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家风家训家谱>家风家训>详细内容
2024-07-08 15:41:10

刁觉民 ‖ 风清气正五凤溪——浅析金堂县五凤镇家风建设及其做法(下)

作者:刁觉民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8-17 15:13:44 浏览次数: 【字体:

风清气正五凤溪

——浅析金堂县五凤镇家风建设及其做法

(下)

刁觉民

三、五凤镇的做法及其成效

(一)做 法

1.守住一份乡愁。

“幺儿读书狠,金榜要题名;一孝成都省,二孝北京城。”(《白岩山山歌》)“人生在世要孝顺,父母恩情似海深。十月怀胎苦难言,娘奔死来儿奔生。”(《沱江号子》)

沱江号子

吼号子、唱山歌,舞龙、嬉凤等,这是五凤溪千百年来的习俗,也是这方人深藏心底的乡愁。自古至今,“五方杂处,和谐共生”的五凤先民,他们在将原乡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融入这块土地的同时,也将先祖的家风、习俗带到这里。这些家风、习俗,已成为一代代五凤人永恒的记忆和乡愁,并通过父传子、师带徒的方式进行传承,或口口相传的形式沿袭下来;他们也将这份乡愁通过劳动号子、建筑风格展现出来。如沱江号子那荡气回肠的一声吼,吼出了这方人的精气神;女子舞龙的激越欢畅,凸显出这方人的侠骨柔情。又如建筑方面,关圣宫(北派建筑)的粗犷、雄伟,南华宫(南派建筑)的细腻、繁复,它不仅彰显了五凤的包容大度,也反映了千年码头的风采。既有巴山的豪爽,又有蜀水的优柔。这便是五凤千百年来不变的魂与特有的风尚,在今天一并融入古镇的打造中,定位于“半边山江半边城”(半城嚷,半城媚,义聚四方)。

2016年10月16日,金堂县首届孝善文化节在五凤镇举行。图为文艺表演(刁觉民 供图)

2.网络一群人才。

这种风尚的传承,离不开五凤一代一代的文人雅士。五凤镇历届党委政府十分注重发现、利用和培养本土文化人。在这群人里,他们有文化,有威望,有造诣。他们是五凤历史文化演进的见证者,是五凤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是五凤现代文明的参与者。如德高望重的李德富老师、身先士卒的退休干部刘述栾同志、文化志愿者詹绪河先生等等。他们在古镇开发中,积极支持、献计献策,在家庭建设中,注重家风,率先垂范,在五凤的乡风文明建设中,以身作则、现身说法。特别是在传承与培育良好家风方面,他们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熟悉和热爱五凤的人文情怀,深入大街小巷,走进村组、文化遗存,发现、挖掘、整理发生在五凤的孝善典型、民间故事、良好家风等,在经过他们年复一年、夜以继日地工作,在五凤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五凤民风的淳朴、社会的安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16年10月16日,金堂县首届孝善文化节在五凤镇举行。图为文艺表演(刁觉民 供图)

3.搭建一个舞台。

这个舞台就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良好家风的舞台。10年前,五凤镇根据实际情况,利用活动舞台组织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积极传播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挖掘整理的典型故事和典型模范、民风民俗等。古镇刚开发时,党委政府就针对五凤的旧习和不文明现象,成立“文明劝导队”“打更巡夜队”等,他们“穿古装,唱小调,走街串巷劝文明”,用诙谐、幽默的劝导词、打更词对不文明现象和矛盾纠纷进行劝导和教育。如“十点钟,已起更,娱乐活动该停顿。莫再贪恋桌上欢,伤了感情才难看。”又如景区内乱扔垃圾的现象:“半边街,路不宽,居民住在坎坎边。请你往下看一看,差点成了垃圾山。不知乱甩为哪般,大家都来管一管。”“只要陋习一出现,锣声一响靠边站,不罚款来不掀摊,劝导员来说一番。人人都有一张脸,文明乡风好习惯。”利用各种机会在村(社区)开展故事会、演讲比赛、道德讲坛等,让人民群众在熟悉的故事中得到启发、受到教育。

金堂县五凤镇打更巡夜队(图片来自网络)

