方志成果转化运用,推动“三个服务”落地落实,发挥好地方志“存史、育人、资政”作用。

五要建好、用好地方志新媒体矩阵,创新宣传和推广的方式与路径,抓好四川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六要积极搭建研讨、交流、合作平台,主动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各相关部门(单位)等合作,整合优势资源、挖掘优质项目,力争在引导社会各界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历史、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贡献方志力量。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担当实干

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四川地方志发展新篇章

高伟明

27b78b6ee0484c509c9293bb92881701.jpg

2023年6月26日,市县志工作处支部书记高伟明在“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专题学习研讨会上作交流发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川视察,充分体现了对四川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四川人民的深切关怀。我们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指导的重大意义,深刻感悟总书记为四川擘画新篇的立意之深、思量之远,深刻感悟总书记对四川这片热土和人民的情深似海、厚爱如山,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上来,确保四川各项事业发展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

一、端正学习态度

史志系统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深切关怀、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地方志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作为一名地方志工作者,理论学习要带着嘱托学、带着感情学、带着责任学,和工作结合起来学,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开展好主题教育,推动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好本职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二、学习理论促进工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质量第一”“质量变革”“质量强国”“经济质量优势”等重要论断。质量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深度和广度。我们要把总书记的要求贯彻到工作中来。质量是地方志工作的生命。省地方志办近年来大力开展质量建设,搞好顶层设计,务实真抓实干,抓住了地方志工作的牛鼻子。志书编纂专业性强,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理论,不断提升能力。涂尔干说:“过去不是被保留下来的,而是在现在的基础上被重新建构的。历史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已经现成的东西在那里待着,等着我们大家去了解它、去熟悉它,作为文本的历史是一个建构的过程。”任何史志编纂,本质上都是一次对历史的重构过程。志鉴编纂思维其实就是如此,这就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总体策划设计的过程、思维的过程。任何书都是向读者传递信息、思想,因此,编鉴修志者自己必须是思想者。思想来自哪里?来自我们的学习,理论的学习,来自对各行各业知识的学习,来自思考领悟和能力的逐步提高。编鉴修志,包括以地方志办名义出版的书,都是官书,官书必须体现专业性、权威性。专业性、权威性不是自己随心所欲地想出来的,而是通过主题教育、理论学习逐步达到的。通过深学细悟,深深感到总书记的讲话、总书记的嘱托,高瞻远瞩,充满了智慧,给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强化地方志工作的历史责任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博物馆强调,“高度重视编史修志,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作为地方志工作者,我们就从事“历史智慧”的工作,当然这个智慧需要我们把它构建出来、呈现出来。因此,贯彻“编纂出版是手段,资政服务为民所用是目的”“志鉴编纂是立业之基,开发利用宣传弘扬是兴业之本”理念,是地方志事业健康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根本。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地方志部门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部门,发挥好以史育人、以史铸魂作用,宣传我们发展进步的生动实践、伟大成就,忠实记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历程,彰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磅礴伟力,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总书记的论断、教诲为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将牢记总书记嘱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文化自信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从主题教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并以高度自觉接受主题教育锻造洗礼。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为四川地方志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何晓波

a316e6c637ee4798917a308eec8ec15a.jpg

2023年6月26日,省情信息工作处支部书记何晓波在“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专题学习研讨会上作交流发言

一、感悟总书记的四川足迹和对四川的关怀

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中,我们可以读到49年前,与习近平同志同行到四川去学习怎么办沼气的黑荫贵的访谈:

1974年12月,时任大队书记的习近平等7个人从延安坐汽车到了铜川,再从铜川坐火车去成都,在四川走了5个地区17个县,差不多40多天。

在黑荫贵的回忆中,有这个情景:在工厂等人期间,我俩去了一趟都江堰、峨眉山。黑荫贵说,去峨眉山、都江堰,包括二郎庙的时候,我发现习近平有一个特点:凡是那里门上的对联,不管是峨眉山寺庙里的,还是青城山的,他几乎都很认真地抄写下来,然后细细品味。峨眉山是佛教圣地,峨眉山普贤菩萨所讲的佛学思想,就是知和行。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很多东西,他的很多讲话,也强调知行合一。首先是知,知就是个人的社会实践和体验,你知透了、知明白了,你才知道该怎么做,要做到什么程度,怎么做才能达到目标。他的治国理念中,知和行是贯穿始终的。

黑荫贵说,我讲这些是想表达这样一个意思,就是近平老早就是一个爱学习、爱思考的人,从他见了好对联就抄下来、遇到新鲜事就刨根问底,再联系他插队期间如饥似渴地坚持读书学习,都说明近平是一个崇学尚读的人,是一个有精神追求的人。

2002年12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致信四川广元市委市人民政府,提出“我们手拉手,共同奔小康”开启浙川合作,时隔不到一年半,习近平率浙江党政考察团到四川考察交流,明确提出要把帮扶和协作结合起来,把输血和造血结合起来。

