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成渝双城记>详细内容

川渝一起“闯世界”丨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

来源:四川在线 发布时间:2024-12-30 12:01:49 浏览次数: 【字体:

当地时间12月3日,一列满载电子产品、生活消费品的中欧班列(成渝)抵达德国杜伊斯堡,至此,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0万列,发送货物超1100万标箱。

11月15日,X8083次中欧班列(重庆—杜伊斯堡)从重庆团结村站开出。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这段时间,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第3台、第4台机组正在安装调试,虽然是枯水季,但满载货物的船舶上下行无碍。“水上高速路”的畅通,让嘉陵江支线和长江干线水道联系更紧密。

从携手“跑”出中欧班列新纪录,到携手做强长江黄金水道、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这些年来,川渝两地一起“闯世界”。

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

嘉陵江从四川广元到重庆的16座梯级船闸实现全江联通,500吨级船舶可常年通行,从广元港到重庆港,一路畅行,通江达海。

这条“水上高速路”的畅通,得益于川渝携手共建。

嘉陵江航道沟通南北,辐射陕甘,是“长江黄金水道”上游重要支线。近年来,嘉陵江上陆续建起了15座梯级枢纽,并实施了渠化,但从四川桐子壕到重庆利泽一段,河道曲折,滩险礁石多,500吨级船舶在丰水期尚能满载通行,在枯水季只能减载。

打通“咽喉”!川渝两省(市)共同出资,建成利泽枢纽。目前,利泽枢纽已实现船闸正式通航和两台机组发电,3、4号发电机组正安装调试,整个主体工程将在明年一季度完工。现在,500吨级船舶常年通行,已成嘉陵江上一景。

川渝两地水系相通,有长江、嘉陵江、渠江和涪江4条省际航道相连。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西部高质量增长极,川渝两地携手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并联合印发了《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实施方案》,拟投资近千亿元、共建48个重大项目。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促进了干支搭配、物流繁荣,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注入更多动能。

今年11月,来自重庆北碚的5艘货船,逆流而上来到四川南充,停靠在嘉陵江仪陇段的陈家坝码头。这是重庆北碚和四川南充间开通的第二条嘉陵江货运航线,嘉陵江航道的畅通,让川渝之间更多的航点实现直达。

该航线长约240公里,往返航程约10天,预计每月可通航40余艘次,货物运输量每月可达3万吨,将进一步释放嘉陵江航运潜力。

位于重庆万州的新田港二期,主体工程已基本建成,工人正在做收尾建设,为建成投运做最后准备。将实现智能化的铁水联运,年吞吐能力超1400万吨,和一期一起,是重庆三大战略性枢纽型港口之一。

这个远在重庆的港口,总投资超17亿元,由川渝六方共同出资建设,其中四川方面占股45%,为川渝合作共建示范项目。项目的建成投用,将让四川新增一个高能级出海口,打开发展新空间,助力川渝地区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格局。

携手中欧班列闯全球

12月5日,第二届中欧班列(成渝)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在重庆召开,现场,中欧班列(成渝)与多个地区及行业的合作伙伴签署了合作协议,包括土耳其太平洋环球物流集团授牌给成渝两地班列平台运营公司“中间走廊成渝中心”,跨里海国际协会与渝新欧公司、成都港投公司共同签约TITR联盟+通道合作协议,渝新欧公司、陆海新通道公司、中外运公司、成都港投公司以及云南能投公司共同签订亚欧多式联运线路合作协议等。

当天,还同步开通了中欧班列(成渝)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快速班列。该班列具备多点通达、去回常态、“铁、海、公”多种联运方式有机结合等新特点,将为中欧班列南通道的建设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更是为川渝企业“走出去”提供了一条新的、多元化的国际运输通道。

“这一系列合作协议的签署,将大力推动跨里海国际运输路线的发展,以及中欧与中老、中越、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有效衔接。”成都国际铁路港相关负责人说,这将进一步丰富以成渝为中心的亚欧多式联运服务网络,提升枢纽产业集聚效益,为成渝地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带来新的机遇。

由川渝两省(市)携手打造的中欧班列(成渝),已发展成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和区域合作示范样板,自2021年首发以来,已实现价格、规模、政策“三协同”和品牌运营、协商机制、宣传口径、对上争取、境外资源“五统一”,去回程均衡对开,年度开行量超5000列,占全国开行总量的三分之一。今年,中欧班列(成渝)更是以破竹之势,年度开行量预计超过5700列,继续领跑全国。

数据显示,中欧班列(成渝)共实现运营线路50余条,覆盖欧亚120余个城市节点,截至目前已开行3.6万列,成为西部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

今年初,182吨从巴基斯坦进口的干辣椒,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运抵内江保税仓库,陆续进入全国市场。这是中巴经济走廊农业合作项目首批进口干辣椒。由川渝参与共建的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越来越畅,货物越来越多,辐射越来越广。

自贸区协同开放天地宽

11月19日,随着一声响亮的汽笛声,一辆挂载四川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动力锂电池的列车缓缓驶出四川宜宾港,驶向千里之外的上海金山卫,最终供给特斯拉超级工厂。

当天川渝两地和贵州同时发车,动力锂电池拿到“火车票”,标志着动力电池水路、公路、铁路、空运相结合的多式联运新模式成为现实。该项改革探索的成功,是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稳妥推进制度型开放,形成发展合力的一个缩影。

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是全国首个跨省域自贸试验区合作平台,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重点打造的开放平台。经过近5年的探索,川渝自贸协同开放从最初的“前瞻谋划、积极争创”的“一张白纸”,到“立柱架梁、引领布局”的“大写意”,进入了“深化升级、精雕细琢”的“工笔画”,以制度的合力形成发展的动力。

为壮大两地汽车产业链,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经开区协同改革先行区与重庆自贸试验区“深度拥抱”:在创新端,与重庆南岸区建立共性技术开发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联动机制;在测试端,联动重庆两江新区探索汽车测试结果双向共享互认机制;在生产端,联动重庆经开区构建产业链供需整零协同机制;在人才端,联合两地高校建立校企共育机制;在流通端,与重庆果园港建立“双港联动”协同机制,打造成渝无水港。如今,成渝汽车产业“五端”协同机制,有力支撑起两地“总部+基地”“整车+配套”的产业协作格局……

四年多来,川渝两地以自贸试验区为突破口,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成果遍布川渝两地各个区县,广泛涵盖产业、贸易、监管、服务等各个领域,打造出多个“全国第一”。

“下一步,将更加突出国家战略导向、川渝目标导向、市场需求导向,系统谋划和构建开放政策体系,全面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争取在制度集成、产业融合、通道共享、平台共建等领域取得更大突破。”四川自贸办相关负责人说。

来源: 四川在线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