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四川】马牛山茶,萦绕姜城千年的芬芳‖李靖
马牛山茶
萦绕姜城千年的芬芳
李 靖
青衣江中水,马牛山上茶。
香飘千万载,素芽写芳华。
芦山,青衣江上桃花源,马牛山茶的原产地。
芦山,是一个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古城,位于四川盆地西缘,雅安市北部,地跨东经102°52至103°11,北纬30°01至30°49'。属中纬度内陆亚热带,年均气温15.2℃、年降水量1313.3毫米,年均日照949.4小时,太阳总辐射量80.183千卡/平方厘米。神秘的北纬30°线,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温润的气候条件酝酿,使其芦山的马牛山中盛产好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说起祖先对野茶的驯化,始于青衣羌国,早在秦汉时期,芦山就有种茶、采茶、饮茶的历史记载。西汉张骞,丝绸之路开拓者,出使西域在大夏国(今阿富汗)偶然发现了蜀布、邛杖等物品,这些物品中就有一些不知名的树叶,可以泡水喝,这就是最早的茶叶。
张骞将这一情况向汉朝皇帝做了详细汇报。在汉朝皇帝重视问询下,一条神秘的“蜀身毒道”才得以浮出水面。“蜀身毒道”就是南丝绸之路与茶马古道的前身,而且还早于北方丝绸之路。
司马相如,中国汉代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用口辞、礼物、货品、商贸、筑路工及赋文(《喻巴蜀檄》《难蜀父老》)作武器,就让经营“西南夷”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以不战而屈人之兵、文取柔治“西南夷”的经验,自临邛以西之松安镇马湖营出发,披荆斩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路经马崖顶、油炸沱、高家场、何家场、高兴场、越镇西山进入芦山境内。后在芦山渡玉溪河,进八步关,入青龙场,不畏艰难劳苦,镂出一条灵关古道,彻底打通西南夷“蜀身毒道”的商贸通道。
从此,马牛山茶沿茶马古道历经千年来岁月涤荡。后来,经汉、隋、唐、宋后渐兴,盛于明、清。特别是在“大唐盛世”文成公主与吐蕃松赞干布和亲后,部分以马牛山茶叶而制作的边茶源源不断传入涉藏州县。
檐角楠阴转日,楼前荔子吹花。
鹧鸪声里霜天晚,叠鼓已催衙。
乡梦时来枕上,京书不到天涯。
邦人讼少文移省,闲院自煎茶。
——(宋)陆游《乌夜啼·八之二》
陆游中年入蜀,曾在汉嘉郡(今芦山县)短暂任职。在汉嘉任职期间,一到春天,陆游闲暇之余常饮用马牛山高山云雾茶明前茶。此茶汤清叶绿,芬芳四溢,茶香淡雅,甘洌清新,沁人心脾。他品茶悟道,以茶静心,用茶沉淀,在品茶间从容抛下世间浮华,欢喜中内心早已清风明月。最终,陆游成为一代千古名士。
马牛山,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出类拔萃优质的茶叶品质,明朝年间,马牛山茶有幸被列为贡茶。被视作茶中极品的马牛山茶走出了大山,承载着历史厚重的印记,沿茶马古道一路蜿蜒、跌宕、赓续。
如今的马牛山茶经无数代种茶人不懈努力,通过了QS认证和有机茶认证,曾获生态农业园区和雅安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在省级和国家级名优茶评选活动中,分别荣获特等奖和一等奖,是第九届中华养生健康国际论坛推荐用品。2016年,马牛山茶被评为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那正是:“历经千山无波澜,一缕茶香染流年。”
马牛山为何盛产好茶?马牛山茶又因何与众不同?
