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人物>详细内容

【人物】川剧的莎士比亚:刘怀叙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4-17 10:19:32 浏览次数: 【字体:

川剧的莎士比亚:刘怀叙

刘怀叙(1879—1948),又作刘怀绪,名善照,四川南充东观场(今南充市高坪区东观镇)人,民国时期著名川剧作家,被誉为“川剧的莎士比亚”。

刘怀叙自幼随父学文,少年时代嗓音圆润,喜爱川剧,坐唱“玩友”,颇受欢迎。14岁时,向著名川剧演员杨松亭学技艺,同时兼学古乐府。他的川刷技艺,尤工于塑造人物形象,其“昆、高、胡、弹、灯”五大声腔的唱工,深受川中艺人推崇和观众赞赏,获得“刘派”美称。他在《空城计》中扮演诸葛亮,显得儒雅、镇静,独具特色,观众称妙,被誉为“活孔明”,名震川北。但他常以“学无止境,艺无尽头”“内行传诀窍,外行点穴道”自勉。

民国十二年(1923),南充驻军何光烈慕刘之名,礼聘为“川北戏剧改良社”(后改“新民讲演团”)主教,他在川剧教学中强调教艺育人,使一批后起之秀蔚然成才,著名川剧演员吴晓雷、张小溪、刘小扬、邱小秋、萧晓康等都是他的弟子。新民讲演团上演他早期的剧作《枪毙田玉成》《黑化大观》《痴儿配》《庸医鉴》《糟糠之妻》等现代戏,很受观众欢迎。

1925年,因军阀混战,新民讲演团的主要演员亦多分散,刘怀叙奔波各地均不如意,又返南充向名医马秉权学医。数年间,医学造诣渐深,与南充名医杨伯佐、张德光、何功普、杨仲徒等齐名。在行医期间,他对穷苦病员不仅不收诊费,还要赠送药物。他说:“这是医生济世救人的天职”。在此期间,继续编写川剧现代戏,剧本寄重庆“又新川剧团”公演。

1934年秋,成都“又新川剧团”聘其为新戏编导。1937年,郭沫若随上海影人剧团来蓉演出,刘怀叙倡导川剧演员向“影人”学习,并举行联欢晚会。影坛明星赵丹、白杨、谢添、施超等观看了他创作的川剧,赞不绝口。郭沫若为其亲笔题写“川剧创作家刘怀叙先生”。

刘怀叙一生创作的川剧时装戏达140多本,被誉为“川剧的莎士比亚”。早期代表作有《哀鸿》《三千难民》《奇女传》《糟糠之妻》《庸医鉴》等。1932至1936年间,是他创作的高峰时期。揭露社会黑暗,揭示军阀权贵罪恶本质的剧作有:《是谁害了她》《东鳞西爪》《药》《永不凋谢的青松》《断鸿零雁》等,字字血,声声泪,控诉了旧制度、旧政权的罪恶。

抗日战争时期,刘怀叙以抗日英雄人物为剧作的中心题材,其代表作有《卢沟桥头姊妹花》《滕城殉国》《独脚将军》《乞儿爱国》《自残》等时装戏。这些剧作对激发广大人民抗战热情、坚定抗战必胜信念,起了较大作用。

图片来源:重庆日报

刘怀叙对古琴和三弦的演奏技艺亦有较深造诣,人称“川北圣手”,曾于成都音专担任过古乐教师。成都广播电台曾多次请他播演《平沙落雁》《梅花三弄》《梧叶舞秋风》等古曲。

1936年,上海音乐学会主办古乐演奏晚会,他上台表演,广大观众为之倾倒。

1938年,日机轰炸成渝,演出遭受影响,他偕妻贺氏返回故里。为慰劳抗日将士,他约集东观文艺界人士,组织募捐演出,其女也登台演出。

1942年夏,他出家削发为僧,住于东观寺。除整理旧作140多个外,还筹备川剧未来发展计划,闲时也给人治病。

抗战胜利喜讯传来,他欣喜若狂,又受聘于成都新又新大舞台,脱去袈裟,重着剧袍。因积劳成疾,1947年冬,刘怀叙在重庆去世,享年68岁。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南充市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