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风物>详细内容

【美丽四川】深情的泸沽湖

作者:清 茶 来源:行脚成都 发布时间:2024-12-25 11:33:43 浏览次数:620 【字体:

深情的泸沽湖

清 茶

亲近泸沽湖,喜欢那一泓清澈的碧水,也欣赏摩梭人独特而纯真的情感。

沉静,清澈,深邃,碧波荡漾,海鸥翩翩。站在泸沽湖边,闭眼深呼吸,能感受到都市的凡尘一点一点洗去。

草海 走婚桥(作者供图)

冬天的泸沽湖明丽伴着澄黄。明丽是亮海,澄黄是草海。窄窄长长的湖东部分是草海,面积虽不及五分之一,却有“水生植物陈列馆”和“地球之肾”的美誉。在草海的最狭窄处,有一道独特的景观。她就是被现代人誉为“天下第一爱情鹊桥”的走婚桥。

走婚桥,原名草海桥,横跨草海南北,是摩梭“阿夏”走婚的重要通道。近年,随着外界对泸沽湖的认识和“走婚”知名度的提高,这座长300余米的木桥承载着人们对爱和幸福的希望,戴上了 “天下第一爱情鹊桥”的桂冠。早晨或傍晚,你漫步在长长的桥上,可以看见摩梭男儿晚出早归的身影,可以理解他们对幸福生活追求的付出。

泸沽湖走婚桥(图源:四川日报)

著名的情人滩是摩梭人“走婚”的圣地。这里有宽阔而舒缓的滩头。湖畔一棵歪脖树探向湖面。坐在树上,湖中倒影清晰可见,简直是上天赐予情人约会的绝佳之地。山清水秀,风清月朗成就了世代摩梭人的婚姻和幸福。“情人树”的美誉当之无愧。

游湖这天,感谢老天眷顾,天空一扫往日的阴霾,太阳早早露出笑脸。因为昼夜温差大,早晚仍然很冷。清晨的草海湖面结着一层云母片般的薄冰,在阳光下泛着亮光。白头霜挂在船板、树叶、小草上。码头的木踏板很滑,我们小心翼翼搀扶着上了猪槽船。这种猪槽船,并非最初将独木刨挖镂空,两头削尖那么粗糙简单,而是用木板四面加高装饰改造而成,与平常公园的木游船差不多。一对年轻的表姐弟一头一尾划船掌舵,姐姐头裹一条手织摩梭长条围巾,只露出一双眼睛和挺直的鼻梁,表弟一顶羊皮宽檐帽下脸膛黑里透红,看上去五大三粗的汉子,却细心有加。安排每个人坐稳,系好救生衣带子,耐心解释人多,猪槽船小,注意安全,放心游玩。

泸沽湖猪槽船(蓬州闲士 摄,图源:四川方志馆图库)

从草海码头出发,船行不远,小伙子脱下防寒服,只穿件短袖衫,光着结实的胳膊卖力地划动船桨。湖面薄冰在木浆的搅动下发出嚓嚓的碎裂声,一片片晶亮的冰块很快消失在湖水中。冬天的草海芦苇干枯,万顷澄黄,较之春夏的草海翠绿是另一番壮观景象。群群野鸭穿行其间,嬉戏水面;无数海鸥自由飞翔,盘旋鸣叫。

被当地人称作“水鸽子”的海鸥,学名叫红嘴鸥,每年从西伯利亚来此越冬。它们背翼浅灰,肚腹雪白,红喙红脚,轻盈舞蹈,犹如“白衣仙女”。

在泸沽湖中嬉戏的红嘴鸥(徐大喵 摄,图源:四川日报)

从王妃岛到草海深处,红嘴鸥像护卫队一路跟随。我们搜寻所有能进食的东西:点心渣,饼干块,碎馒头不断抛向空中。这些小精灵毫不客气照单全收,一直盘旋船头船尾舞姿优美,尽情欢叫。蓝天,碧水,白鸟,一幅幅唯美的画面呈现。我们拍照,喂食,摆POS,几个人忙得不亦乐乎。船行一路,留下笑声一串。

