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名茶>详细内容

【川茶】从“茗茶”到“名茶” 川茶要走几步?‖林俊 黄依

作者:林 俊 黄 依 来源:四川省情 发布时间:2024-04-29 11:15:28 浏览次数:959 【字体:

从“茗茶”到“名茶” 川茶要走几步?

林 俊 黄 依

四川茶叶品质好、产量大,茶产品较为丰富,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川茶更多的是扮演茗茶的角色,名优川茶不多,品牌优势不明显。为了解川茶品牌打造及建设情况,推动川茶更好更快走向“名茶”,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对省内83家茶企进行了调研。

结果显示,四川具有良好的茶叶生产条件和文化底蕴,但四川茶产业发展受多方面条件限制,名优茶数量少,影响力不足。从“茗茶”走向“名茶”,川茶成长之路仍需继续拓宽。

从“茗茶”到“名茶”,川茶的成长之路仍需继续拓宽。图为雅安名山茶叶种植基地。

从“茗茶”到“名茶”,四川有优势

好环境产好茶叶,四川有资源优势。全省地处北纬26-34度之间,大部分处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18摄氏度,年日照总时数为1000-1400小时,年总降雨量1000-1200毫米,且多紫色土,PH值在5.5-6.1之间,呈弱酸性,富含茶树生长所需的有机质。

良好的光温水和土壤,营造出独一无二的茶叶生产环境,截至2022年底,四川共有茶园面积605万亩,可采摘面积525万亩,毛茶产量38.9万吨,累计加工绿茶24万吨,茶业综合产值达1080亿元,稳居全国第三,茶农人均收入超5000元。

悠久制茶史制出好茶叶,四川有文化底蕴。早在4000多年前,四川境内已有茶叶采摘、加工和饮用的记录。唐宋时期,四川采用独特的“蒸青”工艺保持茶叶的香味和营养,引领茶叶产品走进普通百姓生活,推动茶叶相关产业快速发展。茉莉花茶、花楸贡茶、邛茶、蒲江雀舌、青城道茶、文井江琵琶茶等的制作都有其独特之处,生产的茶叶广受市场欢迎。

调研显示,74.7%的制茶企业认为川茶品牌的优点是“产品色香味形好”,43.4%的认为是“价格合理”,41%的认为是“品牌所在区域茶产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80.7%的企业生产(销售)的产品获食品生产许可认证,53.0%的获绿色认证,32.5%的获有机认证,茶叶产品品质得到广泛认可。

近年来,四川着力推动以川茶为代表的十大“川字号”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以“天府龙芽”川茶大区域公共品牌建设为引领,以蒙顶山茶、峨眉山茶、米仓山茶、宜宾早茶“三山一早”为重点,不断深化茶产业发展,川茶国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好产品营造好品牌,四川有营销措施。近年来,四川茶企逐渐认识到品牌在市场推广和销售中的作用,开始从规范化生产入手,打造更加健全的产业链条,持续推动品牌建设和使用。一是注重茶叶生产规范化建设。72.3%的企业茶叶生产有统一的生产、加工等区域公用品牌标准,75.9%的企业在茶叶生产、加工等环节设置企业标准,其中63.5%的企业表示本企业标准高于区域公用品牌标准。二是全产业链条发展较好。茶叶生产企业依托区域公用品牌,创建自主品牌,通过提高品质、加强创新、完善销售渠道等办法不断完善产业链条,强链扩链持续输出品牌影响力。参与调研的企业中,55.4%的为全产业链型,发展较好。三是注重品牌打造和使用。

调研显示,78.3%的企业注册自主品牌,其中时间较早的是1988年注册的邛崃文君牌和荥经塔山牌茶叶,61.5%的企业使用本地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使用最多的是蒙顶山茶和峨眉山茶。

