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重要信息转载>成渝双城记>详细内容

共唱“双城记”这五年: 风好正是扬帆时

来源:四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5-01-02 12:49:20 浏览次数:309 【字体: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欣忆

潮涌成渝,万象更新。1月3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将迎来五周年的重要时刻。

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作出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5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关注,领航掌舵,特别是2023年7月来川视察,2024年4月到重庆视察并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提出“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的殷殷嘱托。

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巴蜀大地澎湃而起。川渝两省市共同唱好“双城记”、聚力共建“经济圈”,全社会同心同向同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变成精耕细作的“工笔画”,取得历史性、变革性的重要成效。

2022年10月,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勇立潮头、破浪先行,在川渝大地续写更多激荡人心的“双城记”。

(一)增长极

2024年12月30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十次会议在重庆市召开。

5年来,这是川渝最高级别会议第十次“牵手”。

5年间,川渝两地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总牵引,立足“高起点”,跑出“加速度”。

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首次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宏图既定,规划先行。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一极一源、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要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落子成势,步步为营。将中央擘画的蓝图转化为“施工图”,川渝两地共同抓实项目建设、政策协同、改革突破、平台搭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从开局起步到全面提速,再到整体成势。

共建工作机制。高位推动,5年来召开党政联席会议10次、常务副省市长协调会议9次、联合办公室主任调度会议25次。

共编规划方案。共同制定贯彻落实规划纲要联合实施方案,联合印发加强成渝双核联动行动方案等100余个政策文件,以“清单制+责任制”推动落实年度重点工作。

共推改革政策。创新实施跨省联合河长制、成渝跨省市流域联防联控机制、住房公积金跨区域融通使用等一批首创性政策。

共抓重大项目。每年制定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年度重大项目清单,共建项目从2020年的31个增加至2024年的300个,项目总投资从5836亿元增加至3.55万亿元,均呈逐年高速增长态势。

共建合作平台。共同出台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区域发展功能平台推进方案,在川渝毗邻地区规划建设10个合作平台。

5年来,川渝两地锚定目标、整合优势,突出双城引领、强化双圈互动、促进两翼协同,合作潜能不断释放,区域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稳步提升,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特征进一步显现。

看经济总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由2019年6.3万亿元增加至2023年8.2万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6.2万亿元、增速5.6%,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8.7万亿元,将比2019年增加2.4万亿元,占全国比重由6.3%增长至6.5%,区域位势能级稳步提升,引领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看“极核”能级:2023年成都和重庆主城都市区地区生产总值达4.52万亿元,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比重超55%,占西部地区、全国比重分别为16.8%、3.6%,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西部“双子星”,在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中挑起大梁。

(二)动力源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再添“大动脉”!2024年9月,渝昆高铁川渝段开通,川南经济区4城市全面融入重庆“1小时经济圈”。

渝昆高铁拉近的,不仅是川南到重庆的时空距离。随着成都经自贡到重庆大通道的形成,成渝双核间形成高铁双通道。

互联互通,交通先行。交通路网越织越密。当前,川渝间在建和已建成高速公路21条、远景规划39条,重庆、成都双核间在建和已建成3条高铁通道、6条高速通道,并已联合开工、加速建设成渝中线、成达万、渝西、渝万等4条高铁通道。

水路、航运网络加速成形。从四川广安港始发经重庆果园港抵达广西钦州港的班线已稳定开行,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工程通航;川渝世界级机场群呼之欲出,成都“双机场双枢纽”成形成势,航空旅客吞吐量跃居全国城市第三、航空货邮吞吐量居全国城市第六。

内联外通,为产业协同奠定坚实基础。新年伊始,雅安经开区,四川建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100多条生产线马力全开。这家公司为重庆新能源汽车生产底盘悬架,产品一下线,连夜装车,第二天便可送达重庆。

三分之一的供应商来自四川,每年有超过200亿元“合作订单”达成——来自长安汽车的数据,折射出川渝两地汽车产业的高效协作。

5年来,川渝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成效显著,形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特色消费品四大万亿级产业集群,锂电产量占全球三分之一,“川渝造”成为中国制造的响亮名片。

协同创新,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围绕5G、北斗卫星、汽车电子、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天府新区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公共平台已为成渝及全国100余家企业提供3000余次专业服务。

这家位于西部(成都)科学城的公共平台,有“芯片医院”之称,能为企业解决概念验证、产品研发、中试生产中的技术难题,让成渝两地芯片企业大幅降低研发成本、研发周期大大缩短。

