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德孝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的路径探析‖邱海文
德孝文化与乡村振兴
融合的路径探析
邱海文
“德为立之本,孝为百善先”。德孝文化根植于中国人的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弘扬德孝文化,就是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以德阳市旌阳区孝泉镇为例,探索思考新时代德孝文化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的路径,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赋予其新的使命和意义。
一、德孝文化对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
孔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考古发现“孝”字最初见于殷卜辞。在博物馆的商代青铜器金文中有一例刻着“孝”的象形图形,古文字学家释为“孝”的篆体。因人老了,弯腰弓背、手拄拐杖,一副老态龙钟的模样,上老下子做服侍状。从某种程度上讲,传统中国文化可称为孝文化,它是使中华文明与古希腊文明、印度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等相区别的重大文化现象之一。德孝,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与命脉,是构建社会人伦关系的重要调节器,几千年来为维护家庭和睦、政治稳定起到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党和国家未来发展战略之一,其总体要求是坚持农村优先发展,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推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德孝文化对加强乡村治理,繁荣农村经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传承优良的传统道德观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孝泉镇结合德孝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以村民自治为载体,通过对家族家谱的传承与扬弃,开设家风家训陈列馆,举办道德大讲堂,在镇(村)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深入挖掘村规民约的时代内涵,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思考;与此同时多形式广泛开展乡村文旅活动,吸引德阳周边消费群体,大力发展相关产业,对推进德孝文化融入乡村振兴具有重大的示范价值。
二、孝泉镇的德孝文化历史
孝泉镇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位于川西平原北部边缘,距德阳市区19千米。孝泉镇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便已有村落集市。明万历年间已成为商贾云集、烟火千家的繁华集镇,现在仍然可以看到古色古香的明清时期街市、建筑,感受到古朴的民风民情,姜公坟、三孝园、武圣宫、半边街、清真寺、邻姑泉、白衣庵、城隍庙、延祚寺和龙护舍利宝塔等众多名胜古迹散发出浓郁的文化韵味。
孝泉镇别称孝乡,因“孝感天地、清泉满地”而得名,是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之东汉大孝子姜诗的故里。历史名典《东观汉记》《后汉书》《太平御览》《华阳国志》等记载了东汉末年孝子姜诗“一门三孝”的故事,其影响极为深远。姜诗去世后,汉明帝下诏在孝泉修建姜公祠,以表彰姜诗一家的孝道。“一门三孝”被列入《古代二十四孝图》,作为古代儿童教育的启蒙教材,姜诗被宋代崇宁宗赐为“汉至孝广文王”。孝敬父母、忠于国家的品德被历代统治者和儒家学派列为评判一个人好坏的标准。一直以来,孝风孝水的浸润使这里民风淳朴,崇德向善,家家养亲尽孝,邻里和睦友好,社会安宁祥和,被誉为中国的“德孝文化”之乡,德孝文化发源地之一。“中国德孝城”现已成为“全国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四川孝文化社科普及基地”“德阳市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德阳市旌阳区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等15个各类基地及示范教学点。
三、孝泉镇以德孝文化推进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
作为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中的“涌泉跃鲤”故事的发生地,德阳市旌阳区充分利用德孝文化发源地这一得天独厚的精神文化资源,立足本土资源禀赋,多措并举,充分发挥德孝文化正能量,大力营造“小孝持家、中孝敬业、大孝爱国”的新“三孝”文化氛围,增强群众的文化自觉、自信,从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一是整合资源,深挖德孝文化内涵。整合辖区内姜孝祠、姜公坟、武圣宫、邻姑泉和旷继勋业绩碑等历史文化遗存,重建延祚寺,展示孝街遗址,打造“中国德孝城”等具有德孝文化特色的景观景点,对德孝文化核心区进行提档升级,新增雕塑、景墙等德孝文化微景观,依托20余个文旅载体,建设弘扬孝道文化的窗口,丰富德孝文化传承载体。同时,以德孝文化为魂,深挖泉文化、民俗文化、忠义文化,并与文、旅、商产业相结合,制定德孝文化精品旅游线路,每年吸引全国各地游客50余万人。
二是筑基提质,丰富相关文化产业。以“德孝+”为载体,让古镇遇见现代,大力发展沉浸式文化旅游、乡村休闲旅游和非遗美食体验等融合产业。深入挖掘本地名特食品,推出马昌恒果汁牛肉、清真全席、牛排火锅和江氏麻饼等美食,吸引游客观美景、品美食、购特产,在深切感受德孝文化浓郁的历史氛围中,也带动地方肉牛养殖等产业的兴旺发展。引进叮当曲艺工作室、德阳嘻贰叁剧场,打造集曲艺演出、研究、创作和培训于一体的多维空间。发挥本地品牌效应,常年开展“上九会”“安安送福”“感天大孝祭”“孝文化旅游周”等特色民俗活动。同时,依托“安安送米”“涌泉跃鲤”本土孝文化典故,研发“孝”“廉”“和”系列文创产品,丰富“传孝”路径。注重以优秀作品内聚力量、外树形象,先后出版《孝子三部曲》《“一门三孝”探秘》《孝泉神韵》《涌泉跃鲤》等文学作品10余本,创作孝文化歌曲、戏剧、小品和诗歌等本土孝文化节目,让广大群众游客真切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价值理念。
