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人民日报】在砥砺奋进中实现伟大飞跃(解码活力中国)

作者:韩 震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9-08-02 16:06:27 浏览次数:319 【字体: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张丹峰 

内容提要

能否不断解决问题、实现发展,攸关国家兴亡、事业成败。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在不同发展阶段面临不同问题,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取得辉煌发展成就,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发展面临许多新课题新难题,但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砥砺奋进。

70年砥砺前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取得辉煌发展成就,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展望未来,我们将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在强起来的征程上阔步前行,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解决发展不足问题,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新中国在成立之初需要解决的最重大问题,是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为此,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从此,中国走上了独立自主建设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我们仍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不仅很快恢复了国民经济,而且迅速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取得了“两弹一星”等重大科技成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当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而“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导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从此,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国经济从1984年到1988年经历了一个加速发展的飞跃时期,展现了农业和工业、农村和城市、改革和发展相互促进的生动局面。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我们党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到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进入21世纪,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但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突出问题。党的十六大以后,我们党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让我们解决了发展不足的问题,让中国迅速赶上了世界发展潮流。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名从改革开放之初的第十一位大跨步前进至第二位,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世界发展的奇迹。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

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中华民族迎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总结实践经验、展望未来发展,深刻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但也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表现为,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等等。与此同时,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因此,党的十九大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为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长远战略提供了重要依据。

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着眼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全面深化改革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提出并实施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上迈出了坚实步伐。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持续解决发展起来后的问题,促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能否不断解决问题、实现发展,攸关国家兴亡、事业成败。面向未来,中国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充分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我们就能不断开辟发展新天地。

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是继续前进的坚实基础。我国有9亿劳动力、1.7亿接受过高等教育和拥有技能的人才资源,具有巨大发展潜力;有近14亿人口和全球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具有巨大市场空间;研发投入排名全球第二,具有强劲的发展活力;有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和充足的政策工具,经济发展在高基数上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只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能迈上新的发展台阶。

全体中国人民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全体中国人民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为发展提供了不竭的磅礴力量。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发展就要靠奋斗。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团结奋斗,就能成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创造新的发展奇迹。

(执笔:韩 震) 


来源: 人民日报
终审:罗一洋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