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取得明显成绩
2018年上半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及办公室指导下,我省地方志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二次、三次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全办干部职工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团结协作,奋发努力,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许多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2018年4月23日,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领导班子成员在北京向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汇报工作(摄影:武斌)
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持续推进党的建设
一是旗帜鲜明讲政治。采取党组会、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主任办公会、在“方志四川”微信平台开设“微党课”专栏等形式,组织全办党员干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二次、三次全会等重要精神,传播党的声音、凝聚思想共识。大力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落实融入日常、知行合一要求,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强化“四个自信”,坚定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出台《党员教育管理“积分制”管理办法》,开展“四强班子”“五好党支部”创建,逗硬执行“三会一课”等基本组织制度,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进一步增强。
2018年3月15,省地方志办召开机关党建暨廉政工作会
二是扎实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严格按全省“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工作部署,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任务,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党组成员共同抓、处(社)领导齐心抓的格局。制发《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实施方案》,确定“依法治志”和“地情资源开发利用”两个调研课题,党组成员分别带领3个调研组,分赴市(州)开展调研,坚持问题导向,察实情、出实招,不做表面文章,切实帮助基层解决问题。
2018年5月8日,党组书记、主任陈建春在成都市方志馆调研
2018年5月14日,陈建春在绵阳市涪城区东城根街历史文化小巷调研
2018年5月16日,陈建春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调研
2018年6月6日,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行在乐山调研
2018年5月15日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邓瑜在德阳调研
三是聚力精准扶贫。上半年,班子成员、各党支部到帮扶联系点古蔺县桂花镇田坝村开展结对帮扶,为贫困户送去慰问金及米面油;选派1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驻村工作队副队长;联系省中医药局专家为田坝村中药材产业发展把脉支招;组织爱心企业捐助15万元路基建设款。
2018年2月12日,办领导班子成员到扶贫点古蔺县桂花乡慰问贫困户
二、严管厚爱,强基固本,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党组结合实际,提出“以支部建设为引领,以作风建设为重点,以方志事业为纽带,打造一支政治坚定、勤奋敬业、团结协作、廉洁高效、风清气正的方志队伍”要求,下大力气抓队伍建设。
2018年7月5日,班子成员为2017年度考核等次优秀受到嘉奖和连续3年考核优秀记三等功的同志颁奖后留影
一是注重关心爱护激活力。4月初,根据干部队伍年龄结构,为年轻干部成长搭建平台,及时开展干部晋升工作,调动和激发了全办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七一”前开展先进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评选并召开表彰会,鲜明提出向先进看齐,鼓励争先创优。
2018年7月2日,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庆祝建党97周年暨表彰大会
2018年7月2日四川省地方志办召开庆祝建党97周年暨表彰大会
二是狠抓学习教育。加强党组中心组学习、支部学习,分2期在大巴山干部学院举办“四川省方志系统处级领导干部及青年干部党性教育培训班”,进一步增强全省地方志系统及全办干部职工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召开机关党建暨廉政工作会、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组织干部职工参观锦江监狱,观看警示片等,增强廉政廉洁意识。
