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理论研究>学会工作>详细内容

陈建春同志在四川省地方志学会八届三次理事会上的讲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学会 发布时间:2022-01-26 17:15:32 浏览次数:523 【字体:

立足高质量发展 提升服务新时代能力

——在四川省地方志学会八届三次理事会上的讲话

ea3b68dbd065482c95802452891cac56.JPG

四川省地方志学会会长  陈建春

(2022年1月21日)

各位理事:

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省地方志学会常务理事会,向大家报告学会2021年度工作,安排2022年度工作。请审议。

2021年,在中国地方志学会、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四川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指导下,在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领导下,在全省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支持下,四川省地方志学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各会员单位和广大地方志工作者,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开创地方志学会工作新局面,全力助推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较好成绩。

一、坚持政治建会,把牢学会发展方向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组织会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以来历次全会精神,引领会员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提升政治素养。积极探索创新新时代会员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与新路径,充分发挥会员单位党组织作用,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省委十一届八次、九次、十次全会精神学习宣讲,强化“学习强国”学习和党史知识答题,大力提升会员政治理论水平。

二、强化管理驱动,抓好学会组织建设

一是认真履职尽责。认真执行章程规定,主动接受业务主管单位省地方志办和社团登记管理单位省社会组织管理局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自觉接受并通过社团年度检查;严格执行会员登记办法,及时收取会员单位会费,规范会费管理和使用。加强与中国地方志学会及其各专业委员会和省社科联学会学术部的沟通联系,拓展学会活动空间。在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理事会未能如期召开的情况下,及时向各会员单位印发2020年度工作报告和2021年度工作要点,推动学会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加强组织建设。针对各会员单位负责人变动实际,及时审议通过常务理事、理事调整事项,健全学会组织机构。泸州市史志学会召开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修订学会章程,开展换届选举,夯实学会组织建设。德阳市将党史学会更名为史志学会,广泛吸纳个人会员,组建由高校教师、行业专家、本地史志爱好者组成的史志人才库,充实学会组织力量。

c435b409ae8e42b9b158bf7fe79aed9a.JPG

三、聚焦“三个服务”,增强学会发展活力

一是参与资政服务。紧扣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发挥地方志资政辅治“智库”作用,积极参与《四川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立法,为《条例》出台提供史志依据和历史借鉴。各会员单位资政服务工作亮点纷呈:成都市编纂出版《成都改革开放志》,为新时代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提供历史镜鉴;泸州、内江、乐山、宜宾、达州、巴中、雅安、资阳等市积极开展资政课题研究、资政报告撰写,主动为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提供参考建议,获当地党政领导肯定性批示,部分资政建议被当地政协列为正式提案。

二是推动战略合作。承担省地方志办、重庆市地方志办和内江师范学院合作共建“巴蜀方志文化研究中心”相关工作,参与编纂出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年鉴(2021)》,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在地方志系统落地落实。成都、德阳、眉山、资阳签订四地地方志事业同城化发展行动计划,为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志”力支撑。成都市与重庆市建立地方志定期联系机制,确定成渝地区地方志资源共同开发、项目共建、专家共享等合作事项。

三是记录伟大时代。积极参与《新时代脱贫攻坚在四川》《生命至上——四川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实录》编纂,全方位展示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齐心协力脱贫攻坚、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巨大成就。各会员单位主动记录脱贫攻坚和抗疫防疫伟大实践,推出系列史志成果:省体育局编写本局脱贫攻坚纪实;宜宾市编纂出版本市脱贫攻坚基层模范人物口述实录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宜宾人民庚子战疫记》;雅安市编纂出版本市脱贫攻坚大事记(五)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各县区脱贫攻坚志编纂工作全部启动;资阳市组织编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阿坝州开展州脱贫攻坚志资料收集工作;甘孜州出版发行州图鉴(2020年卷)之脱贫攻坚专辑,启动抗疫专辑编纂;凉山州编写脱贫攻坚亲历者口述实录,拍摄制作脱贫攻坚视频资料《亲历者》。

