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民俗>详细内容

【民俗】广元婚礼习俗‖伊国华

作者:伊国华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8-07 17:40:46 浏览次数:2681 【字体:

广元婚礼习俗

古人称婚姻为“终身大事”,可见婚姻在人生旅程中的重要性。现代人也认为婚姻是终身大事,所以家家办喜事都隆重热烈,都依礼成婚,不能马虎。

旧时,民间婚姻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开亲要“门当户对”,但严格遵循“同宗不婚,辈分不合、异父同母、异母同父不婚”的规矩。旧时的婚姻基本上是包办婚姻,由父母定下了终身,婚姻礼节很多,按“提亲”“小聘”“大聘”“纳吉”“度礼”“迎娶”的“六礼”程序进行。

提亲,以前称为说媒,苍溪人称为“合婚”,原广元人称为“许话”,剑阁人称为“提酒”,青川人称为“说亲”。男方中意于某女子时,央媒人(红叶)送礼物至女方家,表白意愿,女方如同意,即留下礼物,如不同意,即不收礼。联姻一般讲究门当户对,先要“三查六访,调查家史”,确认对方是清白人家,身体健康,品貌端庄,家教良好。再者,两家财产相当,同姓不婚(不同宗者例外),并视年龄、品貌等,骨血不能倒流(女子不能嫁舅父之子)。男女两家如无异议,即行议婚,开具生辰八字,请“算命先生”根据男女方出生的年、月、日、时天干地支“生辰八字”推算,相合者即议婚,双方可缔结婚姻,“八字”如有相克不合者,议婚中止。

小聘,多称为作揖、作定准揖、开庚等。合婚顺利后,男方即请媒人带上一定数量酒肉去女家认定婚约,男方送四色礼给女方,即正式订亲。大户人家礼物中有金银、首饰,各种衣料,化妆用品。此后,双方父母互通往来,互道“亲家”,但结婚前,男女不得见面往来。双方一面未见、一言未交而成婚的比喻为“隔口袋买猫”“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讨口子(乞丐)背背笐”,男女双方均无择偶的自由。

大聘,多称为过礼、捅毛香、问名等。女方开礼单,男方备米、麦、酒、肉和衣料、首饰等,邀请红叶陪同父子至女家拜认亲家、岳父母(干爹、干娘),女家宴请户族至亲品评男方送来的礼物。女方回赠男方自做的鞋、袜、腰带作为信物,但男女仍不能相见,直至迎娶才能晤面。

纳吉,多称为投贴写命。男方收到女方允贴后,富有之家,即以衣物、首饰、现金为主,贫家则备粮食酒肉、蒸馔等,由媒人送到女家,女家延请亲朋临场证礼,并将女子出生日期书于命帖,回呈男方作凭,同时回赠鞋帽及笔墨文具作回礼。

度礼,多称为请期、打期单、下期书。男方提出婚期,备上礼物,请红叶将一式二份红帖书送至女家,若无异议,将副本退回男方,男方再请算命先生根据女方“生庚帖子”择吉日,开期单,由媒人送往女家报期(结婚日期)。这期间,红叶往返商定女方要男方多少礼品,轿、马、运陪奁人员,单吹单打或双吹双打,彩旗迎接;男方要女方箱、柜、桌、椅、衣物、帐被等各多少陪奁。

迎娶,多称为亲迎、过酒席、娶亲、接亲、接新媳妇等,女方称打发女。这是子女家庭一生最重要的事情,因而办得十分隆重。完婚之时,男女家双方都要张灯结彩,吹唢呐,放鞭炮,宴嘉宾。谁家办喜事,都要贴对联贴“囍”字,传统对联比较严格,不但字句整齐,词性相对,还讲究上下联的词语平仄相反。横批一定有“洞房花烛”“抬头见喜”“天作之合”等。“囍”字是一个含义深厚的符号,人们一般把它念“双喜”。

迎娶前夕,女方请“命好”的妇女用丝线将出嫁女子脸上的汗毛绞净,并将眉修饰弯细,俗称“开脸”,并将长辫改为新妇发髻。也有在出嫁前,女方母亲规诫女儿婚前三日不吃饮食,要忌肚,实际是怕女儿在出嫁的路上找地方大小便。

广元境内很多地方有哭嫁的习俗,出嫁前夜,邀请女友或堂、表姐妹等前来陪伴哭嫁。哭嫁有固定的歌词。因婚姻皆由父母、媒妁包办,女儿不尽如意,以哭嫁发泄伤感心情,或哭诉离别娘亲之痛。虽为哭,也有固定的调式和韵律,可视为抒情小曲。如“短寿媒人油嘴狗,吃了这头吃那头,三寸之舌上下翻,哄得爹娘跟你走”。也有专哭兄嫂的,哭诉难分难舍的姑嫂之情,并嘱咐兄嫂以后多多孝敬父母。如果新娘的继父母虐待过自己,此时借机哭诉,出气报复。苍溪县文昌方向流行一首哭嫁歌,长达8000余言,亲朋谁到哭谁,哭诉平日的好处和离愁别恨,来宾便给钱以示别情。其实,哭嫁有哭、诉、吟、唱等形式,以唱为主,主要内容是表达对父母的惜别情、养育恩和兄妹手足情。也有女方伴哭女子和新娘围住一团啼哭,致使“娶亲娘子”认不出新娘,只得出钱陪礼,才放出新娘。