从远处看王妃岛,像一只小船浮在平静的湖面上。登上王妃岛,凭栏远眺,碧绿宽阔的湖水,蔚蓝如洗的天空,安详静谧的群山,一切都那么安静,那么纯粹。此时此地境无杂物,心无杂念,字典中“空灵”二字方才领会。

泸沽湖王妃岛(蓬州闲士 摄,图源:四川方志馆图库)

王妃岛是摩梭末代王妃初入泸沽湖的居处。她曾在此看书弹琴,骑马挎枪。多么潇洒浪漫,堪称常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神仙生活。但是常人难以理解:16岁的汉族姑娘远离亲人,远离家乡,行程两个月,嫁到这偏僻荒凉之地。举目无亲,能不思乡,不心酸吗?翻开华夏历史,和亲的姑娘可曾幸福,又有几多善终!且不论王昭君,解忧公主坎坷跌宕的人生,也不说文成公主一生彷徨,结局悲惨。只看汉朝公主刘细君和亲远嫁乌孙王,短短5年,思乡成疾。曾自书“……居常土思兮内心伤,愿为黄鹄兮还故乡”。诗言情道出她无奈的煎熬。可被命运扼住喉咙,细君公主最终像一朵尚未怒放的花朵香消玉殒在天边。

摩梭末代王妃肖淑明(2022年10月21日蓬州闲士摄于泸沽湖王妃岛摩梭末代王妃博物馆,图源:四川方志馆图库)

但摩梭王妃肖淑明是个不平凡的女人。曾为雅安明德女子中学的校花,才艺俱佳的她嫁到泸沽湖,敢想敢干创办了当地第一所学校。凭着从成都带来的教科书和风琴,自任教师,为泸沽湖带来先进的文化和外界的新鲜信息。她辅佐摩梭土司,管内务,掌大印,打理账务井井有条,甚至参与平叛,成绩可圈可点。她用她的智慧化解危机,顺应潮流,迎来了泸沽湖的和平解放。

王妃人到老年,仍然为泸沽湖地区的发展奔忙。她把自己的一生及智慧贡献给了泸沽湖。她爱泸沽湖的情怀像湖水一样深沉。这个汉族女人以柔弱之躯,为摩梭人的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摩梭末代王妃肖淑明接受采访(2022年10月21日蓬州闲士摄于泸沽湖王妃岛摩梭末代王妃博物馆,图源:四川方志馆图库)

到了泸沽湖,一定要尝尝摩梭人家的自酿酒,那就是清香酸甜的苏浬玛酒和清澈透明的咣噹酒。用青稞荞麦加黄芩等中药酿成的苏浬玛酒是女儿酒,色如琥珀,清香酸甜,味道相似维吾尔族人家酿的葡萄酒,但酒精度低且没有涩口之感。咣噹酒是男人酒,酒精度在30度左右,白色透明。当地流行喝酒不醉,走婚没机会,所以又称为“走婚酒”。

在湖畔月亮湾卓玛家做客。精致漂亮的黄铜酒壶盛着苏浬玛酒和同样小巧漂亮的白色酒壶盛着咣噹酒。

给每个男女客人分别斟满相应的酒,卓玛的祝酒歌唱起来:“麻达咪!……女儿国迎来亲爱的朋友,阿妹举杯来敬酒,只要喝了我的酒,走到天涯是朋友。呀嗦!呀嗦!呀呀嗦”!没有音乐伴奏,原生态的嗓音一出声惊四座。“咦!好嗓子”!清亮高亢的歌声伴着香甜的美酒,你有多少世间烦恼都会抛到九霄云外。第一杯酒必须干,这是规矩。卓玛先干为敬。之后开始上菜:油光瓦亮的猪膘肉、肥美的鲜鱼、湖虾……陆续摆上桌。

猪膘肉是当地美食,待客佳品,肥而不腻,味道独特。每个家庭都会做。猪宰杀后,去毛,去骨,去内脏,抹调料,缝合,风干,经多次压扁而成。做好以后,可放置好几年。猪膘肉是家庭财富的象征,就像汉族人过年腌制腊肉香肠,量多,证明家庭富有。摩梭人家猪膘多,重叠摞放越高,说明这家劳动力强,家庭殷实兴旺。

在卓玛家做客(作者供图)

