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非遗>详细内容

【非遗】唐时“步打球” 今朝新时尚‖刁觉民

作者:刁觉民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4-11-09 16:16:06 浏览次数:563 【字体:

唐时“步打球” 今朝新时尚

刁觉民

挥杆、击球、射门,一场延续千年的竞技体育活动正在成都市金堂县五凤古镇南华宫内上演,而赛场上那华丽而精致的服饰,激烈而欢快的气氛,与古朴、典雅的环境融合在一起,给观众奉献了一场古老而又时尚的视觉盛宴。

这精彩纷呈的画面来自近日CCTV-1播出的《非遗里的中国》(四川篇)节目。电视中呈现的是传统体育项目“步打球”的竞技场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龙洋,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和歌手阿朵作为活动嘉宾,披挂上阵,一起体验了一把这古老而时尚的非遗项目。

步打球竞技现场(五凤镇文化站 供图)

历史悠久风靡一时

据非遗“唐球·步打球”传承人王振芳介绍:步打球源于唐代,据文献记载,击鞠又称马球,唐宋时期曾风行一时,元明清渐渐消失。参与游戏者乘马分为两队,以草原、旷野为场地,手持球伏,共击一球,以打入对方球门为胜。这项运动最初盛行于皇宫贵族和军队之中,由大臣、宫女组成男、女马球队,分别开展游戏活动,也有男女混合举行马球比赛。故有诗曰:“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球。一半走来争跪拜,上棚先谢得头筹。”上有所好,下必效之,后来在西安、郑州以及四川等地的一些文人雅士也将击鞠作为一项游戏活动,盛行一时。

步打球参赛队员合影(受访者供图)

王振芳说,王氏先祖世代经商,祖上由西安迁徒金堂时将击鞠带入金堂,供族中子女锻炼身体之用。其曾祖父一代人丁兴旺,闲暇时族中兄弟热衷于此,锻炼身体无不以此为乐。祖父王家宽更是乐此不疲,加以发扬,利用业余时间研究、组织此项活动。父亲王声泉接过祖辈的球杆,组织乡邻结伴为乐,以此运动锻炼身体。

击鞠传入金堂后,因不再骑马参赛,队员不需骑术技巧,所以击鞠(马球)被之为步打球。其特点是“以步代马,以杖击球”。但其活动方式和相关规则仍然与马球规则大体相似。步打球在四川非常活跃,原来的球杆是以木材为主进行制作,传至四川后,四川人利用自家房前屋后的竹子替代,球头用四川特有的藤弯曲制成用于击打的球头,所以,步打球又称波罗球。它是用坚韧木料或竹编制成,内部挖空,外面涂色或装饰,大如拳头。特别讲究的参赛队利用四川特有的蜀锦、丝带包裹球杆,除防止球杆划伤手掌外,还可区分与北方步打球的不同。

步打球竞技现场 (五凤镇文化站 供图)

王振芳介绍说,在比赛中,球员们分为两队,用脚步代替骑马奔袭,攻防两方,在争抢、跑动中用缠裹彩条特制的球杖击打用毛毡或竹条制作的竹球。所用场地和规则或因时代和地域略有不同,比赛开始时,由特定的方式抛球来决定一方谁先发球。发球队员在指定位置,手持月杖,将用竹藤编织并裹以彩色的布条、毛毡将球击出,比赛正式开始。比赛过程中,只能用月杖击球,不得用球杆以外的部位触球和越过边线等。比赛时间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每场比赛打三局,每局为一炷香(15分钟)时间,采取三局两胜制定输赢。

步打球竞技现场 (五凤镇文化站 供图)

形式内容丰富多彩

随着时间、地域变迁,步打球的活动形式和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有正规比赛、活动表演,或体能训练等。在比赛中,双方运动员入场先行拱手礼,之后用抛硬币或其他方式决定发球权,可选择先发球或先接发球,或选择比赛场地的一个场区。发球队员在发球位置,听到鸣鼓声将球击出,比赛正式开始。球员在场内展现技巧、速度和团队协作决定最终胜利,鸣金结束。在表演时,步打球可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如舞蹈、音乐等。随着“舞衣四色,窄绣罗襦,银带簇花,折上巾,顺风脚,执球杖”的舞蹈、音乐的烘托气氛,激发了观众的热情,增添活动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在训练中,参与者可通过不断的练习,熟练掌握基本技能,增强身体素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步打球竞技现场 (五凤镇文化站 供图)