4.树立孝善典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五凤的典范,是各行各业的精英,他们用自身的嘉言懿行,成为这方人学习和践行的圭臬。他们的成功,是照亮一代代五凤人的灯塔。如为官清廉的曾茂林,一代哲学宗师贺麟,“中国好人”王启蓉、谢全花等。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五凤历来重视挖掘当地的人文历史,收集整理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民间故事、先进人物、孝善典范,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社会风气不断下滑、家庭教育逐渐忽视、优良传统悄悄流失的今天,五凤镇党委在村(社区)创建社区教育基地。如在五凤溪社区,用乡土化、大众化的方式推广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在鸣阳小区,建立家风示范点,用先贤的家规家训培育与带动家庭建设,重塑家庭教育;在凤里小区,利用贺麟故居建立青少年教育基地,让青少年在此感受先哲奋发图强的心路历程。

2013年6月28日,金堂县五凤镇党委表彰孝善典型(刁觉民 供图)

2016年10月16日,金堂县首届孝善文化节在五凤镇举行 (刁觉民 供图)

5.编著系列丛书。

文化是古镇的灵魂,是五凤发展的关键。五凤镇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传承和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决定着古镇的未来。镇党委紧紧依靠文人雅士,充分发挥他们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积极作用,将五凤多元融合而又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如码头文化、客家文化、会馆文化以及宗教、宗氏文化和五凤的人文历史、风土民情、文化遗存、名胜古迹等编著成书,让世人感受五凤的魅力。如《五凤古镇》《闲话古镇五凤溪》《悠悠家风铸乡魂》等系列丛书。创办《五凤溪》党报党刊,实时地将五凤发生的好人好事、典型人物、道德模范等编写成小品、故事,通过文娱活动进行展演。如《山中有个好医生》《为一句承诺,她坚守了十五年》《摊位》等。利用身边的人和事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民群众的自豪感、自信心和鉴别力,为古镇建设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悠悠家风铸乡魂》(图片来自网络)

(二)成效与启示

经五凤镇历届党委政府不懈努力和积极探索,2014年古镇成功创建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荣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功举办“2014中国(成都)首届天府古镇艺术节”,“贺麟故居民盟成都市委教育基地”在五凤镇挂牌。特别是近五年来,全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贺麟故居(刁觉民 供图)

1.闯出了一条“山江古镇、农业新镇、旅游强镇”的发展之路。

自2004年镇党委政府制定“山江古镇、农业新镇、旅游强镇”的发展规划后,历届党委政府认真执行这一发展规划,克服断电、停水、道路不通等困难,解决拆迁难、安置难、施工难,突破了产业单一的困境等棘手问题。特别是近5年的发展,从2011年文旅集团进驻到2015年成都“二绕”的通车,五凤镇闯出了一条弘扬文化、农业产业和旅游强镇的发展之路。

五凤溪古镇(蓬州闲士 摄)

2.开启了“旅游强镇”的新征程。

随着深入挖掘古镇历史,弘扬和传播古镇文化,古镇发展创下了多个首次。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和社会同步发展,全镇人民信心百倍,五凤再次驶入新一轮的发展期。随着大量游客的涌来,五凤镇的旅游消费市场异常活跃,农土特产品无论是销量还是售价都实现了翻番,椪柑、蜜桃等传统特色种植业重新焕发活力。其他农土特产品和传统手工艺得到有效带动,极大刺激了餐饮、客栈等旅游服务业,餐饮商家从过去的16家增至现在的83家,旅游发展有着巨大空间。

五凤镇风光(蓬州闲士 摄)

3.攻克了因交通闭塞而制约发展的短板。

水路的衰落,交通的闭塞,昔日繁盛的五凤码头一时成为被遗忘的角落,陆路交通被人戏称为“神奇的天路”。五凤镇党委政府依托古镇建设,争取上级支持,打通外部大动脉实现对外快通。五(凤)洛(带)快速通道、成都第二绕城高速为五凤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截至2015年底,现有硬化道路208.38公里,硬化率83.3%,基本实现组组通公路的目标,迈进了成都半小时经济圈。

