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非遗>详细内容

珙县麦秆画:从乡土走向世界

作者:中共珙县县委党史研究室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9-12-12 15:34:38 浏览次数: 【字体:

麦秆画是汉族独有的特色工艺品之一,中国民间剪贴画的一种,其作为皇家贡品始于隋唐时代。麦秆画工艺源于古代僰人(都掌蛮)在秦汉时期的发现和发明,在珙县一带民间流传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古代僰人最开始将其编织或绘制成花鸟、动物图案,用于辟邪、祈求来年丰收以及家居装饰。有史考证,早期麦秆画作为僰人故里一种驱邪和装饰用品曾存在漫长的时间,展现了僰人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场景。

麦杆画是以田间地头的小麦秸秆为原材料,它的制作工艺纷繁复杂,整个工序全凭手工完成。通过将优质麦秆浸泡、熏蒸、清洗,然后剖开熨平,再进行粘贴、勾图、烫色等,充分利用麦秆本身的自然光泽和质地,结合温度的高低变化,对熏烫部分轻、重、缓、急灵活处理,适当融合版画、国画、剪纸、烙画、浮雕等诸多艺术手法使麦秆表面形成深浅不同的层次和色彩,之后再经剪、裁、印、贴等工序,制作出既古朴典雅,又栩栩如生的艺术作品。

麦秆画主要以自然风物和与之长期生活相伴的神鸟虫鱼、图腾、崇拜物为题材,成品具有光泽透亮、装饰效果好、艺术感染力强等优点,制作出的人物、花鸟、动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给人以古朴自然,高贵典雅之美。被称为“中华一绝”“中国手工艺术精品”,具有极高收藏价值。

2016年,珙县麦秆画列入第五批宜宾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珙县手工麦秆画入选“四川优秀旅游工艺品”。2019年,珙县麦秆画应邀参加在白俄罗斯国家图书馆开幕的“廊上之约:聚会传统——中白民间艺术精品展”,两幅作品“送福”“洁美”被选为中白友谊象征,被白俄罗斯国家图书馆永久馆藏。有着2000年历史的麦秆画飞出了一片新天地,为世界人民讲述着古老东方的神秘和美丽,成就了一段麦秆传奇。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撰稿:中共珙县县委党史研究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