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春涛:新时代是历史学可以也必须大有作为的时代
作者:夏春涛《光明日报》( 2019年08月31日 07版)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科学的重要论述,体现了唯物史观的精髓,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光辉,为我们在新时代开展历史研究、繁荣发展历史科学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科学的系列重要论述,抓住机遇,奋发有为,不辱使命。
一是要在全社会积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新中国成立给历史学带来的最大变化,是明确了唯物史观的指导地位,确立了人民的主体地位,澄清了若干重大理论问题,尤其是科学解答了历史学为谁著书立说这一根本性、原则性问题,进而为研究工作树立了正确导向。
学术导向与政治方向、价值取向紧密相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以上这些,是我们回顾总结鸦片战争至今170多年历史得出的必然结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目前,我国发展正处在关键节点上,全党全体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显得至关重要,而这“四个自信”,都与科学、正确地解读历史紧密关联。说到底,这是涉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大问题。事实胜于雄辩,历史不容歪曲。史学工作者要自觉抵御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积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是重视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智力支持。重视汲取历史经验教训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今天,继续推进我们的事业、解决好我们在前进中遇到的诸多问题,需要以史为鉴,汲取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智慧;需要树立世界眼光,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当代史学若想具有生命力、体现影响力,就必须顺应时代需要,有意识地加强历史与现实的对话,积极回应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多做一些建设性、创新性研究,力戒那种选题无足轻重、搞烦琐考证、范围狭窄、内容空洞的学究式学院式研究。司马迁写《史记》,司马光著《资治通鉴》,都具有鲜明的现实关怀。身处新时代,我们更应有新作为。
三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目前,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历史学的发展总体上却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对于西方的后现代主义史学、新清史等,我们要有鉴别,决不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特别是中国史研究,其学术根基、学术中心理应在中国。我们要有这种自信、底气和气魄,要主动引领学术潮流、推进学术创新,积极掌握学术话语权。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历史学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 话语体系研究中心”设在历史理论研究所,我们希望为推进中国历史学“三大体系”建设,为大力彰显历史学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夏春涛,系中国历史研究院研究员)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