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详细内容

三岔湖畔品茗谈诗 第四届成渝文学交流活动举行

来源:四川在线 发布时间:2024-12-19 00:00:29 浏览次数: 【字体:

丛雨萌 四川在线记者 肖姗姗

12月18日,“谋成渝文学发展 品诗歌万千气象”——成都国际诗歌周采风暨成都东部新区第四届成渝文学交流活动在世园会天府人居馆举行。叶延滨、王山、康伟、霍俊明、臧棣、凸凹、吴小虫、吕历、胡马、周东、李戈、妮可等数十位中外诗人文艺家齐聚一堂,以诗歌、文化传承、城市发展等话题为主题,进行诗意与思想的碰撞。


活动现场。(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现场,川渝两地的诗歌风格成为了诗人文艺家们热议的话题。中国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山说,文化有地域性、多元性等特点。在现代社会,一方面诗人们要拥抱现代化的传播、尝试更多受众的表达,另一方面,诗歌也因其含蓄、犹豫、模糊等性质,需要诗人们坚守与坚持。

诗人吕历则更清晰地勾勒出两地诗歌的具体特点。“虽然两地的诗歌略有不同,但并不能评判孰优孰劣,而是一体两面、共同提升。”他认为重庆的诗歌语言质地硬朗、较为江湖气、有血性。但从诗歌文本上来说,四川诗歌具有的先锋性、试验性、语境复杂性等特点也让人眼前一亮。

交流活动的地点在成都东部新区,诗人们就这一地点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具体的探讨与延伸。“这可以说是中国交通的一个博物馆,从汉朝开始的古蜀驿道到唐朝的官道,一直延续下来。”四川省地球物理调查研究所副所长李忠东从历史位置展开分析,从古蜀道、官道到东大路,最后到老成渝路、新成渝路,再到成渝高铁、天府机场,所有的交通方式在东部新区都有具体体现。除了客观的历史方位与道路规划,李忠东认为,文化传承在此处也有体现。“文家沟有一个石窟群,非常完整且集中,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双城对话现场。(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四川省诗歌学会副会长、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凸凹则从文学创作和文化提升的角度,具体分析了东部新区的自然文化资源与人文景观资源。“东部新区是整个四川盆地里川西平原和川中丘陵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龙泉山就是保护成都平原免受泥沙侵袭的自然屏障。”在凸凹看来,东部新区是重庆到成都的必经之地,沱江穿过东部新区、东大路成为连接两地的交通要塞。凸凹还以龙泉山为原型,创作了一部非虚构作品——《龙泉山脉》,他将“东部新区”比作龙泉山脉的“小江南”。“当你把这些情况了解透彻后,文学作家选择何种题材,都大有可写。”

“这次来成都谈诗,我感觉特别不一样。”北京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臧棣跟记者谈起了自己的感受。“跟很多老朋友谈诗,经验和温情交织在一起,跟别的地方不太一样。”他解释,有些时候,专注于交流理论,会与生活割裂开,不利于诗人消化吸收。“而成都的生活气息与人文特色,很容易让人深入其中,找寻生活与诗歌的灵感。”

来源: 四川在线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