沱江五凤镇段风光(蓬州闲士 摄)

4.找到了一条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五凤镇党委政府十分注重古镇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工作,先后成立文明劝导队、女子舞龙队、打更巡夜队,创建了古镇文化研究办公室、乡土文化艺术协会,开展文化沙龙、研讨会、国学讲座等。积极开展特色文化活动,丰富文化展示平台,如元宵喜乐会、桃花诗会、移民文化周、秋收盛典等活动。2014年五凤镇人民政府与四川音乐学院合作,承办2014中国(成都)首届天府古镇艺术节,创制大型歌舞剧《恋·五凤传奇》,编著五凤人文系列丛书如《五凤古镇》《闲话古镇五凤溪》《“家”的小读本》《悠悠家风铸乡魂》等书籍,特别是《天府古镇 ·五凤溪》月报,得到专家学者以及媒体同行的高度评介。这些载体为弘扬古镇文化,传递良好家风,丰富古镇内涵做出极大贡献。

大型歌舞剧《恋·五凤传奇》(图片来自网络)

5.推动了群团组织及群团工作的创新发展。

在古镇文化传播过程中,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群团组织的作用,推动古镇建设向纵度发展。成功创建省级人大代表履职监督示范点,探索出“三定四有”工作举措;发挥妇联作用,创建2个蜀绣基地等;关爱留守儿童特殊群体,在金箱村成功创建市级留守儿童之家;传承码头文化,挖掘沱江文化,在五凤溪社区开设沱江源文化讲坛,创建马克思主义乡土化哲学基地等。

2016年11月13日,中外哲学家为“中国哲学小镇”五凤溪揭牌(图片来源:成都日报)

6.顺应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与党建工作。

在古镇文化的传播传承过程中,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主题教育的内容开展,比如群众路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基层”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加强干部群众的思想培养和教育。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廉洁文化进景区、进社区,举办廉洁码头画展,建设廉洁文化景观长廊;开展乡土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如理想信念方面“信教拜主只是精神寄托,共产党才给幸福生活”。道德修养方面“有品口语甜,有德行为端,无品无德往牢门钻。”同时,五凤镇还塑造了一大批“孝善之家”“勤俭之家”“中国好人”等典型形象。通过活动的开展和教育培训,五凤,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已悄然成型。

2019年4月27日,金堂县纪委、金堂县委宣传部在五凤镇举行家风教育基地授牌仪式(刁觉民 供图)

7.创建了四川省首个家风文化学院。

五凤溪一族自清康熙年间由楚南入川,迄今三百余,秉承“锄经”“种德”的优良传统,于2017年4月被评为四川首届“天府好家规”第一名。

2019年4月27日,五凤溪家风文化学院又在贺麟故居挂牌成立。来自四川省社科院的专家学者以及省市县的相关领导等100余人齐集五凤古镇贺麟故居,参加并见证四川首个家风文化学院揭牌和开讲仪式。五凤溪家风文化学院,由清华、北大四川校友会负责人,以及部分资深媒体人士共同发起成立。学院核心区域设在著名哲学大师贺麟先生故居,教学场地辐射四川省内其他多个研学地点,为各层面学员提供丰富的、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2019年4月27日,五凤溪家风学院在贺麟故居挂牌成立。图为授牌仪式(刁觉民 供图)

2019年4月27日,五凤溪家风文化学院在贺麟故居挂牌成立。图为参会领导专家学者合影(刁觉民 供图)

(全文完)

【参考书目】

①《书香成都》

②《金堂县志》

③《五凤古镇》

④《贺氏族谱》

⑤《悠悠家风铸乡魂》

⑥《砥砺奋进决胜小康,全力建设西南地区文农旅融合发展古镇典范》(中共金堂县五凤镇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作者简介

刁觉民,四川省非遗保护协会会员,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理事,成都市历史学会会员,金堂文史委特邀研究员、金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评定小组成员,《天府边城·五凤溪》报执行主编。

上期回顾

【方志四川•家风家训】刁觉民 ‖ 风清气正五凤溪——浅析金堂县五凤镇家风建设及其做法(上)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刁觉民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