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4-09-27 11:21:51

【党史学习教育】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38)|重温激情岁月 传承弘扬南泥湾精神

作者:朱艳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6-30 15:10:46 浏览次数:1310 【字体:

编者按 地方志全面记述包括党史在内的一方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深挖蕴含在地方志书中的红色资源,组织办机关及四川年鉴社党员干部撰写“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系列文章,助力全省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38)

重温激情岁月

传承弘扬南泥湾精神

朱艳林

 南泥湾是中国共产党军垦事业的发祥地,是南泥湾精神的诞生地。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南泥湾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作为地方志工作者,我们应传承发扬南泥湾精神,为推动地方志事业转型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一、南泥湾精神形成的时代背景

 南泥湾精神,是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为代表的抗日军民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中创造的,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困境中奋起、在艰苦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南泥湾故事的开始,是一首悲壮而奋勇之歌。1939年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对我根据地反复进行大规模扫荡,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战积极反共,调集几十万军队包围陕甘宁边区,实行严密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叫嚣着要“饿死八路军,困死八路军”。当时,边区地广人稀,土地贫瘠,仅有140万群众,要担负起几万干部、战士和学生的吃穿用,实在是一件难事。为摆脱困境、战胜敌人的封锁,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号召边区军民积极开展大生产运动。1941年春,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奉命开赴南泥湾屯田垦荒,在“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下,唱着“窑洞草房好军营,茅草床铺软腾腾;三尺厚雪绫罗被,茂密梢林好屯军”歌曲,披荆斩棘,艰苦奋战,实行战斗、生产、学习三结合,战胜重重困难,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的好江南”。

二、南泥湾精神的时代内涵

 南泥湾精神的核心和本质就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南泥湾离延安约45公里,在广阔的森林地带里有100万余亩肥沃的河川耕地。这里还是延安的南大门,它东南的茶坊镇,与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占领的洛川相连。三五九旅来到这里,既要开展大生产运动,又要积极加强边区南线的防务。但开发前的南泥湾,是一片杂草丛生、豺狼成群、没有人烟的荒野。战士们描绘当时的南泥湾:“南泥湾啊烂泥湾,方圆百里山连山。雉鸡成伙满山噪,狼豹成群林里窜。猛兽当家百年多,一片荒凉没人烟。”当时南泥湾条件之艰苦、开垦任务之艰辛可想而知,但三五九旅积极响应毛泽东同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发扬“干革命需要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才能干好革命”的精神,披星戴月,开荒种植,养猪烧炭,兴办商业和各类工厂,开展劳动竞赛,不仅逐步做到粮食、经费全部自给,而且在1944年还向边区政府缴纳公粮一万担。

 南泥湾精神不只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而且是一种勇于担当、敢于创造的精神。1940年9月初,朱德前往延安西川、南泥湾、临镇等地考察,发现南泥湾这块地方可以实行军垦,便提议王震率领的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屯垦南泥湾。三五九旅不畏艰险、勇挑重担,勇敢开赴对敌斗争的最前线,战时保卫中央,闲时开荒种地。没有房子住,战士们就用树枝搭起简易帐篷,露宿在山林野谷之中。没有粮食,就赶到100里甚至数百里以外去背粮、运盐。没有菜吃,就到河边山上去挖野菜、打野兽。没有衣穿,夏天光着膀子,冬天砍柴烧炭取暖。缺少开荒工具,就运盐到国民党统治区去换农具,从倒塌的古庙中抬来破钟,从敌人扔下的弹片和破坏的铁轨中,打铁制造工具。正是这样,王震率领的三五九旅一边战斗、一边生产,既保卫了延安的南大门、保证了党中央安全,又通过大生产运动保证了党中央后勤生活给养。1943年2月,西北局高干会议上,毛泽东亲自为该旅4位领导干部题词,给王震题词“有创造精神”,并嘉奖了三五九旅全体将士,命名为“发展经济先锋”。三五九旅战士们铁一般的担当,勇于创造、敢为人先的精神,为大生产运动的成功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五九旅旅长王震向干部传达党中央和朱德总司令关于屯垦南泥湾的指示(图片来源:延安信息网)

1942年4月朱德在王震陪同下在南泥湾视察(图片来源:延安信息网)