卓玛姑娘很健谈。告诉我她年龄19岁,高中毕业,兄妹三个,上有兄下有弟。兄长扎西身体壮实,和妹妹一样有一张圆盘脸。当家的妈妈在厨房忙碌,跑上跑下打杂端菜的是爸爸。爸爸居自己母家,最近因为房屋维修才住过来。这是一个典型的传统母系家庭。

摩梭人的传统文化中有男13岁女8岁的成人典礼。届时女行穿裙礼,男行穿裤礼。过后小伙子16岁可以名正言顺走婚。我问卓玛:有阿夏吗?卓玛略带羞涩:“没有”。按年龄你早有资格找阿夏了。“现在我们都比以前晚”。想过走出大山去外面闯闯吗?或是找个远方的小伙子结婚成家?“不行,家里只有我一个女孩,以后要当家”。哦,母系家庭的观念根深蒂固,世代相传。

后来听人介绍,摩梭人有一个外人不知晓的“害羞文化”:关于“阿夏”的话题,姑娘们历来内敛不言于外人。卓玛姑娘能够正面回答这些问题,在于她有超过其他姑娘的胆识和文化水平。我为自己的唐突自责,同时必须感谢卓玛的大度。

太阳落山,夜幕降临,晚会开始。盛装的摩梭男女跳起锅庄,拉开了篝火晚会的序幕。接着是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甲搓体”,没有琴、镲、鼓之类的乐器伴奏,只有一支笛子吹响,音调一律,与整齐划一的甲搓舞步和谐统一。跳甲搓历来是当地青年男女找阿夏的重要机会。篝火跳跃中,你留心仔细看,舞伴们的牵手一定不是全掌相握手拉手,而是正如传说的那样以食指相钩。在欢乐的歌舞牵手中,心里喜欢上谁可以很方便地以食指外的任意手指,在意中人的手心抠三下,表达自己的心意。若对方认可,也在你的手心抠三下以示回应。众目睽睽之下人不知,神不觉,情已定。如此这般男方就可以走婚到对方的花楼,名正言顺地结交“阿夏”。双方不谈“彩礼”,没有汉族人结婚那一套繁文缛节。以后若是不想继续,分手也不麻烦。只需知会对方即可中断。没有财产纠纷,没有名利羁跘,也无“分手费”“净身出户”之说,更没有孩子的抚养权之争。因为孩子生下来即随母姓住母家,真是来得高兴去得轻松。但是大多数摩梭男女是情定终身,一婚走到底,不是外界想象的朝三暮四,世间罕见的纯粹男女情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难怪外国人都说这里是“女人的世界,男人的天堂”。

你不得不感叹人类的智慧。每一个种族,富裕也好,贫穷也罢,为了生存和延续,总有相适应的一套风俗文化,道德观念。摩梭人在人口少、资源不丰富、生产力欠发达的过去,为集中劳动力,防止财产分散,消弭家庭矛盾,选择了走婚这样一种不得已的生存方式。随着社会发展和现代文明的浸润,那种男不娶、女不嫁的千古铁律已开始松动。世人熟悉的杨二车娜姆远嫁异国他乡早已不是新闻;王妃家一个孙女出嫁远离了泸沽湖;邻村有了外地小伙做上门女婿;在如今有相当数量的摩梭人已登记领证结婚,过上了一夫一妻的家庭生活。这些挑战传统婚姻的行为正逐渐被人们接受。特别是新一代摩梭儿女文化水平提高,对现代文明信息的吸收增强。传统的道德观念、风俗文化正在逐渐演变。摩梭人将会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泸沽湖这颗川西高原明珠也必定会更加璀璨夺目。

摩梭姑娘和作者在篝火晚会上(作者供图)

篝火晚会在主客对歌的高潮中结束。篝火熄灭,意犹未尽的人们才突然发现夜空繁星满天。漂亮的星星如一颗颗钻石闪亮,儿时的记忆,久违的大自然美景,早已被城市人遗忘了模样。多彩的泸沽湖,感谢你的无私展现。地球上最后的母系氏族家园,深情的泸沽湖,你的魅力永远。

来源:行脚成都

作者: 清 茶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行脚成都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