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罗学娅 ‖ 正月里来家风暖
正月里来家风暖
罗学娅
正月里来是新春,家家户户欢聚一堂,过年跨岁,开启又一年的新征程。这个喜庆的时节,原本乍暖还寒,但总有一股暖流,温暖着每一个小小的家庭,吹拂着每一张灿烂的笑脸,细润无声地伴陪着人们孝老敬老、尊亲爱幼、踏青祭祖、开犁耕种。这就是家风,温暖正月、伴随人生的家风。
“人必有家,家必有训”,诫律家人,养成习惯,即成家风。新春正月,家是家风最为温暖的时节。记得小时候,没有文化的外婆,老是在正月初一教我们念“孝善亲和,勤俭苦读”这八个字,说是我们家的家训。
穿着外婆缝的新衣服、新鞋子,揣着爸爸发的压岁钱,妈妈给的“大白兔”,喜滋滋地跟着外婆念,囫囵吞枣,并不解其意。
直到有一天,我读了《陆氏家训》,其中“不以不得科第为病,而深以不识礼义为忧”两句,深深被其吸引:居家须先正本,孝悌忠信、读书明理,至于日常生活,则须节制用度、量入为出。
那一刻,我顿悟:外公传下来的家训,和陆翁之说是那样的相似,想必外公是受了《陆氏家训》的影响吧。
外公文化不高,但很开明。年轻时,在江津开了一个小小的猪鬃作坊,生产的猪鬃产品主要销往日本。抗日战争爆发后,外公和许多中国商人一样,拒绝了与日本的贸易交往,他毅然决然地关闭了猪鬃作坊,举家迁回荣昌老家,过起了艰难的农耕生活。
外公膝下只得妈妈一女,而且是年过不惑、老来得女,所以对妈妈从小就是严格教育,要求她孝顺、勤快、节俭,还要刻苦读书。在妈妈13岁那年正月初三,他叫妈妈背诵家训,说过完年了,该好好读书了,鼓励她去报考了隆昌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建国初期,当妈妈和她的同学们在解放军的带领下,到荣昌征粮剿匪遭遇匪袭,外公出生入死救助伤员,掩护工作队。
征粮剿匪结束后的那个正月,妈妈随解放军代管团到了隆昌义大煤矿,开始了近半个世纪的教书生涯。从职工业余校,到煤矿子弟校,教了煤矿三代人,学生成千上万,但她还说教书没有教够,因为她爱她的每一个学生。
在家里,妈妈和外婆一起精打细算、克勤克俭地经营着七口之家,无论生活多么拮据,从没放弃过对我们四姊妹的家训教育。“文革”期间,家中存书被扫荡一空,妈妈每天把学校废弃的报纸带回家,推荐好文章给我看,指导我写作,教弟弟练毛笔字。在那样非常的时期,弟弟妹妹们都上完了高中。
春日载阳,东风解冻。我们这一代,赶上了改革开放,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我们仍然没有忘记秉承家风。每年春节,我们都领着孩子,带着祝福,回到妈妈身边。过大年,传承着老祖宗留下的规矩:祭祖扫墓,延续着先人无尽的牵挂;年过完了,学着妈妈的样子,垂诫、训示子孙们,努力工作,刻苦学习,立世做人,不枉过往。
就这样,每年正月,我们在祖国最传统、最喜庆的节日里,自然而然地重温着家训,上下五代,100多年,从未间断,它已经浸入了家族亲人的血液,融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家风正了,日子就有奔头了!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罗学娅(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供稿:中共梓潼县委党史研究室(梓潼县地方志编纂中心)
微刊题字:蓝天果(中国文联文代会代表,商务部中欧协会青少年艺委会副会长,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毛笔工作委员会主任,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四川蓝天书画院院长)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