三是评优树典,助推乡村德治开展。1996年开始,孝泉镇在全省首创且坚持开展孝子孝媳、小孝星、德孝家庭等典型评选表彰活动,评选出孝子孝媳、小孝星300余人,德孝家庭100余户。孝泉民族小学组织开展安安研学,策划开笔礼、成童礼等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体验项目,将孝泉的多元文化及辖区内12项非遗融入研学活动,还开设了道德教育课程,编撰《孝泉与孝文化》等学习教材,把德孝的种子播进孩子们的心田,让孩子们成为孝文化的践行者和传承者。孝泉师范学校将姜孝祠打造成为跃鲤书院,重新修掏跃鲤泉,组织师生经常性开展经典诵读、成人礼等德孝文化活动。孝泉镇通过讲述孝泉兵变、旷继勋剿匪安民等红色故事,宣传德孝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积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营造崇德向善良好氛围,培养人的道德意识与道德自律,把村规民约与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们日常生活规范紧密联系起来,实现传统德孝价值的规范化,形成道德自律与法治他律相结合的村民自治新格局。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及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孝泉镇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了多种文化的交织,但是德孝文化、佛教文化、回族移民文化、红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各类资源之间缺乏有机整合,大孝故里核心景区对周边辐射带动性不强,景区内旅游产品消费群体参与和体验不足,乡村振兴作用发挥不充分,与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还有较大差距。在今后工作中,孝泉镇要始终坚持文化立镇,坚定文化自信自强,不断谋划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推进德孝文化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一是发挥核心引擎作用,提供发展动能。立足德孝文化农文旅融合发展定位,优化文旅产业发展格局,编制全域旅游规划、全系水系规划等重要文旅规划,为龙护舍利宝塔、中国德孝城、武圣宫等历史资源注入新活力,从而达到以规划强布局,以管理促规范,焕发古镇新活力的目的。借助孝泉丰富的人文资源、历史存遗和非遗产品,组织编纂名镇志和名村志,规范“一门三孝”故事版本,修建中华德孝文化历史博物馆,实现历史留存与现代产业的有效整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环境。围绕泉文化和孝文化,进一步改善景区基础设施,不断丰富业态,打造新德孝IP,开启发展新起点。以半边街、转龙街、武圣宫作为切入口,打造孝泉镇德孝历史文化街区,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引入特色美食、文创售卖、非遗体验和曲艺表演等业态,提升景区游览和服务品质。丰富九月孝文化旅游周、春节上九会、元宵放河灯、清明孝祭和端午城隍出驾等活动形式,打造具有孝泉特色的大型实景演艺,融游古镇、逛庙会、观民俗、祭孝子、品美食和购物品于一体,承担起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和掘金“节会经济”的双重使命。重点提升沉浸式演艺、光影秀、街头表演和汉服馆的文化体验,非遗美食馆、美食作坊、泉水茶馆等非遗美食体验,以及东升农场、兰花馆、农耕教育研学等农业体验,在实现德孝文化传承保护的同时,增加村民的经济收益。
三是提升对外宣传影响,打造教育基地。深入挖掘德孝文化的时代价值,以新兴国家影像传媒文化论坛、菲律宾侨领团赴旌阳考察德孝文化、开展交流活动等为契机,探索官方渠道、沟通市场信息、搭建合作平台,让中华新时代德孝文化走向国际、走向世界。配合市区纪委以德孝文化为载体,积极利用好孝源里·四川省廉洁教育培训基地,充分融合传统孝廉文化、本地德孝文化和新时代廉洁文化,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和互动等多层次、多场景、多点位方式,让党员干部在沉浸式体验中真切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全身心接受孝廉文化的洗礼,更加明确历史赋予的责任担当和初心使命。
四是探索德治实施路径,创新乡村治理。弘扬传统文化,把传统德治与乡村治理相结合,发挥德治涵养法治、自治的功效,需要地方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引导。通过宣传、示范和引导,以全域景区化为标准,改善镇村居民原有的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畅通社会贤达人士入乡立业的渠道,引导和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和教师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行医办学等方式融入乡村社会,引导乡村治理。注重挖掘并培养乡间贤能人士,发挥其道德引领示范效应。通过新乡规民约的制定,开展“以孝治家”“和睦人家”文化院坝的建设活动,有效地将德治、法治、自治三者深度融合,助推乡村治理新体系的建设。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农村兴旺发展的有效举措,是实现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活幸福必由之路,需要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德孝文化在广大农村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评判是非曲直的重要标准。如何把德孝文化与乡村振兴创造性有效融合,增强人们的荣誉感和获得感,是新时代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深入探讨的重大课题。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邱海文〔中共德阳市旌阳区委党史研究室(德阳市旌阳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