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家风家训家谱>家风家训>详细内容
2024-07-08 15:41:10

家风故事|“十元书记”常光南:带头管好家里人,不搞特殊、不谋私利、不给组织添麻烦

来源:四川在线 发布时间:2022-05-02 20:00:23 浏览次数: 【字体:

周洁 四川在线记者 陈松

人物名片

常光南(1926—2017年),河北隆尧人,四川省德阳市委原副书记、市政府首任市长。在担任广汉县委书记期间,他以“敢为人先”的理念,组织实施并成就了广汉县向阳公社摘牌、金鱼公社包产到组,吹响了农村改革的号角。

家风故事

在成都市彭县(现彭州市)离退休干部记忆中,常光南有个绰号:“十元部长”。但到了广汉县(现广汉市),常光南这个绰号又变成了“十元书记”。

这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常光南1947年10月参加解放军,随贺龙的18兵团战太原、夺潼关,进军大西南;1952年7月他转业到四川彭县工作。在彭县,常光南先后担任八区组织委员、三区区委副书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兼县监察委员会副书记,从供给制到实行工资制,他的月收入只有50元,1959年以后增加到70元。

妻子张晓菊没有工作,两口子加两个女儿、两个儿子,全靠他一个人的工资收入维持生活,夫妇二人精打细算过日子。每月领到工资后,张晓菊首先到机关食堂买够全家人一个月的饭菜票,再给常光南10元零花钱,省出来的“三桃两枣”,则攒起来给4个孩子交学费,或在逢年过节给老妈妈寄点“孝心”。就这样,常光南经常出差、开会、下乡的全部个人开销,每月必须控制在10元钱以下。久而久之,“十元部长”的绰号就在彭县党政机关流传开来。1966年初夏,常光南从彭县调任广汉县委副书记,“十元部长”也就升格为“十元书记”。改革开放后,常光南做了广汉县的“一把手”,每月的个人支出指标仍然只有10元钱。

有一次常光南回河北老家探望母亲,母亲拉着他的手说:“三儿,你娃当县委书记,可晓得农民有多苦吗?”在他离家返回四川时,母亲又故意留下了他温暖的大衣,“十元书记”常光南只能身着破烂袄子坐火车南下。由于没有钱补卧铺票,他挤站在车厢中,又累又困,双腿像灌了铅似的酸胀疼痛。他便在门道与车厢连接处找个空地儿坐下来休息。阵阵寒风吹进车厢,蹲坐在角落里的常光南冷得浑身发抖,回到四川后就大病一场。后来他才从亲戚口中得知,母亲这样做是为了让他体会贫穷苦涩滋味,意在让其不要忘本,不要忘记当官要为民服务!

常光南对待家人非常严格。作为“南下干部”,他的妻子一辈子没有安排工作,也没有退休金。常光南认为自己是党的干部,就要带头管好家里人,更不能向组织提要求。对待子女,他同样审慎严格,绝不允许任何孩子利用他的身份谋取私利。

曾经,组织上考虑到常光南家庭生活困难,出面联系,在彭县印刷厂给他的妻子张晓菊安排了工作。张晓菊刚上了几天班,有人提意见,常光南就让妻子辞掉了印刷厂的工作。

为这事,妻子也怨了常光南好些年。特别在一对双胞胎儿子出生后,全家6口人仅靠常光南的50多元工资过日子,无论如何精打细算、省吃俭用,家里的钱到月底总不够用。这时,妻子总会埋怨几句,可就算这样,常光南依旧坚持,不搞特殊,不谋私利。

人物点评

德阳市人大原副主任文彦江,曾担任常光南的秘书。他告诉记者:“常光南是干部中的好榜样,家庭中的好家长。作为党员干部,他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生奋斗的崇高宗旨,时时事事想着百姓,勤勤恳恳,无私奉献。作为家长,他不仅严格要求自己,更是严格要求家人,家风正、家教严,对于人民赋予的权力,从来都是充满敬畏,不搞特殊、不谋私利。”

文彦江认为,常光南家庭所展现出的家风家教,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纯正家风滋养清朗党风政风社风。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小家做起,从小节做起,值得每个党员干部学习。

来源: 四川在线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