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民俗>详细内容

C视频丨人日游草堂:感受民俗活动背后的文化传承

来源:四川在线 发布时间:2024-02-16 22:00:03 浏览次数:329 【字体:

四川在线记者 成博 文/视频

“维公元二〇二四年,岁次甲辰,正月初七人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并社会各界人士,齐聚大雅堂前,谨具鲜花雅乐,敬祭诗圣杜甫先生之灵。”

2月16日,农历正月初七,杜甫草堂博物馆内人头攒动、游人如织,火红的灯笼与鲜艳的梅花,装点出浓浓的年节氛围。当天上午,一年一度的“人日祭拜诗圣”仪式在杜甫草堂大雅堂前庄重举行,将第十五届成都诗圣文化节引向高潮。

“人日祭拜诗圣”仪式现场。

“‘人日游草堂’作为一项四川省级非遗项目,其渊源可以追溯到杜甫与高适的人日唱和。自宋以来,每年文人墨客纷纷来到草堂祭拜诗圣杜甫。至清代,人日祭杜已成为成都的一大风俗。”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有关负责人介绍,1992年,杜甫草堂博物馆为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首倡恢复人日游草堂的活动,在秉承传统民俗文化特点的基础上,重在诗歌文化,将其打造成一场雅俗共赏的新春文化活动。

上午9时30分,在广大市民游客的注目下,祭祀队伍手持宫灯、净瓶、花枝和书卷等物缓缓步向大雅堂前,庄重有序地进行净手、洗礼、奠帛、礼祭、乐祭、舞祭等祭祀环节。10时前后,和煦的阳光透过树枝洒落在大雅堂前,主祭人、中国杜甫研究会会长、西南大学教授刘明华走上舞台、诵读祭文,并带领各界群众在司仪的唱礼声中向诗圣杜甫拜礼,表达对诗圣深深的敬意。

主祭人、中国杜甫研究会会长、西南大学教授刘明华诵读祭文。

“担任今年‘人日祭拜诗圣’仪式的主祭人,我很自豪,”仪式结束后,刘明华向记者展示了自己为参加此次活动创作的《草堂人日歌》。“‘草堂遗迹处处有,唯有浣花放异彩’,杜甫给成都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一千多年来,一代一代的成都人民,通过‘人日游草堂’这项活动,表达着他们对诗圣的深厚情感,这很了不起”。

在刘明华看来,“人日游草堂”是一场有关杜甫、有关文化的综合性的传承活动,“这是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化非常成功的案例,既祭祀诗圣杜甫,也通过雅集的形式促进诗歌创作,让广大民众更加了解杜甫、了解诗歌,热爱传统文化。”

“人日祭拜诗圣”仪式现场。

在《春夜喜雨》中,杜甫形容成都的春雨“润物细无声”,而对于广大的市民游客而言,杜甫所代表的诗歌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样润物无声。当天一早,市民罗佳卉就带着小学二年级的儿子来到杜甫草堂,这也是母子二人连续第二年“人日游草堂”。“今年儿子已经能背好几首杜诗了,再来看杜甫,又有新的收获。”在仪式开始前,罗佳卉和儿子专程去到工部祠,向杜甫塑像敬献了一枝梅花。“在纪念杜甫的同时,他也在接受着诗歌文化的熏陶。我希望每年都能和儿子在人日来草堂看一看”。

“人日祭拜诗圣”仪式现场。

“终于看到现场版了!“来自江苏扬州的游客吴女士,把杜甫草堂作为一家三口成都行的最后一站。“我和我丈夫都很喜欢杜甫的诗,以前也从网上看过人日祭祀,刚好今年春节一家人来成都旅行,我们就想着一定要在人日这天来草堂看看。”吴女士表示,现场的朗诵、歌舞,包括大家一起向杜甫塑像鞠躬,都让她非常感动,“杜甫非常关心百姓生活,百姓也始终铭记着这位伟大的诗人,哪怕过去了一千多年,杜甫的诗依然被传诵,真的很感动”。

(图据杜甫草堂博物馆)

来源: 四川在线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