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清廉家风永流传‖刘群英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2年第3期
清廉家风永流传
刘群英
张鹏翮(1649—1725),字运青,号宽宇、信阳子,四川潼川州遂宁县黑柏沟(今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黑柏沟)人。清康熙九年(1670)进士,历任江南学政、河道总督、吏部尚书兼文华殿大学士等职,时称“遂宁相国”,被康熙誉为“天下廉吏,无出其右”,雍正誉其“志行修洁,风度端凝流芬竹帛,卓然一代之完人”。清雍正三年(1725)逝世,葬于遂宁县中安里庆云山(今重庆市潼南区小渡镇月山村庆元山),谥号“文端”。
张鹏翮用坚守清贫、节俭修身、廉洁奉公的一生,端端正正书写下“清廉家风”,不仅惠泽子孙,而且影响当朝、垂范后世。
清风正气赢政声
走进张鹏翮廉政文化展览馆,天下廉吏、少年英才、廉洁从政……随着展陈介绍,张鹏翮廉洁自律的人生画卷徐徐展开,一个个“清廉为官”的故事娓娓道来。
张鹏翮廉政文化展览馆(图片来源:杨闇公杨尚昆故里景区网站)
清朝初年,江南一带科考营私舞弊严重,为扭转学风、革除弊端,康熙皇帝特任命“清誉久著”的张鹏翮任江南学政。一些纨绔子弟得到京师权贵皇亲写的“荐函”,想来走后门,但慑于张鹏翮铁面无私,严于直防,“矢志矢公,终其任无一幸逃者”。康熙皇帝称赞:“卿非常清操,朕甚敬重。”
张鹏翮任刑部尚书时,因他公正廉明,“不避权贵,人皆惮之”,所以凡有大案都派他查处。两江总督正黄旗人噶礼诬告苏州知府陈鹏年,说陈鹏年的《重游虎丘诗》是反诗。康熙皇帝命张鹏翮处理,噶礼扬言:“张鹏翮若惹到我的头上,我就杀了他的儿子。”其时张鹏翮的儿子在噶礼部下任职,但张鹏翮不被扬言所慑,秉公办事,否定了这个冤案。
康熙皇帝命其前往陕西查处川陕总督吴赫等侵蚀挪用百姓钱粮案。张鹏翮不畏权贵,秉公执法,拒收礼金,严惩贪污。康熙皇帝对此很赏识,谕其曰:“张鹏翮前往陕西,朕留心察访,果一介不取,天下廉吏无出其右者。”
康熙三十三年(1694),张鹏翮升兵部右侍郎,离浙时,百姓感恩戴德,拦路阻轿涕泣挽留,后绘其像于竹阁之上,要子孙后代“勿忘我公之惠政”。
康熙三十九年(1700),张鹏翮任河道总督,正值黄河泛滥,水患连年。张鹏翮钻研治河理论,总结前人经验,博考舆图,仔细勘察,提出“开海口,塞六坝”的治河主张和“借黄以济运,借淮以刷黄”的治河设想,采取“筑堤束水,借水攻沙”的做法。康熙皇帝倚重张鹏翮治河,称他得治河秘要,谕大学士曰:“鹏翮自到河工,日乘马巡视堤岸,不惮劳苦。居官如鹏翮,更有何议?”