四是助力地方发展。选派会员参加省委政研室《四川省乡镇行政区划改革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实录》编纂,协同省社科联编纂《奋力书写时代答卷 以新发展理念推动治蜀兴川》系列丛书;配合省地方志办印发《四川省乡镇(街道)、村志编纂工作指导意见》及编纂规范,启动全省乡镇(街道)、村志编纂,助力乡村振兴。成都市参与“成都解放纪念馆”布展评审,参与锦江夜游线路和成都方言绿道、天府名人绿道、蓉城诗文绿道的策划建设;自贡市向省、市相关部门和大学提供地情资料,服务城市建设;泸州市参与四川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川南游击纵队》专章保护利用方案编制,参与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州四渡赤水分院建设,参与市政协“助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助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双助工作,组织提供叙拉古国家步道所涉地名及党史事件资料,完成“清风酒城 铁打泸州”泸州市廉政教育基地展陈相关板块资料审查,编纂出版《泸州地理标志产品》;绵阳市参与绵阳三线建设博物馆、绵阳规划馆、绵阳市创新馆资料征集及展陈方案设计,指导江油王右木纪念馆提升改造;遂宁市指导安居伍先华纪念馆、大英象山书院、斗笠村村史馆规划和展陈布局,在《遂宁年鉴(2021)》中推介农产品品牌,为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奠定基础;内江市向市规划馆提供市情资料,为隆昌市申请世界石牌坊之乡提供相关历史资料;乐山市指导市中区、沐川、井研、峨边等县区打造特色街区;宜宾市开展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赵一曼故居及纪念馆、李硕勋纪念馆、余泽鸿故居、宜宾红色档案文献展等布展或改造升级工作,指导兴文县历史展览馆和高县罗场镇顺江村村史陈列馆等乡情村史馆(阵地)建设;达州市为市巴文化研究院筹建提供智力、人力、文献支撑;雅安市石棉县编纂出版《石棉黄果柑志》《石棉枇杷志》,积极推介雅安地理标志产品、地方名特产品;眉山市参与眉山烈士事迹陈列馆展陈大纲评审;资阳市参与市博物馆、乐至陈毅生平事迹陈列馆、安岳革命历史陈列馆布展及资料审核,与川中农耕文化展览馆、含英民俗展示馆等基层地方志文化场馆开展地方文化展示传播活动;凉山州指导西昌礼州会议陈列馆展陈设计。

五是开展“史志七进”活动。配合省地方志办在全省开展地方志进公共图书馆活动,建成省方志馆四川大学分馆(川渝共建)、重庆大学分馆(川渝共建);开展向省直各部门(单位)、四大班子离退休干部阅览室、省领导集中居住点阅览室和成都市沙河源小学赠送志鉴书籍活动;在省委党校学员房摆放志书,在四川省庆祝建党百年主题展览上设专柜展出地方志成果;加快方志资源“数字化”,推动“互联网+地方志”,拓宽史志服务群众渠道。各会员单位积极开展“史志七进”活动,“三个服务”成效明显:成都市建立“成都微方志馆”和“社区微方志馆”,经常性开展史志书籍赠送和方志文化宣传,辐射社区居民数十万人;泸州市地方志办与市委组织部等部门联合主办泸州市首届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参与市社科联“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酒城讲坛百场公益讲座基层行活动,与泸州社区大学联合举办“党史进社区”大讲堂;内江市向“科创中国·天府科技云服务大会”与会代表赠送地情书籍;宜宾市持续深化史志宣教示范点建设;达州市开展村级“方志书屋”建设和向农家书屋赠送方志典籍活动;阿坝州向省军区原独立第三团(藏民团)特务连退伍老干部赠送史志书籍。

ccde3e3dc6d9444f91e92f4626c881f3.JPG

四、活跃学术交流,激发学会内生动力

一是搭建交流平台。大力推进“巴蜀方志文化研究中心”建设,有效整合研究力量,提升研究水平,为弘扬巴蜀优秀文化提供广阔平台;组织会员参加第十一届中国地方志学术年会、第二届全国方志论坛和各类专业研讨会,为会员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二是开展学术研讨。与重庆市地方志学会和内江师范学院联合举办“记录百年党史 感恩伟大时代——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论坛,开展史志学习成果交流;组织市州参加全国“讲述黄河故事 传承黄河文化”系列活动,阿坝、德阳、广元、甘孜提交征文作品18篇,阿坝、德阳、广元3位参赛选手获讲述大赛现场组三等奖。各会员单位积极行动,全省学术研讨氛围日益浓厚: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与省地方志办、中油国际开展年鉴业务研讨;泸州市牵头承办四川首届长征精神主题论坛之中央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在泸州研讨会,组织和参与“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三线建设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讨会、泸州三线建设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座谈会、“朱德与中国共产党”学术研讨会暨朱德思想生平研究会2021年年会等;南充市举办全市地方志系统方志馆建设交流研讨会;宜宾市举办“宜宾新时代史志资料征集与整理”理论研讨会;雅安市参与承办“红军长征在雅安”等2次大型理论研讨会;眉山市与四川大学图书馆、眉山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合作,在史志研究、史志馆建设与管理、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研讨;凉山州联合相关部门举办“传承长征精神”主题论坛。