马牛山,地处芦山县宝盛乡,青衣江上游。北连大川镇,东靠邛崃市,西邻太平镇,南接龙门乡,海拔1300—1600多米,茶马古道古关隘青龙关就在马牛山山脊处。因海拔相对较高,且属阳山,马牛山终年雨雾缭绕,土壤酸性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极利茶叶蛋白质、氨基酸和芳香醇的合成。这里有茶叶生长所需要的折射光和漫射光,从而使茶树新梢中的茶多酚和儿茶素达到较好的比例,叶绿素和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也更高。
马牛山茶是标准的老川茶,因不施人工合成农药化肥,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形成了周围数百里无污染源的有机茶生态圈,这种环境中生长出来的茶树的嫩叶,芽头肥厚紧致。这种优质肥厚的茶树叶片经多道工序精细加工、成茶后,色泽鲜亮,芽片肥厚,汤色清澈,香高持久,滋味鲜醇,回味甘甜。
说到马牛山茶,就要说做茶。茶树的叶片要蜕变成好茶,要经采摘、晾茶、杀青、揉捻、提香、煸茶、炒茶、烘干等十多道工艺,每道工艺都极为讲究,火候、手法必须拿捏到位,越是细节枝梢叶脉处更来不得半点马虎。从采摘鲜叶到最终成茶,整个流程都是环环相扣,不得本末倒置,肆意忽略打乱。茶品质的好坏,除了茶自身的生长外,就是做茶人心存对大自然的敬畏,用虔诚谦卑的心才能做出上等马牛山茶。
对马牛山茶足够的尊重,泡茶是关键。泡茶的器皿、水质、手法,都有讲究。
马牛山茶属绿茶,泡茶器皿化繁为简,使用一只透明的玻璃杯即可。用玻璃杯泡茶,可清晰地观察整个泡茶的过程,以及欣赏茶叶在水中的翩然婀娜。
要泡出一杯好茶,取水是关键。水,“天水”为上品,雨、雪,从空中“嘀嗒、嘀嗒”落下,飘飘然润物无声,不沾染一丝一毫世俗,通过容器搜集、过滤,只有这水无根之纯粹,才能配得上极品马牛山茶。然,竹叶上的露水次之,大山中的山泉亦可,最勉强也得是井水。若是自来水完全不应泡茶,加了漂白粉或氯气的劣质水泡茶,不仅茶汤浑浊,香味倍减,入口苦涩难以下咽,这种水泡茶是对茶的不尊重,亵渎了茶的灵魂。
想泡出一杯好茶,除去水质苛刻外,冲泡也是关键。茶叶不同,冲泡时所需水温也不尽相同,不同的茶要用不同的水温去泡制。按照水温和投茶入泡方法,可简单分为上、中、下三段对茶叶进行泡制。马牛山明前春芽,芽嫩,亦上段泡茶,水温70°为佳,茶叶从上投入,徐徐泡发;明后一芽一叶,雀舌,亦中段泡茶,先注入一半开水,水温凉到80°,放入茶后再注入100°鲜开水,茶在杯中“展旗枪”;谷雨后两芽一叶,毛峰,只有下段泡水,高水温才能充分将茶的醇厚与甘甜激发出。用正确方法泡制出来的茶,色泽清冽,香气馥郁清幽,能给人一片碧绿和静心的享受。
喝茶,看似简单,其实也大有学问。可一人独赏,亦可知己二人对饮,还能邀朋聚友众人同品。一人独赏得神,闲情雅致,心驰神往,无拘无束逍遥自在;二人对饮得趣,推心置腹谈古论今,惺惺相惜,灵犀共达;亲朋众人共品得慧,开阔眼界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增长智慧。
最终,马牛山茶在一壶装满“时光流年”天水轻柔的冲泡下,浮沉微澜,洗净岁月铅华后水静无波,偷偷地沉淀。沉淀下青翠静谧,枝舒叶展,归于平静后,色泽清冽,香气馥郁清幽,一切都变得简简单单。在品味甘洌后,淡然地去回味这大千世界几许芳华,成就这一杯完美的马牛山茶,才能给人一片碧绿和静心的享受。
人生如茶,宁静致远。回首间,一抹夕阳映红了天际。春到马牛山,山上好景致,一垄垄茶园,一树树春花,放下纷繁的心绪,回归自然的本真。微风轻拂,禅心入定,鼻阔处嗅到一缕马牛山茶厚重笃定的暗香,指尖所及却触摸不到,随斑驳的光影慢慢纷飞,徐徐渐飘渐远……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李 靖(芦山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供稿:雅安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芦山县地方志编纂中心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