在四川无论是步打球还是波罗球,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活动组织者和参赛运动员,他们在场地、服饰、器材以及规则的制定、气氛的营造运用上,充分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特色鲜明,时代感强。据成都体育学院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有一段时间,成都官员用蜀锦工匠缝制成球衣作为贡品向朝廷进礼。《唐书·敬宗本纪》记载:“长庆四年四月,西川节度使杜员颖进球衣伍百。”

“球影随步转,技艺通古今。”单霁翔在观看表演时发出这样的感慨。在最为兴盛的宋代,策马奔腾的皇公贵族挥杆击球的场面更为刺激,后来击鞠又有了称为“小打”的驴鞠,其场面的精彩和滑稽程度可想而之。驴鞠是以驴代马,驴比马矮小、温顺,更适合妇幼老弱者参与,也减少了对马匹的依赖和场地的限制,降低了运动员对马术掌握的要求,而且更具广泛性和参与性。从击鞠发展为“步击”,《宋史·礼志》记载:“又有步击者、乘驴骡击者,时令供奉者朋戏以为乐云。”步打球从皇宫贵族走向民间,成为全民参与的一项重要的体育活动和民俗活动。

步打球竞技现场 (五凤镇文化站 供图)

融合推广风尚依旧

王振芳是从2016年开始接触步打球这项运动。在梳理家风文化的过程中,她了解到该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王振芳发现“唐球·步打球”与现代曲棍球相似度极高后,开始挖掘“唐球·步打球”,并将传统体育运动与国际体育项目曲棍球融合进行推广。在父亲指导下,王振芳逐步开始在金堂县和成都市内开展传统体育步打球与曲棍球融合推广工作。其间,王振芳主动联系西安市“唐球·步打球”的相关活动。在与成都本土民俗体育文化专家和南京大学历史系相关人员共同撰写步打球在历史发展中具体作用的调研报告的过程中,王振芳发现现代国际体育新运动软式曲棍球与步打球的相似度更高。“唐球·步打球”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对全民健身、竞技、娱乐、观赏和教育等很有必要。因此,王振芳等人提出对“唐球·步打球”项目,按照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要求进行挖掘和保护。

步打球竞技现场 (五凤镇文化站 供图)

王振芳着重提到,步打球不用骑马,更具安全性,适应人群也更加广泛。运动员可穿汉服可着唐装,还可选宋代服饰或运动服,这样可充分展示步打球运动的造型美、体态美、节奏美、和谐美、意境美以及服饰美。所用器材,如毛毡球、球杆、球门的赋有地域特色材质的装饰,竹子、蜀锦、大熊猫、太阳神鸟、三星堆面具等四川特色文化的展示,让古典与时尚的完美融合,一定会得到广大体育爱好者喜爱。

步打球竞技现场 (五凤镇文化站 供图)

于是,王振芳遵循王氏祖训:“品德、身体和活到老学到老”,用体育赋能乡村儿童素养教育,组建乡村儿童体育队伍“爱远行体育队”。她长期从事社会治理和社会赋能工作,开展公益活动40余场,并荣获多次奖励。在她带领下,金堂的一些学校先后参加了2021年全国青少年软式曲棍球U系列锦标赛西南赛;2022年“金芙蓉杯”首届成都市软式曲棍球青少年联赛;2023年大港杯软式曲棍球社区运动会等比赛活动。王振芳侄子王舜谦在参加2021年全国青少年软式曲棍球U系列锦标赛西南赛荣获U12组别亚军。

嘉宾上场体验步打球(受访者供图)

而今,“唐球·步打球”这项传统体育活动随着时代前进不断发展演变更新,从高端走向民间,从古代发展到现代。一项高雅的娱乐活动有效地发展为全民参与的强身健体项目,成为传统体育项目与国际体育项目的融合。特别是新的步打球项目中的相关运动器材,汇集了四川竹杖、藤编、蜀锦、漆器、竹雕等多种四川非遗项目,并以此成为讲好四川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有效载体。

2023年,步打球被列入金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项“复古运动”在当地迅速流行开来。在今年8月举行的成都世运会倒计时一周年活动中,步打球亮相“世运嘉年华”活动,现场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和外国友人前来体验。

正如央视主持人龙洋所说:“不得不打的步打球。千年前是潮流,千年后依然是风尚。它‘连接着古今,传承着文化’。”

王振芳(右二)为嘉宾介绍步打球规则(受访者供图)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刁觉民 (四川省非遗保护协会会员,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理事,成都市历史学会会员,金堂文史委特邀研究员)

供图: 黄文 刁觉民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