迎娶时,男方要请“红叶”“娶亲娘子”“押礼先生”,同抬花轿、吹唢呐等组成的迎亲队伍前往女家迎亲,“知客”在家中支应一切。“知客”是衣村婚宴时主家请的能说会道、料理一切的总管、主心骨。“知客”说礼言助兴,使帮忙者、客人及厨师们心中高兴。对帮忙者说:“油漆桌子亮又黑,我替主家招呼客。帮忙兄弟初来乍到,人人心灵手又巧。凳子有腿,椅子有靠,想坐自己坐,想喝自己倒。有百客,无百主,不要客气,自己动手,吃饱喝好。对接亲者说:“押礼先生,抬嫁兄弟,一路受苦,翻山越岭,道路不平,抬嫁流汗,没有怨言。主家房屋偏窄,桌椅不全,烟茶不及时,礼节未当先,司茶的,看客的,快倒茶,快敬烟”。女方娘家客人回应说:“阳光灿烂,鞭炮连天,多亏媒人穿针引线,结了这门亲眷。我们陪嫁少,见亲家无脸面。姑娘少见识,不会做针线,炒茶菜做饭不熟练,不会裁来不会剪。高档家具不会用,现代电器不会玩。还请公婆多指教,敬老爱幼两双全”。对厨师说:“烹饪师傅,手艺高强,薄切细切,盐味适当,有胡椒,有大香,各种调料巧配方。蒸煮炸炒,门门不挡,火候到家,十里闻香,赶了多少酒席,未喝过这种鲜汤。如此高手,远走云南四川,近走四镇八乡,客人吃得满意,定为全家争光。”

女方搭席“接路”,设“知客”酬应来宾。女方将全部嫁妆摆设堂前,让来宾观看,叫“摆礼”,然后向押礼先生逐一点清,并将礼单与箱柜的钥匙一并交与。临上轿前,女母先入花轿,抬转三圈,予以圆轿。时辰一到,女之兄或弟背出红绫覆面的新娘进入堂屋拜别祖先及亲人,新娘在堂屋门前回头撒一把筷子,以示离别,再由娶亲娘子搀扶上轿,新娘之童弟押轿,三声礼炮而行,其送亲者的轿、马、嫁妆随于轿后。

途中若遇见另一家娶亲,新娘要互换手帕或裤带,以示礼让,或双方轿夫逗乐“撞轿”。行至男家半里左右,鸣炮三响,新郎闻声相迎,行至轿前躬揖,返家门相候,花轿临门打住,女方给新郎大红布—幅,新鞋一双,佩穿后引至堂屋前落轿,急送礼钱给押轿人开锁,娶亲娘子扶新娘步入堂屋,与新郎并列,在礼炮、唢呐声中,知客高呼新郎新娘“一拜天地、二拜爹娘、夫妻相拜”。拜毕,新郎捧红烛前行,娶亲娘子扶新娘步入洞房。新郎揭去新娘“盖头”饮“交杯茶”或“交杯酒”,预示夫唱妇随,百年偕老。新床铺垫谷草要整把不打散,床竹笆要两扇合一,取“长命不散、无独有偶、和合成双”之意。新床铺四角要放袖子,新枕中要藏竹筷,以期“早生快生儿子”。

新婚之夜,广元境内大多有闹洞房的习俗,场面相当热闹。结婚第二天,新娘与新郎拜祖坟后,设“拜席”拜客,先由长辈开拜,寄语祝贺,次请亲朋受拜,新人闻声叩头,被拜者给予拜钱,后由其父母讲述家史和希望而收拜。

婚后第一个双日或三日男女同去女家,称为“回门”,近者当日返回男家,远者可在娘家过夜。新娘在婆家住3日后,再回娘家住9天,叫“住九”。“回门”到岳父家,吃汤圆、水饺,或用花椒面、辣椒面、盐、糖作馅,寓意婚后生活道路会遇到麻辣咸甜,夫妻要同舟共济,甘苦共尝。也有男方依次到女方家族五服内各家吃饺子,嫂子们或在个别饺子内包以辣椒面,专戏谑新郎,意在告诫新郎婚后如不善待妻子,娘家人绝不轻饶。

婚后第二天,男方还要待一天客,叫谢客。

在旧时,其他构婚方式还有:续小传宗,已婚不孕,男方再娶二房传宗接代;个别富豪之家婚后虽有子女,仍要再娶二房、三房、称为纳妾。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条例》颁布,规定男女结婚必须同到乡苏维埃政府或城市苏维埃政府登记。

1950年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施行,规定一夫一妻,废除多妻制,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废除包办婚姻制度。

1957年前,多数青年男女结婚都到当地人民政府办理结婚手续,但订婚、结婚程序大多沿袭旧俗;1957年后,男女自由恋爱程度有所提高,订婚期间男女双方可以往来。结婚时,大都由男方赠送一些衣物、鞋袜,女方陪些箱柜之类,再到政府机关领取结婚证书,随即举行简单的结婚仪式和宴请亲朋后即为法定夫妻,受婚姻法保护。1959年,四川省民政厅《关于宣传计划生育的通知》规定,男25周岁,女23周岁(机关、厂矿男27周岁,女25周岁方可结婚)。20世纪70年代,有的地方提倡集体婚礼,男女双方办理结婚证后,有关部门将婚期相同的青年男女邀到一处,由主婚人讲话,证婚人宣读结婚证,而后来宾或新婚夫妇自由讲话,即算结婚。

20世纪80年代后,婚姻习俗改变很大,青年男女大多自由恋爱。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已不多见。20世纪80年代初期,结婚时以有收音机、手表、自行车及全套家具为荣,后期则逐渐升格为以有彩色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高档消费品及新式套间房屋为荣,农村办婚事,多以放坝坝电影庆贺。

如今,青年男女结婚主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2020年制定、2021年1月1日施行的《民法典》登记结婚,婚礼程序抛弃了旧时婚礼中的糟粕,仅留取了精华的部分,由双方父母商订、征求儿女意愿后再共同遵照执行,举行结婚典礼。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伊国华

供稿:广元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