2018年6月25日,在大巴山干部学院举行全省地方志系统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
三、对准目标,精准发力,志鉴编修主业攻坚克难
一是狠抓“两全目标”落实。为确保2020年“两全目标”如期完成,采取“梳理流程,找准关键,各个击破”的方法,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四川省地方志事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如期完成“两全目标”任务的通知》等文件,细化分解任务,列出责任清单,建立季度通报制度,强力推进未终审分卷编纂、终审后分卷修改、出版阶段分卷审查验收等工作。启动《四川省志·人物志》编纂;主动到省文化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作协、省文联、成都海关等单位对接工作,指导编纂业务,协助安排编纂计划;利用“大调研”活动,每到一地,全面了解“两全目标”完成情况,对进展缓慢、缺资金、缺人力、缺保障等问题,与当地分管领导充分交流,帮助基层解决具体困难。截至6月底,规划的《四川省志(1986—2005)》93个分卷已终审验收75卷,与2017年底比,目前18个滞后分卷已有3个分卷完成复审,2个分卷完成初审,13个分卷正在编纂初稿;21个市(州)志已出版16部,179部县(市、区)志已出版168部;21个市(州)160个县级综合年鉴实现一年一鉴公开出版,20个省直部门编纂出版部门(行业)年鉴。
二是抗震救灾志、地方史编纂推进有序。《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已正式出版发行;《百日攻坚——四川省“4·20”芦山强烈地震抗震救灾大事辑要》《四川省“4·20”芦山强烈地震抗震救灾文献辑存》等按进度推进。完成中国名镇志《柳江镇志》终审,五粮液、泸州老窖申报中国名酒志,《春风村志》《四川当代史》《四川抗战历史文献》《四川羌族通志》《西康通志》编纂等按进度推进;《四川旧志目录(二)》即将印刷出版,完成《中国省别全志(9、10卷)译稿》翻译工作。
2018年5月10日,《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出版座谈会在成都召开
2018.5.10日央视网转发四川卫视《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出版发行新闻报道
三是依法治志工作得到中指办高度肯定。5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依法治国与依法治志论坛——《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12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我省3篇论文入选,2篇论文作者在会上作交流发言,四川是全国入选论文最多的省(直辖市、自治区)份之一。
2018年5月18日,陈建春在依法治国与依法治志论坛——《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12周年座谈会上发言
四是建立省直部门大事记编写报送制度。为做好第三轮《四川省志(2016—2020)》编修资料准备,建立健全资料收集存储机制,报请省政府同意,6月28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部门大事记编写报送工作的通知》。
五是积极推进理论研究。鼓励年轻干部结合工作积极开展志鉴编纂理论研究,部分理论成果公开发表。
四、围绕中心,主动作为,资政辅治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服务中心大局。精心谋划“资政”选题,深入开发利用地情资源,编辑出版《资政参阅》,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目前已编发3期;向省委提交《关于在治蜀兴川进程中推进文化建设的建议》,为省委推进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转变提供决策参考;全省启动《四川乡镇简志》编纂,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及精准扶贫工作,截至目前,6个市(州)《乡镇简志》已完成初稿;在“方志四川”官方微信号推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纪念”“扶贫路上”“红色文化”“传统文化”“乡村振兴”“家风家训”等20余个专栏,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讴歌新时代。向重灾市(州)志办、极重灾区重灾区涉及的县(市、区)志办、图书馆、档案馆、对口援建省(市)志办、省直部门、高校等单位赠送《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发挥地方志的资政服务功能,让躺在书库里的志书,走向社会、走向群众。
我省将逐年出版《四川年鉴》英文版(2018年6月7日《四川日报》第9版报道)
四川省地方志办向29个部门赠志书(2018年7月8日《四川日报》第2版报道)
二是服务文化强省战略。拟制《四川省方志系统贯彻落实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实施意见》,从巴蜀文化保护、记载、挖掘、传承、服务等11个方面发力,服务乡村文化振兴;今年以来,我办参编的《巴山皓月 蜀水清风——四川历代先贤名人家风家训》正式出版发行,同时陆续出版《川剧志》《川酒志》《黄龙志》,丰富了巴蜀优秀传统文化宝库;配合中央电视台完成大型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雅江、都江堰、洪雅、康定、纳溪、江油篇等脚本核校工作,节目在央视10套科教频道播出后,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对深入挖掘四川历史文化、提升四川在全国的知名度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巴蜀史志》开设“时政辑要”栏目,贴近中心、服务大局,及时宣传中央、省委政策和重大部署。