 南泥湾精神还体现为一种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精神。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只要共产党人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的。”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以身作则,带头参加劳动。在三五九旅,上自旅长,下至勤务员和炊事员,一律编入生产小组,同甘共苦,战胜困难,胜利完成了保卫党中央、发展大生产的艰巨任务,被八路军总部授予“模范党军”锦旗。被誉为“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的国际著名记者爱泼斯坦直言“手上长满了茧子”的王震将军“像个庄稼人”“身上没有任何显示军阶的标志,看上去同一个普通士兵一样”;只有一支胳膊的团政委左齐不能抡镢头开荒,就给大家挑水送饭;“模范团长”陈宗尧既组织领导又参加劳动,不顾多次负伤的身体,与战士们一样,每次背一袋百余斤的米。正是靠着这种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精神和作风,根据地军民凭着自己的双手,不但摆脱了困难,而且创造了世界上少有的奇迹。

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荒搞生产

三、新时代地方志工作者

要大力传承弘扬南泥湾精神

 发扬南泥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做好地方志工作的立足之基。南泥湾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合,南泥湾精神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这种精神是求生存、谋发展的一种志气,一种自信心,是我们民族的灵魂。作为地方志工作者,要赓续传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保持战略定力、树立实干意识,永不停歇再出征、永远奋斗再创业,一心一意谋实事,尽心尽力促发展,为增强文化自信,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和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助力文化强省建设凝聚强大奋进力量。

“陕北江南”南泥湾第一次种上了水稻

 发扬南泥湾勇于担当、敢于创造的精神,是做好地方志工作的活力之本。南泥湾精神是民族精神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体现,南泥湾精神中的勇于担当、敢于创造,是激励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拯民于水火之中的精神源泉。作为地方志工作者,要坚持以高站位、全局观、大视野审视地方志“存史、育人、资政”各项工作,勇于担当、敢于开拓创新,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提高文字工作能力,提升编辑水平、编纂质量;既抓好志鉴编纂,又抓好开发利用与宣传弘扬,充分利用志、鉴、馆、网、刊等宣传阵地,记录发展成就,讲好四川故事,传播四川声音,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做出四川地方志贡献。

三五九旅在南泥湾

 发扬南泥湾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精神,是做好地方志工作的力量之源。南泥湾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柱,南泥湾精神中的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精神,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力量。地方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承文明、记录历史、弘扬文化、服务社会、借史鉴今、启迪后人的职责使命。作为地方志工作者,要深化理论学习,感悟思想伟力,紧密结合史志工作规律、思想工作实际、目标任务要求,团结协作,坚持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发挥德治教化、彰善瘅恶、引领风尚作用,多举措推动地方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参考文献

1.李英姿,《南泥湾精神的时代内涵》,人民论坛网。

2.《南泥湾精神:同心同德 团结奋斗》,中国文明网,2008年9月8日,来源:《解放军报》。

3.《南泥湾精神》,共产党员网。

4.曹瑞 强继霞,《如今的南泥湾 处处好风光》,2018年9月11日《陕西日报》。

5.郝琦 张春海,《南泥湾精神与当代启示》,延安精神库。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①|弘扬红船精神 践行使命担当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②|新四军精神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③|长征精神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④|弘扬五四精神 彰显时代价值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⑤|井冈山精神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⑥|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真理的高贵品质——古田会议精神形成过程中革命前辈的人格风范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⑦|汲取苏区精神营养 积极投身四川地方志事业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⑧|弘扬老区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⑨|勇往直前 生生不息——北京奥运精神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⑩|韶山精神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⑪|白山黑水间筑起血肉长城——抗联精神内涵及其时代价值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⑫|“小岗精神——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⑬|弘扬劳模精神 做新时代追梦人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⑭|仰望星空逐梦九天 脚踏实地奋斗不止——从航天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⑮|弘扬大别山精神 做新时代奋斗者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精神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⑰|老西藏精神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⑱|雷锋精神:全国人民心中的精神丰碑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⑲|焦裕禄精神的时代内涵与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⑳|太行精神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21)|抗大精神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22)|弘扬愚公移山精神 推进新时代伟大事业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23)|弘扬特区精神 勇担时代使命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24)|追循“两弹一星”轨迹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25)|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26)|西柏坡精神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27)|赓续弘扬伟大抗洪精神 凝聚方志事业前进力量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28)|脱贫攻坚精神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29)|宝塔光辉 永耀天宇——延安精神光照千秋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30)|红岩精神永放光芒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31)|水乳交融 生死与共——传承弘扬沂蒙精神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32)|跨越时空 历久弥新——抗美援朝精神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33)|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34)|大庆精神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35)|大寨精神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36)|传承女排精神 争做时代追梦人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37)|遵义会议精神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朱艳林(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政策法规宣传处)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