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风物>详细内容

【风物】瓦屋山

作者:眉山市党史和地方志编纂中心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6-17 15:22:48 浏览次数: 【字体:

瓦屋山

瓦屋山位于洪雅县西南部瓦屋山镇境内(西部位于雅安境内),海拔2830米,被称为“中国最美桌山”,被英国植物学家、探险家威尔逊誉为“云霭之上一个巨大的诺亚方舟”。

因地质作用,瓦屋山形成了向东西两侧略倾的屋脊状地形,从任何角度望去,此山整体上都状若瓦屋,因此得名“瓦屋山”。

瓦屋山山顶平台约11平方公里,南北长3375米,东西宽3475米,最高海拔2830米,高出内蒙古“桌子山”681米,被认定为中国最高、最大的“方山”。清代何绍基称之为“坦荡高原”,而在民间则有“人间天台”之说。

瓦屋山国家地质公园山青水秀,林壑幽美,泉眼密布,溪流纵横,有108口泉眼汇成72道瀑布,其中多条落差超过400米的瀑布,为世界罕见。集雄、奇、险、秀、幽、珍于一身,充满原始、古朴、神奇。园内有数十万亩的杜鹃和珙桐,而被誉为“世界杜鹃花的王国”和“中国鸽子花的故乡”,园内还有鸟类309种,也因此成为国际重要的观鸟基地。

瓦屋山地质公园地处中国华西雨屏地带,区内有植物3000多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7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5种,中国特有植物如珙桐、连香树34种,以瓦屋山命名的植物12种,动物400多种,生态环境优良。

瓦屋山道教文化源远流长,为“道教”创教,发源之地。春秋末,老君西行到位于瓦屋山的青羌之祀访道隐居。汉末张道陵到山下的易俗传道创教留下《张道陵碑》,创“五斗米”教。《华阳国志》载:汉末,沛国张陵,学道于蜀鹤鸣山,制造书道,限出五斗米,故世谓“米教”,又称为“五斗米教”。元末明初,张三丰到瓦屋山修行创“屋山派”,后被明王朝诬为“妖山”予以封禁,然而朝山游人仍络绎不绝,可与峨眉山相互媲美,被称为姊妹山。

瓦屋山远古青羌文化依旧尚存。远在西周末年,瓦屋山即得到开发,蚕丛—青衣神葬在瓦屋山,古羌人修建了规模巨大的庙堂“川主”“圣德”“薄山”“遗福”“万安”等,用来祭祀青衣神,成为有名的“青羌之祀”。从周秦到明清,许多墨客骚人登临瓦屋山,如邓通、辟支、张道陵、诸葛亮、葛洪、岑参、苏轼、陆游、杨升庵、何绍基等人都曾与瓦屋山结缘,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和优美传说。当代也有许多科学家和知名人士,登临瓦屋山并留下极其珍贵的记录。

瓦屋山与峨眉山、乐山大佛构成川西南旅游金三角,周边有柳江古镇、槽渔滩、高庙古镇、七里坪、峨眉山、乐山大佛等景点。

ccd78e73e5d745daa5422e4419e575a1.Jpeg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眉山市党史和地方志编纂中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