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特辑】刁觉民 ‖ 老成都赵粽子:秉承家训 四代坚守“一颗心”
老成都赵粽子
秉承家训 四代坚守“一颗心”
刁觉民
万物萌动春将至,但金堂的天气仍留恋着冬日,偶有的一缕阳光也在料峭中闪过,只有欢快的毗河水与岸柳的嫩芽在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踏着春天的脚步,赵萌从正月初八就已忙碌起来,每天7点便从成都营康西路的老店出发,前往位于金堂毗河之滨的宝辰食品生产基地上班,谋划新年的工作。
赵萌,成都宝辰食品公司董事长,金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老成都·赵粽子”第四代传承人。
老外婆立下家训
走进宝辰食品公司会议室,墙上一块书写着“严家风,承善举,制佳品”的牌子非常醒目。赵萌说,“这是我们老外婆留下的家训,厂子在哪,这块牌子就挂到哪。”赵萌是从她母亲手上接过这牌子的。
1997年,22岁的赵萌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行政管理系毕业,先后在华润集团、北新集团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及私企当老板近10年时间。在此期间,不论是做公司的行政管理工作,还是当个体当老板,她的工作还算顺风顺水,总算通过努力干想出自己的一番天地。但是,作为家中唯一的女儿,每次回家见到年过花甲的父母苦苦支撑着作坊式的家业——百年香粽,又心生怜悯。父母守住这份家业不容易,特别是母亲很想让女儿也能像自己一样接过祖业传承下去,过去都被自己的任性予以婉拒。2006年,她终于不忍年迈的父母一生的坚守,毅然辞去所有工作,承担起传承百年的祖业,守住街坊及成都人熟悉的味道。于是,她很快处理完自己的商铺,回到营康西路,回到父母身边,挑起赵氏百年香粽(纯手工制作)的传承工作。
“赵氏香粽是我老外婆从周庄带过来的。老外婆是我妈外婆的母亲。”赵萌说。在 “唐风孑遗、碧玉周庄(古时称‘贞丰里’)”的中心双桥,有一户周姓的大户人家,就是赵萌老外婆的家。我的老外婆是周家唯一的女儿,小时候跟着陈姓奶妈学文化学女红,平时也学一些厨艺等。奶妈心灵手巧,不但有一手好厨艺,尤擅点心糕点制作。在奶妈教导下,老外婆也学会不少厨艺,特别对包粽子感兴趣,在奶妈的手把的示范带动下,主仆二人不时用当地糯米、红豆、红枣或虾仁、肉类等,和草本植物叶包制成粽子,调节家人早餐膳食,家人非常爱吃。
“老外婆成婚后随夫蒯氏入川,将包粽子的手艺带四川。”老外婆将水乡香粽原料结合川人习俗,精选优质糯米、甄挑生态粽叶、辅以上乘猪肉、牛鲜肉、畜蛋、果仁、鲜花、五谷等,包制成清香扑鼻、晶莹剔透的粽子,得到家人及亲邻称赞,成为当地的时尚美食,并走俏锦城。
包粽子的原料(作者供图)
后因时局动荡,赵氏一家举家外出避乱,辗转西昌、冕宁一带借居多年,上世纪70年代末时局好转,才迁回成都营康西路65号。回到成都的父母因无一计之长,苦于生计,父母便在家中包些粽子沿街巷叫卖。因粽子纯手工制作,又增添了彝家风味,包出来的粽子特别有味道,街坊邻居及顾客赞赏有加。
从此,赵氏一家在家中开起包粽子的小作坊,一时间街坊及附近市民争相购买赵氏香粽。每逢端午佳节,顾客更是门庭若市,凌晨5点就开始排队争购赵氏香粽,不到百平米的家庭作坊围得水泄不通。
艰苦创业求发展
赵萌接过母亲的作坊后,一边跟母亲学习包粽技术,一边利用所学的知识思考小作坊的未来。她说,“我从小就看着母亲包粽子长大的。”母亲说,“做食品就做良心”,还经常唠叨祖传的家训和老外婆留下的口诀:“手握粽叶卷成锥,抓把糯米往里推。顺势将叶向下折,心系麻绳望子归。”
母亲告诉她,端午节包粽子是中华民族一项传统的民俗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传统手工包粽子的人在逐渐减少。特别是现代科技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流水线生产粽子也多起来,这种纯手工包粽子的技艺也漫漫地被人遗忘或丢失。听了母亲的话,赵萌陷入了沉思。
