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民俗>详细内容

【民俗文化】泸州传统民风民俗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3-02 15:11:31 浏览次数:362 【字体:

泸州传统民风民俗

民风民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也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形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由社会文化的差异而形成的行为规则之不同,称之为“俗”。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恰当地反映了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所谓民风民俗,包含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文化娱乐等主要内容。

在泸州盐茶古道这个特定的社会文化区域内,各个民族和谐相处,在特殊的自然条件和环境下,他们享受和传承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的生活文化,展示了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

泸州有39个少数民族,有15,193户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约1.5‰,占全省散杂居少数民族人口的约11%。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有他们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自古以来在泸州茶马古道上,传承,并发扬他们的风俗习惯而构成了本民族的民风民俗。

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泸州与西南地区乃至全国差不多,其中也有细微差别。例如泸州民间称春节为过年,一般从除夕至正月初五的6天左右。除夕这天,民间多张贴春联,悬挂彩灯,打扫居室、庭院,以示送旧迎新。除夕日,家家燃放爆竹,欢聚一堂“吃年饭”。备丰盛酒食,饭前先祭祖,饭后则向小孩发压岁钱;商家则“封斗称“敬财神”。农家烧渣滓、熏岩鹰、土蚕,为果树贴红纸等,称“喂年饭”。然后闭门“守岁”(农村叫守田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多合家收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以度除夕。

初一凌晨即起“烧子时香”,放鞭炮“接年”。早晨一定要吃汤圆,又叫“抢元宝”,每碗或4个6个、8个、12个不等,分别意为“四季发财”“六六大顺”“发发发发”“月月发财”。出户逢熟人必互相拜年,说吉祥祝福之话。午餐一般为面食,晚餐一般备素菜“红油菜”“青菜”,取“红红火火”“清清白白”之意。初六即“破五已过”,各行各业各干其事。元宵即正月十五“过大年”,主要在夜间舞龙灯、烧火龙、舞狮等。

年三十的米饭必须多做点,特别是在农村,最讲究这一习俗,寓意前一年种出来的庄稼能吃到第二年,让子子孙孙年年都有余粮的意味。另外、家中装米的坛在年三十的时候必须把米装满,表示到年底了稻谷都还是满仓,他们的勤劳得到了丰厚回报。

正月初一,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能扫地,第一是把财气扫走了,第二如果初一天扫地,那这一年将会有做不完的事。

泸州盐茶古道上的民风民俗,还包括民间歌舞戏曲、剪纸石雕根艺、美食传统技法、各种风味小吃、独特的婚丧嫁娶等。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泸州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