好品牌助推茶企发展,四川有龙头带动。2023年5月,农业农村部公布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中,涉及茶叶生产的企业共85家,福建和四川均有11家上榜,数量并列全国第一。良好的产品加上受认可的品牌,四川茶产业和茶企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71.1%的企业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开发新产品,有效连接了生产和销售,大大激发了潜在的消费市场。74.7%的企业已建立完善的产品销售渠道网络,56.6%的企业通过淘宝、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宣传营销,产品销售更加高效便捷。

从“茗茶”到“名茶”,四川有“三缺”

品牌缺活力,品牌价值难以有效发挥。四川茶叶品牌整体呈现“多而散、小而弱”的特点,知名品牌缺乏,价值没得到有效发挥。据《2023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评估报告》显示,参评的141个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最大的为17.56亿元,平均值为3.24亿元;9个四川企业产品品牌价植最大值为4.83亿元,平均值为2.37亿元,差距较为明显。

分区域品牌价值来看,浙江占总品牌价值的比重为15.4%,福建为14.2%,四川仅为6.8%;品牌价值评估百强占比中,浙江占16%,福建占14%,四川仅占7%。该报告中入围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总价值为3116.98亿元,其中,西湖龙井、普洱茶和信阳毛尖分别以82.64亿元、82.21亿元和79.84亿元的品牌价值占据前三。

人才储备缺后劲,产业及品牌发展乏力。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更倾向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就业,更愿意从事互联网、金融等收入相对较高的行业,而非就业前景和回报相对较差的茶叶生产和制作行业,导致茶叶产业后继乏人。与此同时,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不少地区农业生产面临“一人难求”的境遇,茶叶生产及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较为缺乏。调研显示,55.4%的企业表示缺乏专业技能人才,41%的表示科研创新缺乏人才支撑。

宣传推广缺新意,品牌塑造难以成效。除少数龙头企业外,四川茶叶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实力较弱,自主宣传效果不佳。目前仍主要依托政府组织的宣传推介、会展活动等传统渠道进行宣传推广,消费场景、消费人群定位不准,缺乏品牌辨识度,宣传效果也不佳。

调查显示,41%的受访企业表示需进一步加强对茶叶品牌的宣传。从茶产业宣传来看,四川茶产业主要集中在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宣传环节力度不够。调研显示,81.9%的茶农(合作社)仅出售自家茶叶,参与茶叶采摘、制作体验、品茶鉴赏、餐饮服务、茶叶周边产品销售等文旅经营项目的不足20%,产业宣传不足导致品牌塑造成效不佳。

从“茗茶”到“名茶”,四川有“三路”

拓宽政策支持路,激发集群效应。政府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川茶品牌发展规划,出台茶产业基地建设、企业融资、科技投入、品牌推介、农旅融合等一揽子配套支持政策,为川茶品牌提供足够的政策保障。强化人才队伍规划,搭建多元人才合作供应和使用平台,引导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等建立合作机制,强化专业人才培育,共育川茶接班人。

走好资源整合路,培育拳头产品。坚持发展市场认可、具有地方优势的名优茶,推进茶产品深度开发,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打造知名度高、产品覆盖面宽、经济效益较显著的拳头产品。促进专合社、家庭农场、茶农成立茶产业化联合体,鼓励在茶叶管理、原料加工、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等方面有优势的企业或机构发挥各自优势组建企业集团,带动引领茶叶产业快速发展。建立健全茶叶产销协作体系,形成更加广泛的茶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产业发展共同体,促进“同质竞争”转为“合作共赢”。

拓宽文化营销路,塑造名茶形象。进一步讲好川茶品牌故事,将四川人文充分融入进川茶品牌建设,如具有四川特色的熊猫文化、红色文化等,提高川茶品牌形象的独特性,增强市场辨识度。进一步明晰品牌定位,锁定目标客户群,实施精准营销、服务,充分激发宣传实效。还可立足茶叶产地举办茶事活动或茶文化活动,如茶叶论坛、茶歌茶舞等,吸引消费者的参与和关注。

来源:四川省情

作者:林 俊 黄 依

来源: 四川省情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