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民俗>详细内容

刘志文 ‖ 世界环境日

作者:刘志文 来源:四川年鉴社 发布时间:2019-06-05 10:41:39 浏览次数:613 【字体: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它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每年6月5日选择一个成员国举行“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及表彰“全球500佳”,并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世界环境日”主题,总称世界环境保护日。



 一、由 来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逐渐为国际社会所关注。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会议讨论了当代世界的环境问题,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及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提出“为了这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环境!”“只有一个地球!”等口号。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标志着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出席会议的113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名代表建议将大会开幕日定为“世界环境日”。1972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斯德哥尔摩会议的建议,决定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并确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要求联合国机构和世界各国政府、团体在每年6月5日前后举行保护环境、反对公害的各类活动。

 中国代表团积极参与了上述宣言的起草工作,并在会上提出了经周恩来总理审定的中国政府关于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二、设置目的和意义

 为引导和鼓励全世界人民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提醒全世界注意地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第27届联合国大会设立了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要在每年的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提醒全世界注意全球环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造福子孙后代共同努力”。

 地球是人类和其他物种的共同家园,然而由于人类常常采取乱砍滥伐、竭泽而渔等不良发展方式,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大大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正使生态系统滑向不可恢复的临界点,如果地球生态系统最终发生不可挽回的恶化,人类文明赖以存在的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将不复存在。世界环境日的意义在于2019年世界环境日将由中国主办,主场活动设在杭州。

三、保护环境  中国在行动 四川在行动

 我国历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

 改革开放以后,在一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同时,一面推动建设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党的十六大以后形成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了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6年3月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首次提出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号召;在同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中央正式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015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明确建立环保督察机制,并提出重点督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的情况。

 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自2015年12月启动以来,经过两年努力、分四批实现对31省份的督察全覆盖,2018年5月和10月分两批对全国20个省份开展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完成了中央确定的目标任务。

 在2019年1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全年要做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等12方面的工作,在年内启动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2018年12月31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向上海、江苏、重庆、四川等11个省(市)印发《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底,长江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的国控断面比例达到85%以上,长江经济带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控制比例达90%以上”等目标。

 四川地处长江上游,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重要省份。四川也是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是全国三大林区之一,加大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是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核心内容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四川进行大规模天然林采伐发展了多年木材经济,既为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又使四川出现了森林资源危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改革开放后,四川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猛推进,消耗了大量能源和资源,环境承载压力也越来越大。

 为此,历届省委省政府在推动各项建设和发展的同时,既注重资源节约与综和利用,也十分注重保护环境和生态建设。

 1989年3月,四川省绿化委员会召开第九次全体(扩大)会议,首次提出“绿化全川”的奋斗目标,讨论修订了15年绿化四川省的造林规划。随后,四川相继启动实施长江防护林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城乡绿化等工程,并明确提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目标。

 1989—2015年,四川全省累计实施造林2亿余亩,实施森林经营5000余万亩;到2015年末,全省森林面积增加1亿余亩,森林覆盖率由1989年的19.21%增加到的36.02%。每年流入长江的泥沙量较1989年减少3亿余吨。1998年9月1日,四川率先在全国启动天保工程,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对2.6亿亩森林进行长年管护,加强森林管护和植被恢复。

 2004年,获省人民政府授权,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四川省林业厅发布《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提出了“到2020年,全省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得到优先保护,物种多样性丧失趋势得到明显遏制;生态系统退化、破坏区域得到有效恢复,关键生态系统、遗传多样性的丰富度得到保持”等战略目标。

 2015年11月,四川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在时隔26年之后,再次作出“大规模绿化全川”的决定。

 2016年6月28日,四川省绿委会印发《大规模绿化全川 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总体规划(2016—2020年)》,新一轮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启动。

 2016年9月,省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土绿化覆盖率70%、林木覆盖率50%、森林覆盖率40%”的目标,提出实施“重点工程造林行动、长江廊道造林行动、森林质量提升行动、草原生态修复行动、荒漠生态治理行动、森林城市建设行动、绿色家园建设行动、多彩通道建设行动和生态成果保护行动”等9大重点任务。

 近些年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土壤、水、大气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和节能减排、清洁资源开发利用等行动,特别是2017年配合中央环保督察加大了对环保违法违规行为的检查整治力度,环境面貌和整体质量有较大程度改善。

 截至2016年底,全省建成各类林业自然保护区123个,保护面积1.17亿亩。

 截至2017年底,四川共完成营造林面积10273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032万亩、封山育林5448万亩、飞播造林1067万亩、森林抚育1677万亩、人工促进天然更新49万亩。

 通过天保工程等林业建设,到2017年末,四川森林面积由1997年的1.7亿亩增加到2.7亿亩,森林蓄积量由14.5亿立方米增加到18.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24.23%提高到38.03%。

龙泉湖航拍图(图片来源:中新网)

绿(图片来源:乡约都江堰)


来源: 四川年鉴社
终审:朱丹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