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风物>详细内容

【美丽四川】广元南河上那些桥‖华林凤

作者:华林凤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5-09 15:14:06 浏览次数:127 【字体:

广元南河上那些桥

华林凤

河流山川,无船不通达,无桥不行走。

用木头连接两岸的,是桥与流水的通途,木头一生对人类的贡献巨大且无私,哪怕是边角废料都能聚木为柴,化为灰烬光耀一生,将魂魄为肥,献给大地……

人类最早的桥,便是木桥和石桥,目睹一条小河,隔岸有喜欢的花草或喜欢的人无法近距离欣赏和交流,让人欲罢不能,于是想方设法砍来树木搭桥,估计这就是桥的雏形。人类在不断进化和发展,从小木桥变作石桥、铁桥、钢筋混凝土桥、平地而起的立交桥、高架桥等。

图片

广元风光(图源:广元市人民政府网)

早些年,民间小桥堪担大任,不知有没有人能读出木桥的忧伤。农家炊烟袅袅,如血的夕阳中,骑牛的牧童横在一湾流水之上,如若再缓缓吟出“小桥流水人家”这种特别抒情的句子,牧童是不是也算一位诗人了。

广元是我的家乡,家居南门外的一座四合大院,距当年的地标建筑“财神楼”只有几十米。财神楼前不远处有条河,我们叫它南河,也是老广元人心中的母亲河。我从小在这条河里和小伙伴们一起抓鱼,打水仗,洗衣服,看热闹,纯粹是喝南河水长大的女子。

以南河为界,南河以北是当年的广元县城,南河对岸以南,便是当年被称为农村的南河坝。这是一片肥沃的农家地,还有一片城里孩子最爱去玩的桑树林。孩子们坐在树上摘桑叶为蚕,采下桑葚将一张嘴吃得乌黑才罢。

那时的南河不宽,没有河堤,可直接涉水而过。只有一座简单的木桥飞架两岸。说它是桥,其实就是用藤筐装了几筐鹅卵石堆在河底一个巨大的褐色礁石旁做桥墩,礁石露出水面的那段比较宽,但那地方水稍微深一点,成为孩子们学游泳和跳水的最佳地。几块木板搭在礁石上,板与板之间用抓钉扣住加强固定,看似危险,但却是当年极为实用的一座小木桥。

暴雨时节,河水漫延,木板桥经常被冲垮,搭在藤筐上的木板会飘走,但总有热心人找来铁丝或铁链子把木板尽量固定在藤筐的鹅卵石上,使之尽量稳固。久而久之,铁链上会布满一层厚厚的墨色苔藓,远远望去,这桥除开随时更换的木板外,其余的就全是黑绿色的了。

这座木桥是何时静静地跨越在南河上的开端我不知道,反正自我出生时就有。哥哥带我下河抓鱼时,把我放在礁石上,规定只能坐着看,绝对不准我下水。但这座木桥时常都在修补。人们不能过桥,便只有涉水而过。儿时曾目睹过多少次的迎娶嫁送,又有多少肩挑背扛的人,走过这两岸之间的生计与悲欢离合!

由于这座桥是连通南北两岸之间的捷径,自然就成了农家进入县城担筐、背背篼卖菜、卖鸡蛋换油盐的必经之路,只是在木板上走起来颤悠悠的让人心惊。但这座看似危险的桥,在我记忆中却从没有发生事故,老人小孩都能安全走过,孩子们在桥上嬉戏还故意做些令人担忧的举动,让大人呵斥。木板就这么一直低调地俯着身。南来北往的人就这么在它身上走着,走着。安静且自由。

县城变成地级市后,人多了,车多了,交通要改变,人们对路桥的要求也在变,南河上的木桥显然不能满足交通,这座简陋的木桥当然需要更新换代,从刚建成的浮桥,到双向行驶的蜀南大桥,到如今已变成四车道的现代化大桥,完全脱离了它低调的本性。但人们对木桥的种种依恋和温暖记忆,是新桥所不能替代的。

偶尔有上年纪的人带着他们的孙儿站在曾经那个木板桥的老位置轻声讲述:“这礁石上曾经有一座沉寂的木桥,它赋予了爷爷婆婆们儿时的欢乐,还有深深浅浅的时光烙印。”礁石在河水的冲刷中显得愈加苍老的模样,仿佛有了些微笑意……

移居省城,更难见到老家跨南河的小桥,但只要回到广元,必然会过南河大桥,大桥的气派景象无需缀述,早已今非昔比,但每次经过这座桥时,心里油然而生的那种亲切感,却不容忽视。

如今,南河有好几座大桥,但他们不再是木桥,而是用钢筋水泥筑成的现代化大桥。在众多的桥中,广元最有文化氛围和人情味儿的,确是跨越南河东南两岸的那座廊桥。廊桥桥头牌楼上令人壮观的榫卯结构建筑,沿袭了古代的木匠工艺,非常壮观,算得上广元的人文地标。


图片

广元风光(图源:利州旅游)

如果穿行在几座桥的两岸之间,看南河坝如何从一片菜地桑田被建成一座崭新的现代化城市,你找到那只在南河岸边振翅欲飞的老鹰,在他嘴里,一定会讲出许多让人流连忘返的故事……

回到广元,除了走一走老南河大桥,便是喜欢在廊桥上的那座书吧与朋友品茶聊天,聊一聊各地不同式样的小桥与回廊,要么九曲桥,要么小拱桥,他们一座座固然精巧华丽,成为各地一道道新景观,可是却依旧替代不了温庭筠那首《利州南渡》“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在我心中的自然景象。我曾拿这两句诗与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作比,只说当年这“万顷江田一鹭飞”的利州景观,是否能与王勃笔下的“落霞与孤鹜齐飞”更让人感受到接了地气的一种浮想联翩!

如今,广元这座城市早已今非昔比,但是,南河的河面上依旧有成群的白鹭嬉戏翩跹,这些鸟儿是否温庭筠笔下曾经飞过的鹭影后裔,我们不得而知,但它们一直轻轻地簇拥着南河两岸的现代建筑,载着广元这座城市悠悠前行,行进中的路上涌起的层层浪花,曾经撩起多少人的情?艳羡了多少人的眼?

一座座桥影在心中不断更迭,历史上的那座小木桥早已刷新记忆,但那一段从民间简易小木桥到建设成为如今的现代化大桥的那段历史过往,在老广元人心中永远留有一段美好记忆……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华林凤(笔名:青鸟依依,四川广元人。四川省诗词协会会员,四川省嫘祖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四川省文艺期刊联合会副秘书长,四川文化网副总编,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嫘祖文艺》主编。作品获国务院新闻办、四川省委宣传部全国专家博客笔会最美文笔奖、成都市第六届海棠节诗歌一等奖)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