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家风家训家谱>家风家训>详细内容
2024-07-08 15:41:10

【家风家训】黄川模 ‖ 南溪三个望族家风故事

作者:黄川模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3-11 09:50:22 浏览次数: 【字体:

本文载《巴蜀史志》2019年第5期

2018年8月和11月,坐落于宜宾市南溪区月亮湾景区的“巴蜀家风传承示范基地”,先后荣获“四川十大孝廉文化地标”“四川省廉洁文化基地”两项省级荣誉。

中华家风馆(罗平/摄)

南溪区的家风底蕴如何?家风基地的魅力何在?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讲话精神,2016年以来,南溪区结合省市相关部署,持续开展“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系列活动,引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智库力量,结合本地实际,持续推进“巴蜀家风传承示范基地”项目建设(主要包括中华家风馆、巴蜀家谱馆、宜宾名人馆、巴蜀家风墙、初心广场等核心人文景点),成立巴蜀家风研究中心,编印《巴蜀家风》学术内刊,牵头编纂《裴石家风志》,对巴蜀大地特别是南溪本地的家风家训进行研究、收集、整理。

巴蜀家风基地建设,非常注重对本土家风文化的传承挖掘,最终提炼形成“孝善、良心、忠义、文明”的南溪家风特色,突出“孝善传家、良心处世、忠义报国、文明礼宾”的南溪家风主题。巴蜀家风基地,是一个了解、研究中华家风家训的好地方,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乡风文明的促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拟简述明清时代南溪县刘、侯、包三个望族的家风故事,向读者呈现大南溪醇厚家风。

1

清正廉明,“绣衣继美”——刘门四儒

刘忠,今宜宾市南溪区人。明成化甲午举人,成化十一年(1475)乙未科进士,做过户部副长官。处事公平正直,不讲情面。因不喜眉州人万安主持朝政,便辞官回家乡。知县陈俊送给他一些做粗活的仆人。刘忠婉言拒绝,说我怎么可以劳累家乡的老百姓呢?他非常孝敬母亲,儿子孙子中先后多人登上科举考试大榜,也都崇拜奉祀先贤祖宗,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刘忠撰有《重修漂海楼记》传世。

巴蜀家谱馆(罗平/摄)

刘信,今宜宾市南溪区人。明朝成化甲午举人,成化十一年乙未科进士,做过广西地方参政官,有清廉的好名声。南方少数民族反叛,刘信征讨,冒着箭和滚石进攻,战死沙场。名列《明孝宗宝 训·褒忠节》。

刘景寅(1459—1517),字参之,今宜宾市南溪区人。明弘治六年(1493)癸丑第二甲第 26 名进士出身。被任命为户部主事,从政清正廉洁,不久升任户 部员外郎,做过四川承宣布政使。当时大宦官刘瑾专权,要拉拢刘景寅,刘景寅 始终拒绝,以致被刘瑾以撤职相威胁。刘瑾被法办以后,刘景寅升任陕西布政使司右参政。明正德十二年(1517),明武宗北征时,大大小小官员都跟着去远征,刘景寅留守城中,因政务过于沉重繁忙,累死在任上。著作有《忠恕轩集》、选辑《陆放翁诗集》。

刘景宇,字承之,今宜宾市南溪区人,刘景寅之弟。明正德六年(1511)辛未殿试金榜第二甲进士,任御史,因上书举荐王守仁,未获准,称病辞职。时任官 员桂萼曾写信请他去做官,被他拒绝。刘景宇曾经抄写《范滂传》,多次拿到朝堂上传看。每到年底,他就把政府送给他的财物全部还给有关部门,并写信表示感谢。刘景宇与同科进士、四川状元杨升庵有密切交往和深厚友谊。杨多次 畅游和路过南溪,并写下《南溪舟中与刘承之话旧》《过南溪怀二刘参之承之兄弟》《太平时》等诗词。

家风孕育官德,官德反映家风。在南溪城中大街上,从前还有刘门四进士的题名牌坊,上镌“绣衣继美”四字。对“刘门四儒”清正廉明的官德,清代南溪诗人罗维静在其诗《南溪乐府·题名坊》中极力颂扬:

题 名 坊

——为明刘忠、信、景寅、景宇也

万安当国,忠不立其朝;

逆谨当国,寅不受其招;

堂堂绣衣公,英气特立鹗。

朝荐王伯安,晚师范孟博,眼底何知有桂萼。

风骨棱棱并清峻,杀身成仁让刘信。

吁嗟乎!大峡沟,石子冈,四进士碣屹相望。

士气于今久不扬,请尔来读刘家题名坊!