精心包制粽子(刁觉民 供图)
2013年,赵萌决定走出营康西路,在郫县高新西区选择了一处近1000平方米的厂房作为生产基地。几年的发展和思索,加之现在厂房规模小、发展有限和不利于消费者的需求和品牌打造,2016年,在朋友推荐下,赵萌来到金堂考察选择新的厂房。在金堂,美丽的天府水城、优质的投资环境和政府的扶持政策,加之,金堂曾是劳务输出大县,适合包粽子这样密集型用工要求,经过全方位考虑,赵萌将生产基地又选择了金堂。
清洗粽叶 (刁觉民 供图)
2016年 4月,在金堂毗河之滨的金堂大道旁,赵萌租用了一处占地12870平方米的厂房,投资260余万,购置现代化生产设备,创立“成都宝辰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她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带领员工在古法制作的基础上,秉承祖制“严家风,承善举,制佳品”的宗旨,创新发展。在原料上精选上等黑龙江五常糯米、安徽高山纯天然箬叶、四川新康绿的优质原材料,口味上充分传承祖制的嘉兴口味,研发创立了“赵粽子”川派粽品牌,在同行业中赢得了一片天地。
秉持家训创品牌
在宝辰食品公司宽敞、明亮的现代化车间里,近百名身穿工作服的工人有条不紊的备料、秤米、泡米、调制、包制、扎线,上笼、蒸煮、冷却、抽真空、杀菌等工序上,各施其职,古法制作创新发展。
产品推出后,“赵粽子”品牌不仅成为成都市民喜爱的传统食品,也成为当地一些企业喜爱的成都美食。从2001年开始,某集团公司就将“赵粽子”系列产品列为本部门职工的早餐食品。2016年端午节期间,“赵棕子”被邀请参与中国龙舟节(金堂站)赛事,而且是川内唯一受邀企业。近年来,宝辰食品还被吸收为成都食品工业协会会员、成都零售协会会员、四川电视台美食栏目著名餐饮店,与赖汤圆、钟水饺等同为新成都十大美食,入选CCTV著名栏目《对话阿丘》成都老故事,还被CCTV央视网商城栏目、《每日经济新闻》、《四川报道网》专题报道。
参加非遗节活动 (刁觉民 供图)
赵粽子以其传统的纯手工技艺,用独特的配方、优良的品质和仁爱精神,秉承家风,匠心制作,历经四代,传承百年。其品质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深得各地消费者的青睐。在当地政府推荐下,2018年6月,“老成都·赵粽子”成功申报为金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赵萌成为此项目的第四代传承人。特别是“赵粽子”川派粽系列产品,以其卓越品质和独特的川式配方,获得众多行业大咖的加盟,除老顾客成飞集团、王老吉集团等外,四川老伙计集团、四川张飞集团、四川佳禾盛世食品、河南卫龙食品等公司也非常认可此品牌。被誉为“犹太亿万教母”的沙拉女士,在品尝赵粽子后,亲切地对赵萌说:“做好妈妈,做好粽子!”
为市民讲解包粽子技巧(刁觉民 供图)
“悠悠吴地情,蜀都粽飘香”。赵粽子历经四代,秉持“一把米,一片叶,一颗心”的工匠精神,不仅为金堂的充分就业和经济的发展添砖加瓦,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也在默默地寻找人们心中那份不舍的乡愁。
作者简介
刁觉民,四川省金堂县人,四川省非遗保护协会会员,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理事,成都市历史学会会员,金堂文史委特邀研究员,《天府边城·五凤溪》报执行主编。作品散见《人民日报》《华西都市报》《成都日报》《现代艺术》《巴蜀史志》等报刊及“方志四川”等新媒体。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刁觉民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