三是服务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深度挖掘巴蜀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地震感恩文化等资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5月16日,在《四川日报》、四川地方志网站、方志四川等媒体,发布家谱族谱征集公告,展开家谱族谱历史文化研究,探寻文化根源,弘扬优秀家风家训。公告发布后引起社会广泛反响,微信留言18条、今日头条公告后的留言26条,很多是肯定、赞扬的留言。目前,已征集到家谱族谱近100本(份)。
2018年5月16日、5月17日《四川日报》及新华网、光明网对四川省征集家谱的报道
2018年5月21日巴中市政协原副主席杨白华(东汉名臣杨震第六十九代孙,射洪杨氏家谱编纂委员会主任)等杨氏族人到四川省地方志办捐赠杨氏族谱
五、搭建平台,创新渠道,立体宣传格局初步形成
一是打造宣传联盟。为推进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传播四川声音,弘扬巴蜀文化,今年以来,省地方志办顺应新媒体时代舆论传播格局、顺应新形势下宣传工作发展要求,加强与中新社、四川日报、四川在线、四川电视台等媒体纵向沟通、横向联系,形成宣传矩阵;同时,确立改版建设“最权威最全面四川省情信息网”的指导思想,推进“四川地方志”网站栏目架构及“方志四川”微信平台栏目改版,着手实施对《巴蜀史志》改版,“方志四川”微博、头条号、企鹅号等信息发布提质提速增量,努力形成“报纸上有稿、电视上有影、新媒体上有互动”的立体宣传新格局,增强了地方志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人民网、新华社、中国新闻社宣传报道
二是把握宣传重点。今年春节前后,针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凉山昭觉视察时身披的“擦尔瓦”、在成都市郫都区唐昌街道战旗村购买的“唐昌布鞋”,央视春晚播出的阆中“亮花鞋”、平昌冬奥会熊猫大木偶等一系列具有四川特色的文化符号,第一时间联系相关市(州)、县撰写《擦尔瓦,大凉山彝家人服饰文化的“活化石”》《唐昌布鞋——成都民俗文化的重要非遗符号》《央视春晚〈亮花鞋〉 演绎千年川北民俗 亮出阆中历史神韵》《平昌冬奥会上“世界罕见的木偶艺术”——川北大木偶》等文章并及时在“方志四川”官微发布,受到新浪网、搜狐网、网易、川报观察等媒体关注并转载,扩大了地方志工作的影响力。特别是6月20日起,在“方志四川·地情”栏目陆续推出四川省及各市(州)历史沿革名称由来主要特色介绍,成为宣传四川、了解历史、留住乡愁的精品美文,赢得大量群众阅读转发、留言点赞。
让地方志资源“活”起来(2018年6月1日《四川日报》第6版报道)
三是加强宣传策划。今年,《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出版恰逢“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10周年,省地方志办紧紧抓住这一节点,提前策划宣传主题,组织召开出版座谈会,引发媒体广泛关注,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人民网、凤凰网、川报观察、四川在线等主流媒体予以报道,《四川日报》连续刊登并作深度宣传。截至6月30日,“方志四川”微信平台共发布文章1020篇,微信关注总用户达2052人(较春节前1000人净增1052人),微信单篇阅读量突破1400人次,推送至“今日头条”上的单篇阅读量突破2.4万人次。为总结宣传信息工作,5月29日,在宜宾召开全省地方志宣传、信息暨期刊工作培训会;编印《四川省地方志工作简报》22期;向省委、省政府报送信息73条,被《川政晨讯》采用4条,《政务工作交流》采用1条,《四川党政信息摘要》采用7条,省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管理系统推送71条,四川机关党建网采用16条。
铭记灾难与抗争 著录精神与梦想—《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编纂始末(2018年5月7日《四川日报》第7版报道)
《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出版座谈会在蓉举行(2018年5年10日四川新闻网报道)
2018年5月30日,全省地方志宣传信息暨期刊工作培训会在宜宾召开
六、规范管理,严密部署,全面修订完善管控制度
根据巡视反馈意见及党组民主生活会查找的不足,认真整改,对原有部分制度规定作了修订完善,出台了《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实施细则》《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谈话提醒工作实施办法》《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党员干部遵守政治纪律“九不准”规定》等11项制度,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针对干部选任、财务管理、国有资产管理、项目管理、图书印刷出版招投标等程序性强、廉政风险点多的实际,扎实开展内控制度建设,坚决纠正内控不严格、程序不规范等问题。同时,狠抓公文、办文的运行规范,制定公文办理、档案管理、印章管理等制度,完善收文登记、发文稿签、文件处理签、文件传阅单等设计,积极推行OA办公系统,实现公文办理更为严谨、高效、有序。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摄影:何晓波 潘认若 谢灵慧 刘艳平等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