2

满门忠勇,义烈千秋——侯良柱家族

侯良柱(1569—1637),字朝石,宜宾市南溪区人。明天启初年,升迁至四川副总兵。征讨奢崇明父子,收复遵义城。又与参议赵邦清一起招降奢寅的党羽安銮。天启六年(1626)五月,代替李维新任四川总兵官,镇守永宁。其时奢崇明战败逃奔水西,与安邦彦汇合,贵州的军队多次征剿,都未能剿灭。

明崇祯二年(1629),总督朱燮元遣贵州总兵许成名收复赤水卫,奢崇明、安邦彦带 10 多万人来相争。许成名退回永宁,叛军穷命追杀。侯良柱偕同监军副使刘可训出战,阻击敌人,许成名等人又回来增援,叛军仅占据五峰山桃红坝。几天后,侯良柱乘叛军疏忽,同副将邓玘等人冒着晨雾进逼,叛军大败。许成名听到山上的响动,也发兵上山。叛军逃跑到鹅项岭,道路漫长且狭窄,容不下许多人马。侯良柱和邓玘大军赶到,叛军再次大败,死了几万人。奢崇明和安邦彦以及安邦彦的党羽伪都督莫德都被杀死,侯军还俘虏了他们的死党杨作等几千人。多年叛军头领被消灭,时称“西南奇捷”。

明朝四川总兵——侯良柱墓

崇祯七年(1634)八月,侯良柱晋升为左都督,世代因袭锦衣指挥佥事。不久,侯良柱再次任四川总兵。崇祯八年夏天,总督洪承畴大举征讨叛军,命令侯良柱扼守叛军入川道路。在凤县三江口交战,侯良柱杀敌370多人。第二年冬天,叛军进攻汉中,瑞王派遣使者请求增援。侯良柱带兵增援,与其他将领一同打退叛军。崇祯十年四月,侯良柱驻守广元;十月,在梓潼县倒马坎拼死阻挡敌军,因寡不敌众而战死,身首异处。

崇祯十三年,侯良柱儿子、时任指挥的侯天锡伏在皇宫门下说:“臣与贼寇有不共戴天的仇恨,愿意拿钱财置办武器装备,招募选拔精锐的士卒和父亲的旧将,自成一支军队,与贼寇血战,对下洗父亲的耻辱,对上报答国家的恩典。”皇帝十分赞许,任命他为游击将军,安排到杨嗣昌军队中。不久,杨嗣昌称赞侯天锡所率领的 260 亲兵以及招募的五六百人,都是彪悍敢于战斗的人。皇帝更加赞赏他,再增加他一级官阶。

侯良柱的先祖侯千三,于明洪武三年(1370)奉旨填蜀入川,落业四川叙州府南溪县治北之波罗池(今刘家镇境)。侯良柱战死后,诰封“太子太保、光禄大夫”。清道光十七年(1837),侯氏后裔重立侯良柱墓碑,时有南溪县令翁绍海题写《观音滩重立侯太保墓碑记》,并祭之以诗曰:

孤忠君不谅,仗节有余哀。

国手支残局,天心厄将才。

雪仇空拔戟,抔土望然灰。

两世留遗憾,滩声咽怒雷。

侯良柱遗留一笏一刀一袍传世,其中朝笏至今仍存南溪。清代南溪文人包弼臣、曾鹤龄等都写有侯将军《遗笏赞》《刀赞》等诗传世。《明史》有传,方志与族谱均有记述。

从明天启到清咸丰时,侯良柱家族后裔,如侯天锡、侯启胜、侯采、侯拱极、侯个臣等均卓有战功,且多人血洒沙场,为国捐躯,可谓满门忠勇、义烈千秋。

作为南溪侯氏支派的高县侯荫生,在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家谱序言中强调侯氏家风:“持家涉世孝为先矣。自叙之后,愿叔伯族弟兄化私仇而敦雍穆,涤蓄怨而跻仁风,勤俭勿忘,诗礼弗缺,一门慈让,百室友恭,一世熙和,万代伟杰,庶几共襄先人之名以不坠,幸甚敬叙。”

时至 2013 年、2017 年,西南侯氏千三公后裔理事会先后为侯千三、侯良柱二祖于南溪原址分别重垒墓室,重竖墓碑,其中两副墓联为: 上谷家声延世泽;

西南发脉永昌隆。

良谋定西南,诰命皇封左都督;

柱栋匡社稷,名垂史册总兵官。

3

“情殷利济”,书画大家——包宽家族

南溪包氏乃北宋名臣包拯后裔支派。他们时刻牢记先祖包拯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从1945年抗战胜利时南 溪包氏祠堂的三副楹联,可窥见其严谨家风之一角:

理学名臣第;

状元宰相家。

孝友传家,诗书裕后;

龙图肇绪,燕翼贻谋。不修祀典又逾廿年,喜今朝时局清平,饮水思源,敢忘祖德;

历数嗣裔已至九代,愿此后子孙和睦,追远慎终,勿坠家声。

南溪包氏始祖包国栋,祖籍福建,自清乾隆初年始定居四川南溪。包国栋因宦海沉浮多事而转事工商致富,热心地方公益,扶危济困,深受地方官民敬重。乾隆中叶,带头捐资兴建南溪福建会馆(天上宫)。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其长子包鸿积极参与捐资重建“南溪八景”之一瀛洲阁;乾隆二十九年,又积极参与捐资重建南溪古城墙。

包宽崇祀乡贤牌坊

包鸿后裔包学嵩、包字、包宽、包惠、包融芳、包欣芳、包汝云、包汝谐、包崇祐、包崇金、包赤文、包湛文、包德明、包德宾等等,或襄助公益,或醉心书画,或深耕文艺,或献身教育,均能清廉为官,清白做人,不坠清白家声。