三是推进课题研究。督促指导2018年度课题结题并形成课题执行情况报告,印发各会员单位;开展2021年度地方志理论研究课题征集和下达工作,加强课题管理。各会员单位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丰富方志理论:成都、自贡、泸州、广元等市组织开展《中国省别全志》(第五卷 四川省)研究,形成一批理论成果;泸州市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课题《“鸡鸣三省”会议文献收集、整理与研究》取得新进展,《泸州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路径研究》等课题分别被省、市有关部门立项;德阳市县两级申报市社科项目10余项,撰写理论研究文章30余篇;绵阳市完成2021年度3项“市级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一般项目结题、1项市新型智库一般研究课题结题;遂宁市完成地方文化服务乡村振兴研究、地方志馆建设与发展研究等课题;内江市完成市智库重点课题《关于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与探索》结题。

四是组织成果评奖。组织评审并推荐22部地方综合年鉴参加第八届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评审活动,全部获奖,其中特等奖4部、一等奖5部、二等奖7部、三等奖6部。在巴中市第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巴中简志》获专著类一等奖,《巴中市特色农业跟踪调查课题报告》和《川陕苏区作风纪律建设研究》分获论文和调研报告类一、二等奖。

五是活跃调研考察。参加云南省地方志办来川考察调研活动,围绕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方志资源开发利用、新媒体建设、特色志鉴编纂等进行研讨交流。各会员单位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积极开展学习考察:成都市联合德阳、眉山、资阳召开地方志系统片区交流会3次;成都市锦江区邀请南京市地方志办来川交流考察,就精品年鉴编纂、挖掘地情文化服务经济社会建设、加强地方志机构建设等展开研讨;南充市赴成都市及金牛区、武侯区就方志馆布展、藏书征管、运营服务等工作开展学习考察;德阳市赴成都、泸州、遂宁等市开展地方志工作调研交流。

五、加强宣传弘扬,丰富学会文化成果

一是庆祝建党百年。会同省直机关工委、省教育厅、团省委、四川日报社开展“百年辉煌 百年荣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字和影像作品征集活动,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组织编纂《四川方志中的红军长征记忆》,编纂出版《巴蜀史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刊,开展“巴蜀英烈”主题征文,举办“记录百年党史 感恩伟大时代”主题论坛,组织会员撰写“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文章,彰显党的坚强领导和伟大成就。各会员单位认真组织,庆祝活动丰富多彩:公安厅参与公安部组织开展的“档案见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主题征文;省体育局举办“党的光辉照耀体育”——四川省体育局庆祝建党百年主题展;成都市地方志办与市委党史研究室、成都开放大学联合举办“读党史、守初心、担使命”演讲活动,邀请本土书画名家开展“幸福不忘感党恩·奋进美好新时代”书画创作,汇编出版优秀作品集,编纂出版《百年淬炼照汗青——成都百年党史 百名党员》;泸州市地方志办与泸州日报社联合开展“再走长征路·阔步新征程”和“庆祝建党100周年,红色泸州续传奇”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与市委组织部、泸州广播电视台联合拍摄电视专题片《红色泸州》;德阳市地方志办与市委宣传部共同举办“百年辉煌 初心永恒”主题展览,与市社科联联合开展庆祝建党百年征文活动;绵阳市地方志编纂中心承办“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绵阳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图片展”,拍摄绵阳党史人物宣传教育短片,组织开展党史知识网络竞赛;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与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内江市庆祝建党百年理论研讨会;乐山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参与市庆祝建党百年主题展览筹备工作,组织开展理论研讨会和征文活动;南充市地方志办依托市方志馆面向全市机关单位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宜宾市地方志办参与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脚本编写和节目编排审查,与宜宾电视台共同摄制党史文献纪录片《红色宜宾》,举办宜宾市庆祝建党百年理论研讨会,与宜宾市新闻媒体合作推送党史研究文章;雅安市地方志编纂中心开展推出一批地方党史著作、创建一批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办好一个网站、组织一系列党史宣讲、指导形成一批党史微党课和现场教学点、开设一个宣传专栏、举办一次党史知识竞赛、开展一次专题调研的“八个一”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活动;资阳市地方志编纂中心与市新闻媒体中心联合在《资阳日报》开设“资阳·党史人物”栏目,讲述英烈故事,开展党史人物专访,完成资阳市庆祝建党百年主题展览文字编写和图片编辑工作;凉山州史志办编纂《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凉山历史大事记》,举办“讲好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

