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4-09-27 11:21:51

新中国城市史研究的意义

作者:何一民 来源:《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27日 11版) 发布时间:2022-04-27 21:12:09 浏览次数:413 【字体:

何一民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27日 11版)

40多年前,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启动,中国城市史作为史学研究新的学科分支逐渐引起学界关注。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城市的高速发展,但在当时有不少城市管理者和学者对城市功能、作用和地位的认识仍模糊不清,束缚了思想和手脚,迫切需要从历史的视域来认识城市的功能、作用和地位。因此,开展中国城市史研究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将上海、天津、武汉、重庆四座城市历史的研究列为重点项目,由此催生了城市史的研究热潮。之后,中国城市史研究逐渐在全国各地兴起,呈现出勃勃生机,经过数十年迅猛发展,现已成为国内历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但是,同样需要认识到,中国城市史研究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存在“厚古薄今,重近代轻当代,重微观轻宏观”的特点,有关新中国城市史研究论著所占比例甚低。笔者开展“十三五”期间中国城市史研究调研时,对2016年1月至2020年4月间中国知网所载有关中国城市史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共查阅到相关论文745篇,其中涉及新中国城市史研究的文章仅79篇,约占总量的10.6%,与近现代城市史论文所占58.1%的比重相比,数量明显不足。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城市发展也揭开了崭新篇章。70余年来,中国城市出现天翻地覆的巨变,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并完成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城市向社会主义城市的转型和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的转型。城市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中心和强劲引擎,部分重要城市已经跻身世界顶级城市行列,对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新中国城市史的研究却滞后于新中国城市的发展步伐,很多研究领域甚至还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呼唤着学者们更加深入系统开展新中国城市史研究的学术自觉。深入系统地开展新中国城市史研究,不仅因为这是一个亟须开辟的新兴研究领域、关系到中国城市史学科“三大体系”建设,更因其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城市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深入系统研究新中国城市史的基础上,全面总结新中国城市发展的伟大成就与历史经验,为当代中国城市发展提供历史借鉴,亟须中国城市史研究者主动作为。

新中国城市史是中华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相关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当代中华文明的价值和地位。城市是文明的重要要素和主要载体,历史上重大变革和进步几乎都发生在城市之中。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城市改革和发展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城市史研究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以文明发展为线索,勾勒出城市发展与变迁的进程,并揭示这一进程及人类社会架构作为一个整体的运动与变迁的规律性和阶段性。几千年来,城市发展史也可以说就是一部人类文明发展史。城市史不仅是研究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城市兴起发展的兴衰史,更是研究人类文明史的重要切入点。新中国发展起来辉煌而灿烂的城市文明是当代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开展新中国城市史研究将有助于深入揭示当代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独特地位和作用。70多年来,中国已经从西方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追随者向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引领者转变。加强新中国城市史研究,有助于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全新选择,有助于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加强新中国城市史研究是推进“四史”研究的客观需要。2021年,党中央决定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而新中国城市史与“四史”关系十分密切。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时间里,我国数量巨大的农村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城市空间结构、产业结构、规模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变,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城市体系,城市群成为引领地区和国家发展的动力源;城市公共设施日益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备,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巨大提升。可以说,这些伟大历史成就的取得,都是建立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个基础之上,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全体人民不懈奋斗取得的。新中国城市作为区域和国家的中心和动力源,深刻地影响着区域和国家的发展,而当代中国城市、城市群对世界发展进程也产生着重要影响。因而深入系统地开展新中国城市史研究,可以深化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研究,也有助于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进程。

加强新中国城市史研究有助于正确认识和评价新中国城市发展的伟大成就,总结历史经验,探寻中国城市发展的规律与特点,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提供强有力的学理支撑。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中华民族由此掀开了发展的新篇章,而城市成为新中国建设的重心所在。然而,新中国城市发展道路并非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新中国城市发展在几十年间历经新中国成立最初30年的重建与曲折发展,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统筹发展,新时代的高质量、高速度发展三个阶段。新中国的历史虽然只有70多年,然而城市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成就却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在错综复杂的世界大变局中发展,以国家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发展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开展新中国城市历史研究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新中国城市发展70多年的历程为中国未来城市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需要研究者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表象,立足丰富而翔实的历史文献资料,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探寻新中国城市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当代中国城市发展和建设提供历史借鉴。

加强新中国城市史研究有助于推动中国城市史“三大体系”建设。城市是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与结构组群,城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研究新中国城市的发展变迁对于我们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把握新中国历史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新中国历史研究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城市史作为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近年来显示出强劲的学术生命力,受到广泛关注。中国城市史学科经过4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学科理论和方法构建方面也颇有成绩。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最终成果《中国城市通史》(七卷本)的出版,标志着中国城市史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但其下限止于1949年。新中国城市史是中国城市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新中国城市史的研究,可以说中国城市史“三大体系”的构建是不够完整的。因而深入系统地开展新中国城市史研究,是推动中国城市史学科“三大体系”进一步完善的重要举措,也是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培育城市史研究新的学术生长点的重要方向。深入开展新中国城市史研究将极大地推动中国城市史学科从目前历史学、地理学、社会学、环境学、宗教学等学科各自为政的研究现状中突破出来,形成以坚实而丰富的多学科理论为基础的、融合多学科研究方法的综合学科体系。

此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史研究经过两代学人的共同努力,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研究队伍,但目前正面临新老更替。深入系统地开展新中国城市史研究将吸引更多的青年学人加入中国城市史研究的行列中,进一步推动青年人才的成长。特别是要通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设立来引领和带动跨区域、跨单位、跨学科的高水平研究团队构建。新时代为城市建设与治理提出了新要求,也为城市史研究提出了新课题。新中国城市史研究工作者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扎实严谨的学术研究,推出一批高质量、有影响的成果,进一步提升中国城市史研究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作者:何一民,系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所长、教授)

来源: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27日 11版)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