2004年5月17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为南充市嘉陵区之江小学培土奠基。

2008年5月,汶川特大地震后不久,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就冒着余震,奔赴灾区,最先关心的总是群众的安危冷暖。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芦山地震灾区视察。

2017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打气鼓劲;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在电视上看到有关“悬崖村”的报道,特别是看着村民们的出行状态,感到很揪心。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人民中间,深入大凉山腹地凉山州昭觉县火普村、三河村,天府新区兴隆湖畔、郫都区战旗村、汶川县映秀镇等地,给各族干部群众送去党中央的亲切问候。

2020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全体同志回信,向他们致以诚挚的问候。

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川视察,深入农村、文物保护单位、学校、企业等进行调研,一路殷殷嘱托、一路悉心指导,勉励四川人民在新的征程上奋力谱写四川发展新篇章。在眉山三苏祠,他说:“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说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

从上可见,无论是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挂念四川百姓,还是向西博会致贺信、给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全体同志回信,无论是亲自谋划、部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还是对四川工作作出七个方面重要指示、提出十个方面新的重要要求,无不为四川发展把脉定向、领航指引、擘画蓝图,无不激发出全省干部群众迈步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信心决心。

今天,铭记习近平总书记浓浓的“四川情结”和与巴蜀儿女在一起的暖心关怀,我们要更加坚定自觉地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更加感恩习近平总书记对这方土地的殷殷关怀。我们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勇毅前行,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四川发展新篇章。

二、感悟总书记对地方志工作的关心关怀

习近平总书记有浓厚的方志情怀,喜欢读志、善于用志、重视修志,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地方志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树立了典范。

习近平总书记是一个很有历史感的人,他重视修志,喜欢读志、善于用志。早年在河北正定,福建厦门、宁德、福州,浙江,上海等地工作时,他就常常身边不离“志”,每到一处调研,都会找来地方志细读。2006年,习近平同志在温州市苍南县考察台风“桑美”灾后重建工作时,调阅了《苍南县志》。习近平同志在担任上海市委书记期间,还专门要求报送《上海通志》,以备查阅。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最好的老师。2014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首都博物馆时强调要在展览的同时高度重视修史修志。

在今年6月2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出要把盛世修文这件大事办好。

我们要学习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的史志情怀,向总书记看齐,以大历史观去看待问题,研究问题,扎根历史,紧贴时事,做好“盛世修文”这篇大文章,打造符合时代要求、赓续历史文脉的史志作品,更好地读志、用志、修志,从历史发展进程中汲取经验,更好地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实践。

三、立足本职,感恩奋进,做好新时代的地方志工作

(一)创新形式,拓展载体,让全社会感受方志文化独特魅力

近年来,省地方志办树立“民有所需、志有所为”导向,创新形式,搭建载体,深度开发史志资源,转变传播方式,拓宽宣传平台,推进方志文化走向社会大众,走进千家万户,让方志文化真正动起来、立起来、活起来,充分体现出地方志文化的厚重内涵和无穷魅力。在办党组领导下,我们一起做了这些工作。

深度发掘史志资源。加强珍贵旧志、史料文献整理点校,将深埋在史志年鉴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出来、传承下来,焕发生机。编译《中国省别全志》(第五卷 四川省)中文版,编辑出版《蜀韵纪事》系列丛书。

倾力打造“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自觉站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推介四川省情地情和巴蜀文化的高度,改版推出四川省情网,构建起“方志四川”新媒体宣传矩阵,形成立体传播格局。

努力探索方志数字化、有声化传播。完成2400余部地方志书数字化并上传四川省情网、四川数字方志馆,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读志用志服务。制作四川改革开放40周年、《舌尖上的四川》《方志四川熊猫篇》《四川方言的来龙去脉》《川剧的前世今生》、庆祝建党百年征文等音频节目800余期。2023年,正在进行《川茶志》音频转化。

加强部门合作。开展“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征文,开展地方志进公共图书馆活动,设立省市县三级共建的史志阅览室646个。2023年,与四川省广播电视局联合开展“神秘蜀韵、百部川扬”全省地情短视频征集发布活动。

加强高校合作。开展全省大学生地方志知识竞赛,在全国首创方志馆高校分馆模式。2019年以来,在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17所高校建立四川省方志馆高校分馆。

加强媒体合作。积极与“学习强国”四川学习平台、四川日报、四川国际传播中心、《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等媒体建立常态化协作关系,与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读者报》建立稿件合作使用关系,拓宽地方志传播渠道,提升地方志影响力与传播力。

(二)勇于创新、开拓前进,在新起点上继续推动四川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要通过主题教育,特别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以及史志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承担起记录历史、传承文明的重大使命,不辜负总书记期望,全面落实总书记对四川工作作出的七个方面重要指示、提出的十个方面新的重要要求,以“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丰硕成果,推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实现四川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

未来,我们壮志满怀,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把人民期盼作为努力方向,把时代召唤当作前进动力,把崇高使命化为积极行动,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四川地方志工作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助力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作出方志贡献:

继续做好四川省情网的维护管理和“方志四川”新媒体的运营管理;做好四川数字方志馆志鉴PDF征集和加工发布;做好《蜀韵纪事》系列地情书以及《四川地理标志产品大观》等编辑出版;做好四川省志系列音频转化的制作发布;做好与相关单位、媒体的联系对接、资源共享;做好方志成果入库入馆管理和销售、赠送;做好全省史志阅览室和四川省方志馆高校分馆的指导管理以及“史志七进”其他工作;做好地情短视频征集发布;学习视频直播技能技术,提高直播水平;创新地情资源开发手段和方式。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脚踏实地做好为国存史为民修志工作

黄绪海

656e4e1b7414404fb38b2e776af81012.jpg

2023年6月26日,四川省方志馆筹建处在“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专题学习研讨会上作交流发言

一、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

要做到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行动,就必须非常清醒地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党百年奋斗理论创新中的历史逻辑、形成过程,同时还要深刻理解、善于吸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理论成果。

(一)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历史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党在这一百年里,经历过六次伟大的自我革命,分别是1927年八七会议,这是党在早期探索中国革命遭受挫折危急关头的一次自我革命;1935年遵义会议,这是在极端危急关头实现党的历史伟大转折的一次自我革命;延安整风运动,这是党在抗战时期通过总结历史经验,从思想上批判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一次自我革命;新中国成立初期践行“两个务必”思想的整风整党运动,这是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谋划筹建新中国时,毛泽东同志提出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思想,作为执政警钟开展的一次自我革命;粉碎“四人帮”的胜利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全面拨乱反正,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实现从“两个凡是”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的一次自我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启全面从严治党新征程,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自我革命。正是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经历过无数次挫折,然后又在挫折中奋起和自我革命,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才不断地推进党的理论创新。

2012年至2017年的五年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面临国内外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情况下,果断提出并采取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逐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这个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冲破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绩,使中国从富起来转向强起来,不仅使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而且也给风险和危机中的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发展的曙光和未来的希望。因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二)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涉及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其核心内容就是“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六个必须坚持”。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党的干部,我们必须把握时代特征,在读原著、学原文上下功夫,在领会精神要义、学懂弄通上下功夫,在立足岗位、学用结合上下功夫,在丰富实践、理论创新上下功夫。

二、凝聚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产生的强大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和牵挂四川工作,担任总书记之前曾5次来川。2012年以来,先后3次来川视察,1次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不同时机和场合对四川工作擘画蓝图,提出了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指示批示概括起来,包涵了十个方面的精神要义,我们务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

(一)站在制高点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指示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指示涵盖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民生改善、安全稳定、党的建设等各方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四川实践的生动体现,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明确的实践要求,是新时代新征程抓好四川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是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强大动力。

(二)系统全面地用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指示精神谋划推动工作

晓晖书记强调:“四川始终坚持凝心铸魂强化忠诚,遵循总书记重要指示的科学指引,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学深悟透总书记来川视察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构建起抓落实的常态长效机制,推动各项指示要求在四川不折不扣落地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着眼全党全国大局,努力找准新时代新征程改革发展坐标,明确改革发展主攻方向,奋力探索创新改革发展路径。为此,省委制定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督办落实实施细则》,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四川发展新篇章的决定》,鲜明提出了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部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四川实践。省委已吹响四川现代化建设冲锋号,作为四川实践的参与者,省地方志办不能缺席,省地方志办的每一位同志都应以主人翁姿态身先士卒、积极作为,深知任务就是使命,职责展现担当,岗位不负韶华。

三、在学思用贯通中提高推进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全面推进四川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更离不开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的谋篇布局。我们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对四川工作系列指示把持四川省地方志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在中国式现代化四川实践中记录历史、启迪后人,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锻造队伍、提高能力、增长才干。

(一)锤炼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

工作没有贵贱、职务不分高低,在党和国家、人民事业中只有分工不同。作为国家公职人员,要始终坚持学政治、懂政治、讲政治,任何时候都要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遇事不搞变通,不做两面派,不当墙头草。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这是地方志工作者的立身之本。

(二)培养一批编纂修志的行家里手

地方志代表官方存史修志,政治性、政策性、史实性强,对史官的文字表达能力、史实编修能力、宣传传播能力、育人资政能力等都有较高要求,我们不仅要提高写作水平、提升文字功夫,还要按东西南北中党管一切的要求兼学别样,触类旁通党委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业务工作,才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三)修炼一方敢打胜仗的地方志铁军

新征程上,地方志事业面临难得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要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党的性质宗旨、政治本色、优良传统和作风,认真落实办党组提出的“五心”“六问”“七要”要求,把办领导长期苦口婆心要求强调的事项记在心上,下最大决心、鼓最大勇气改掉过去那些陈规陋习,把优秀作为一种习惯,做到负责的事情使出最大力气,出手的事情展现最高水平,以宽广的胸怀、包容的心态主动适应新时代、新变化、新要求,全办上下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强大合力,续写四川省地方志事业发展绚丽新篇。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顾恒 熊倩 高伟明 何晓波 黄绪海

摄影:蒲建宇(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综合处)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黄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