二是开发地情资源。参与《四川省志·人物志》《四川客家志》《川金丝猴志》《四川羌族通志》《西康通志》《四川简史》《四川当代史》《蜀韵纪事(第二辑)》和《巴蜀史志》“聚焦三星堆”专刊编纂,完成《四川抗日战争志》初审,出版《四川抗战历史文献》“大事记卷”“少数民族卷”“三亲卷”,记录四川悠久历史、弘扬四川优秀文化。各会员单位开发利用地情资源取得丰硕成果:成都市持续打造“成都名镇名村志”“成都风土人文丛书”两大成都特色方志品牌项目;自贡市编印《自贡市情手册(2021)》;泸州市编纂出版《泸州革命英烈传》《穆青传》等史志著作;德阳市修订重印《德阳红色故事选》;绵阳市编纂出版《绵阳市名镇志》《绵阳水情》(上下册),编纂完成《绵阳市传统村落志》;宜宾市编纂出版《南溪豆腐干志》等地情书籍;达州市组织编纂《达州建置沿革读本》,开展“红军解放达城在通川区双鱼湖社区的战斗故事”挖掘整理,开展“志说达城”地情资源发掘;雅安市编纂出版《雅安市情(2020)》《雨城区情》《石棉地情文集》《天全解放70周年大事记》等地情资料;阿坝州黑水县编纂出版《红军长征过黑水》《红色丰碑 猛河变迁》等书刊,创作“筹粮熬盐”场景水墨漫画10幅,编印《红色故事会》《昌德红军餐》系列文集;甘孜州整理出版《甘孜州英烈传略》。

三是拓展宣传阵地。充分利用“两微八号一网一台一刊一店一馆”新媒体矩阵,强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建设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强化意识形态引领,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各会员单位强化信息化建设,创新史志期刊编纂,优化方志馆展陈,宣传形式不断丰富,宣传手段不断更新,宣传渠道不断拓展,宣传效果不断提升:成都市对抖音、微信公众号、小程序、今日头条政务号、新浪微博政务号、喜马拉雅FM政务号等多媒体平台矩阵布局进行优化调整,打造集存史与阅读于一体的大众化科普平台——“嗜志阁”微信小程序,推进成都方志馆及其分馆和社区微方志馆三级集群建设,提升宣传辐射力;自贡市优化电子书设计、增加电子书目录,提升方志文化传播力;泸州市健全完善“泸州史志”媒体矩阵,改版“泸州史志”网、《泸州史志》期刊、“泸州史志”微信公众号,数字史志馆(一期)工程项目纳入泸州市智慧城市和信息化项目2021年度实施计划;绵阳市用好用活新媒体矩阵,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四川学习平台“绵阳史志”链接矩阵、“史志绵阳”微信公众号、“绵州先锋”APP、凤凰网科技城频道、绵阳史志网等平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宣传;遂宁市着力将方志馆打造成为地情历史资源、方志文化研学、爱国主义宣教基地,努力构建地方志资源数字信息平台,培育“互联网+地方志”的阅读新模式;乐山市加强与市图书馆合作,在“文瀚巷——乐山文化艺术中心”内规划地方文献馆,在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内建设嘉州记忆馆;宜宾市改版并优化调整“宜宾史志”微信公众号,加强与宜宾日报、宜宾电视台等地方主流媒体合作,与宜宾学院合作共建“宜宾史志馆宜宾学院分馆”,积极构建史志全媒体宣传格局;广安市制作双层PDF电子志鉴书上传网站,丰富广安数字方志馆内容;达州市全面启动“数字方志”建设;眉山市正在建设党史和方志馆;资阳市持续更新资阳史志数字馆,打造集图书馆、书画馆、纪念馆展陈内容于一体的戴碧湘文献展藏“馆中馆”;甘孜州完成数字方志馆(一期)项目建设,实现全文检索和甘孜州特色UI设计。