张鹏翮按治河方案指挥数十万民工治河,历时8年,黄淮大治,漕运通达,下河连年大熟,人民安居乐业。他将治河经验写成《治河全书》10卷,《中国水利史》列专章介绍,高度评价“这不仅于国计民生贡献巨大,而且就其科学水平,也居当时世界水利工程最先进行列”。
张鹏翮画像(刘群英 供图)
“春流不尽忠魂恨,万壑涛声涨绿波。”这座诗碑如“仗剑侍卫”般永远屹立在河南郏县苏东坡墓前,是廉洁之风在苏东坡和张鹏翮之间传承的历史见证。千百年之间,千万人之中,张鹏翮寻得精神知己,穿越时空,惺惺相惜。而在张鹏翮之后的数百年间,他的廉洁气节也为世人所传扬、所奉行。
清风峻节泽后世
张鹏翮身居高位,俸禄丰厚,但家中却“四壁空虚”,仅有竹楼数间,并没给子女留下资财,而是大多用于扶危济困,把清廉从政的为官之道和优良家风传给子孙。
“清贫一念永无差,自在安身即是家。”这是张鹏翮《清贫》里的诗句。诗如其人,张鹏翮十分重视对家族后代的教育,他督促长子张懋诚主持修订《张氏族谱》,亲自撰序并编纂《家规辑要》来规范约束家人及后世子孙。他教育后代,“治家务须屏恶习,力于勤俭”,修身要“存孝悌之心,行仁义之事,出为忠臣,处为端人”,为官不得“以贿败官,贻辱祖宗”,要“律己公廉,执事勤恪”。他还行仿“周公得禾,孔子受鲤”之意,以“懋勤顾问,知遇崇隆,清正仁厚,进德立功”十六字为行辈字派,命名字孙。这既是一种期望,又是一种家族烙印,将清廉家风注入张氏子孙的血脉代代传承。
江苏淮安廉政教育廉廊张鹏翮塑像(刘群英 供图)
张鹏翮一生把廉洁奉公与治家立业相结合,通过身教家传,营造了泽被后世的清廉家风,其中饱含教育意蕴中,既有为官者自身道德修养的提升,又有为官者克己爱人、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张鹏翮播下的善种,千年来不断开花结果,惠泽子孙万代。张氏家风在后人一代又一代的践行过程中,铸就了一代又一代英才。
受张鹏翮影响,其后人为官者多清白吏。其子张懋诚谨遵张鹏翮教诲,传承优良家风,无论是任奉天辽阳知州,还是任通政使司通政使,一身正气为官,两袖清风做人,被誉为“性忠直,有气节”。张鹏翮逝世后,身为三品官员的长子张懋诚“囊橐潇涩”,以致无钱安葬。当雍正皇帝得知这一情况后,甚为感恸,于是赐千两治丧白银,让其家人得以扶柩还乡。
其孙张勤望历任宁国府知府、山东登州知府,时人称誉“所至卓有循声,无愧贤良”。玄孙张问陶,诗画造诣颇高,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
蓬溪县奎阁广场张鹏翮塑像(刘群英 供图)
“德泽源流远,家风世泽长。”若一个家族之链上某个人物出类拔萃、深孚众望,被家族其他成员敬仰追慕,其嘉言懿行便成为家风之源,再经过子孙接力式的恪守祖训,其流风余韵,代代相传,无论经历怎样的朝代,他们都能行得端,走得正,站得稳。张鹏翮勤俭克己、廉洁奉公的操守和他所创立的优良家风,犹如一棵枝叶如盖的繁茂大树,子子孙孙都在它的荫蔽之下、惠泽之中。张氏后裔人才辈出,张氏从明至清初张鹏翮入仕,到清中叶张船山中进士,这期间张氏家族中进士者6人,中举人者18人,成贡生者18人,为官者达80余人,既有文官,亦有武将。清代遂宁人入乡贤祠者8人,而张氏一族就占7人之多。
清廉家风遗子孙
良好家风是无声的教诲,让后代子孙铭刻在心、代代受益。从张氏家族史可鉴,张鹏翮留给后世的,不是其“一品大官”的显赫官位,恰是其“清白遗子孙”的优良家风。
“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良好家风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每个家庭成员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石。张鹏翮坚守清贫、廉洁守正的高洁品行,不仅带出好家风,且给当时开国清朝政坛吹来一股清新之风,对当时清代官场起到榜样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当时社会风气的转变。
然而,家风不正,则政风歪斜。从当前各级纪委监委查处的众多案件来看,出问题的干部普遍家风不正、家教不严。一些官员在家风问题上未能把握住自己,有的在蝇头小利上任由亲属胡作非为;有的在重大问题上纵容袒护亲属子女;有的甚至赤膊上阵为亲属子女索贿受贿侵占公款“开山辟路遮风挡雨”;有的贪婪成性,以致亲属子女学而跟之、步其后尘,从而招致后院起火、祸起萧墙,形成贪腐路上的“夫妻档”“父子兵”“兄弟连”。凡此种种,其根源都是家风浑浊不正。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民公仆,没有搞特殊化的权利,要带头执行廉洁自律准则,自觉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作为领导干部,不但要继承张鹏翮清贫家风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要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老一辈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为子孙和后人留下清廉的良好家风。
传承好家风,奋进新时代。每一个人都应从我做起,培育良好家教家风,以明德引领风尚,让爱与敬润物细无声地在人们心中扎根。家风正,国更旺。倘若每个家庭都以先贤高风亮节为榜样,都学“张鹏翮清贫家风”的清廉高洁、敦厚向善,那么我们的社会必然和谐友爱,我们的民风必然淳朴端正,也必然会以良好的家风营造出我们昂扬浩然的国风。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刘群英(陈子昂研究会理事,遂宁市作家协会会员)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