民国《南溪县志》载:包宽“尤好扶植寒士,襄助义举”;包融芳“勇于为义,事母尤孝”;包弼臣“宅心仁厚,律己甚严”。

包字,字端,号元圃,宜宾市南溪区人,包学嵩次子。清嘉庆三年(1798)戊午举人。幼年灵醒悟性高,专心研究经史,有 超出常人的见识,写文章挥洒自如,语词高妙明切。知县翁霔霖很看重他的学识和品行,宣传他的名声。包字参加会试报捷以后,留在京师,其父去世后奔丧回乡,知县胡之富请他修县志。他辛勤劳累地访求探讨,终于理清头绪,使南溪历史面目从此清晰、完备。不久任彭水县教谕、 名山县教谕。四川都督蒋攸铦也让其子跟包字读书学习文章,对他特别敬重,推荐他升补知县,后被任命为福建将乐县知县。包字在任三年,廉洁爱民,病死在任上。因清贫、路远,尸首运不回家乡,将乐县百姓凑钱安葬了他。

包宽(?—1823),字敷五,号芥舟,宜宾市南溪区人。包字之弟。壬午岁贡,性格温和,性情憨厚,为人和蔼善良,能作诗写文章,擅长书法,有治国安民的才干和见识。他的家庭一向殷实富有,对亲友关心友善,常常接济左邻右舍,尤其热心扶助贫困读书人。城西长江筲箕背,河道狭窄水浅滩险,包宽就雇请人工,用铁爪疏挖,用了三个冬春,拓宽拓深航道,消除险滩;横在江中有乱石堆,他雇人打碎,使过往船 只能够安全航行;他还将城东九龙滩的岩石凿 开,打下石头,填平低洼,修成道路,以方便纤夫和行人。四川总督蒋攸铦曾手书“情殷利 济”奖匾赠送给他。清道光三年(1823),包宽 被推举为“孝廉方正”,送京引见备选,因病死在进京路上。知县将其事迹奏报朝廷,将他列 入乡贤祠接受后人祭祀。道光七年,南溪人在九龙村石望溪修造了“崇祀乡贤包宽之坊”。 牌坊至今基本保存完好,是市级文物保护单 位。牌坊立柱东侧楹联为:

指顾散千金,耻登游侠朱陈传。

头衔宗两汉,不数文场甲乙科。

包融芳,字小和,宜宾市南溪区人。包宽长子,岁贡生。天资英俊豪爽,才德不同寻常; 精力过人,勇于伸张正义;学识渊博,善于写文章,操守品行刚强正直。精通书法,与父亲包 宽作品同被赞为“形神兼备,有羲献之称”。包 融芳对南溪筲箕背航道进行过更大规模的开 凿,用桐油渍铁丸系绳沉于江底,上下起动,便于河沙松后随流冲刷,航道水量大增,行船更便利。去世后葬于泸州方山麓。

包欣芳,字云皋,宜宾市南溪区人。包宽第五子,清道光甲辰乡试第四名举人,清咸丰癸丑三甲第 80名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改任刑部主事。包欣芳风姿出众,通晓经史知识,年少时就以善写文章而名声响亮。南溪地方长官黄懋祺非常器重他,多次聘请他主持琴山书院教席,一段时期内南溪知名读书人大都是他的学生。任刑部主事两年便英年早逝,文人士大夫深为惋惜。著有《留云馆塾课》。

包汝云(1826—1891),字晴峰,宜宾市南溪区人。包融芳之子,包弼臣之兄。少年时期精于宫廷风格的书法,晚年学习大书法家米芾和赵孟頫,又不同于米芾和赵孟頫。画折枝(花卉画的一种)也非常精妙,尤其擅长画急速奔驰姿态,只依性情挥毫疾书,墨迹往往一派飞动气韵。

字”妖“——包弼臣塑像

包弼臣(1831—1917),名汝谐,宜宾市南溪区人。举人,学正,晚清四川碑学书法鼻祖。自幼学诗文兼习书画。何绍基任四川学政时,赞誉他与罗肃、赵树吉为“叙州三杰”。立志创派,积字盈屋,乡邻称包家有“字岩”,终于创新出独树一帜的“包体字”,因其与流行书风不同,被慈禧和时人斥为“字妖”。清光绪十年(1884),任资州学正兼内江训导,开资州一代文风,四川状元骆成骧即其弟子。清宣统元年(1909)告老还乡,教育子孙,后裔多学有所成。

包崇祐(1857—1907),字铁孟,宜宾市南溪区人。包弼臣长子。20岁就被举为孝廉,光绪丙子乡试举人。包崇祐15岁进学校,会写文章;作诗作赋都有不小名气。人们称他父亲包弼臣为老包,特别称他为小包。他善于画竹石,醉酒以后画竹,意境尤其精妙。他的书法学习魏碑,张之洞见其书法作品也非常称赞。包崇祐做过安岳县、成都县训导。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升用法部主事。50岁时死在任上。

(载《巴蜀史志》2019年第6期 总第226期)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黄川模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