六、发挥专业优势,强化学会质量提升

一是健全培训机制。配合省地方志办在达州市大竹县召开2021年度四川省川北片区地方志工作会,开展乡镇志编纂、年鉴质量提升、地方传统文化传播等培训;探索线上培训方式,邀请专家、业务骨干等录制授课视频,推行视频教学。各会员单位培训方式、培训内容推陈出新: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首次完成基层骨干线上年鉴编纂业务培训;成都市组织成德眉资4市在浙江大学举办“一体共进”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乐山市沐川县组织召开乡镇、村(社区)志编纂工作推进暨业务培训会;宜宾市召开南部片区乡镇(街道)、村志编纂业务培训会;广安市召开镇村志编纂工作推进会暨培训会;雅安市举办全市党史和地方志专题培训班;眉山市举办史志系统能力提升专题培训会议;阿坝州举办以“强化质量精品意识和业务能力建设”为主题的2021年度全州地方志综合业务培训会;凉山州召开全州年鉴编纂业务培训会。

二是加强调研指导。学会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等分别率队赴泸州、德阳、遂宁、乐山、南充等地调研地方志服务乡村振兴,乡镇(街道)志村志编纂,方志馆及乡(镇)情馆、村(社区)史馆建设等工作。各会员单位加强工作指导:自贡、内江、眉山、资阳等市加强辖区内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学校修志工作指导,开展志稿审查;雅安市对县(区)史志工作开展调研。

三是强化质量建设。协助省地方志办出台《关于提升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质量的意见》《指导省直部门志鉴编修工作规范(试行)》《〈四川年鉴〉编纂质量管理办法(试行)》《〈巴蜀史志〉稿件审查与校对管理办法》等,健全质量标准体系;组织开展市县地方综合年鉴编纂篇目审查、复审及质量抽查。各会员单位加强质量监控,提升志鉴质量:各市(州)组织开展所属县(市、区)年鉴编纂篇目审查和编纂指导;自贡市建立质量“三审”机制;德阳市县协同,召开业务研究会10余次;宜宾、乐山等市召开质量提升培训(评议)会;遂宁施行年鉴编纂月报制度;南充采取县级自评、市级集中评审方式开展质量评审,广安、甘孜等市(州)推进县级交叉复审和质量抽查。

2021年,省地方志学会及各会员单位,勠力同心、担当作为,社团工作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不断增强,方志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学会组织机构不健全,无专职人员承担具体工作,制约学会活动开展;全省性交流活动少、内容单一,离会员期望还有差距;方志理论研讨氛围不浓,学术研究成果亟待丰富,质量亟待提高;会员服务机制和培养机制还有待完善,会员队伍建设尚需进一步加强。

2022年,省地方志学会和各会员单位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以来历次全会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持续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切实做好新时代学会工作。

2022年学会工作要点已印发大家征求意见,请大家结合实际认真思考、出谋划策,会后将修改意见返回秘书处。这里,我再强调几点:

一要坚持政治引领,加强学会政治建设。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团发展道路,保持和增强学会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组织建设。

二要坚持修志为用,践行“三个服务”理念。要切实发挥学会桥梁纽带和平台作用,拓展地方志成果宣传展示,促进全社会读志用志传志热情,提升地方志存史、育人、资政实效。

三要坚持理论创新,建设方志理论强省。要充分发挥地方志资源优势和“巴蜀方志文化研究中心”的独特作用,积极发挥专家库、人才库的“智囊团”作用,深化交流合作、集体攻关、专题研讨、资政调研,努力形成更多新领域、高质量、促发展的研究成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新时代治蜀兴川献智献力。

四要坚持主动作为,提升履职尽责能力。各位理事要重视、支持学会工作,为学会活动开展出谋划策、履职尽责,切实抓好会费收缴、成果评奖、课题研究、学术研讨、宣传展示等组织工作。

各位理事,2022年是我们党走过百年光辉历程后豪迈开启新征程的重要一年,让我们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埋头苦干,奋力推进新时代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学会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