这是川渝两地探索优质科创资源开放共享新模式的缩影。目前,中新(重庆)超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等创新数据和算力相互开放,两地已共享大型科研仪器设备1.3万余台(套)、总价值超131亿元。

5年来,川渝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川渝国家重点实验室超过30家,锦屏深地实验室、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等一大批大科学装置持续产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成果,准环对称仿星器、超瞬态实验装置等重大科创载体等项目加快建设。

在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陈旭看来,川渝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向着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迈进,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新的动力源正在加速崛起。

(三)新高地

初冬时节,动力电池第一次坐上火车。2024年11月19日,一辆挂载动力锂电池集装箱的列车,从四川宜宾港出发,驶向上海。当天,四川、重庆、贵州三省市同步首发列车,动力锂电池终于拿到“火车票”。

动力电池坐火车的背后,是一场推动政策“破冰”的改革。受阻于铁路运输政策,动力电池被列为危险货物,无法坐上火车。四川自贸试验区将此列为重大制度创新集中攻坚事项,又进一步列入川渝两地联合向国家争取事项。

各方努力之下,川渝两地又一次用改革破题。

5年间,类似的重点领域改革成果不断“上新”。

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川渝两省市共同设立全国首个跨省域共建新区:川渝高竹新区。

“我们只分上下游,不分川和渝。”四川海翊峰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袁先锋说,在川渝高竹新区,200多户川渝企业不分彼此,形成上下游协作、产供销畅通的产业集群。

按照“系统集成、重点攻坚”思路,川渝高竹新区在跨省域运行管理、要素保障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形成多项获得通报推广的改革经验,让改革“试验田”成了区域协同发展的“样板间”。

5年来,川渝以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为目标,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携手将改革创新向纵深推进,首创性差异化改革积极探索,197个川渝改革类项目深入实施,加快蹚出数字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扩大高水平开放,川渝与世界的距离越来越近。

对外通道活力不断释放。共同做强中欧班列(成渝)品牌,通道运营线路51条、覆盖欧亚116个节点城市,累计开行超3.6万列,开行量、运输货值、重箱率等主要运营指标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借助大通道大平台大枢纽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全球126个国家和地区、548个港口。

开放平台能级不断提升。加快建设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12个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等重大国际性活动成功举办,进一步拉近了川渝与世界的距离。

“5年来,共建改革开放新高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已有一大批具有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孙凌宇表示,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持续深化,多项创新举措全国推广,西部陆海新通道通达全球,中欧班列(成渝)占据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蓄积强大势能。

(四)宜居地

来自韩国的朴俊熙,第一次来到川渝旅游。做攻略时他就注意到,成渝之间有多条铁路和公路,密集的交通网将两座城市紧密连接,高铁实现1小时直达,这让他可以从容规划7天的行程。

在海外社交平台上,成都、重庆已然化身“流量密码”。不少海外游客都把两座城市当作中国行的必游之地。

2024年11月,中国免签政策两次扩容,一个月内新增对18个国家的免签政策。消息发布后,“周五下班去中国”一度冲上韩国社交媒体热搜榜。

2024年以来,四川144小时过境免签入境外国人次居全国第四位,成都上榜国外游客入境热门城市前五名。

5年来,成渝“双子星”不断强化人口吸纳和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双城生活”享誉海内外。

当夜幕低垂,都市灯火点亮春熙路与解放碑,人流如织的宽窄巷子与洪崖洞,携手上演中国西部的繁华生活。

安逸、慢节奏、遍地是“熊猫儿”,火辣、魔幻、8D城市名不虚传,蓉城与山城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风格不同但各具魅力。

多种疾病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多种电子证照亮证互认、住房公积金异地转移接续最快当日办结、全域全类别户口迁移“一站式”跨省通办……近年来,川渝通办便民事项不断推出,日均办理超过2万件次,让群众更好享受同城化便利生活。

越来越多的人流,涌向成渝。勤劳肯干的田文辉来到成都刚一年,已成长为快递班长,操心着几条街道的快递业务。田文辉说:“成都的变化又快又大,在这儿工作让我收获很多。”

外卖小哥李建川与重庆共成长,从“扶危助困”到“基层治理”,他倾注满腔热忱,于2024年5月获得“重庆五一劳动奖章”。李建川说:“重庆是我的家,也是我成就梦想的地方。”

朴俊熙已在计划下一次的成渝深度之旅。当他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更多的变化还将发生。

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天地宽。站在新的时间坐标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片18.5万平方公里的热土、近亿人口,正以梦想为岸、以团结作帆、以奋斗划桨,迈步新的征程。

来源: 四川日报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