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4位科学家入选新增两院院士名单!核动力、载人航天、国家重大任务……是他们研究领域的关键词
四川在线记者 熊筱伟 朱雪黎 寇敏芳
11月22日,中国自然科学界、工程科学技术界的最高学术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分别迎来了一批新成员。
当日中科院公布了64名新增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名单,其中也有两位来自在川单位,分别是来自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直属单位——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的林海青,入选数学物理学部;以及来自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蒙大桥,入选技术科学部。
几乎同时,中国工程院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选结果,共75位科学家当选工程院院士。其中有两位来自在川单位,他们分别是来自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的罗琦,入选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以及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的罗先刚,入选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林海青:
带领团队开展计算科学研究,为国防安全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根据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官方网站,林海青现任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他的学术之路,遵循着大批科学精英的成长路径:国内名校—出国留学—国外开展研究—回国发展。根据公开信息,他1978年3月入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81年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1983年在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获得理学硕士学位,1987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分别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美国伊利诺伊香槟分校进行研究工作。1995年8月起在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历任副教授、教授,2003至2010担任系主任。2009年8月组建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任讲座教授、中心主任至今。
根据官网介绍,2009年林海青通过“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回国,用他多年在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形成的学术视野和科研管理经验,创建了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十年来,该中心在林海青教授孜孜不倦的努力下,在人才引进和培养、基础科学研究和发展、国际交流和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效,逐步在海内外有了知名度和影响力,成为了一个一流的开展计算科学及相关学科交叉研究的国际化平台,为我国国防安全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公开信息显示,林海青主要从事凝聚态物性理论和相关的计算物理研究。主要学术贡献包括:1、预言相分离是强关联系统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并为实验所验证;2、发现了量子相变与量子纠缠之间的定量关系,从量子信息角度给出以纠缠刻画量子相变新方法;3、研究了光诱导激发对纳米体系尺寸和空间构型的依赖性,得到的理论结果为实验所验证,并进一步推动了实验工作。
蒙大桥:
供职于我国唯一的核武器研制生产事业单位,长期从事特种材料相容性技术研究及部件研制工作
新晋中科院院士蒙大桥的公开资料寥寥无几。记者向省科技厅确认,他供职于国家计划单列的我国唯一的核武器研制生产事业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根据2015年在某学术期刊上发布的文章显示,蒙大桥时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总工程师。他1980年参加工作,长期从事特种材料相容性技术研究及部件研制工作,在特种材料腐蚀与老化机理、特种材料连接技术及氚化学与氚工艺等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是我国特种材料与工艺技术领域学术带头人之一。蒙大桥研究员求实创新,拼搏奉献,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等多项国家重要奖项。
罗琦:
长期从事核动力研发设计,由他任院长的单位是“华龙一号”重要的研发基地
根据公开信息,罗琦出生于1967年9月,四川富顺人。他是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院长,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项目总设计师,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军用核动力技术预研专业组组长,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国防科技工业核动力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国家能源反应堆及先进核燃料元件研发中心主任。
罗琦长期从事核动力研发设计工作,致力我国核电发展的“中国创造”。先后发表论文26篇,专利20余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1),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5),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4项(3项排名第1),个人一等功和个人二等功各1次,中国杰出质量人奖。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央企业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华龙一号”是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而罗琦恰好是研发基地之一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院长在接受官方媒体的采访中,罗琦表示,“华龙一号”是我们自己的技术,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另外我们全部都是中国制造,经济性也比较好,再加上“华龙一号”先进性、安全性都达到了国际最严的标准要求,达到了国际一流的水平,所以我们的竞争力在国际上是非常强有力的。
罗先刚:
研究项目成功解决了载人航天、激光束控制、空间成像等19项国家重大任务中的技术难题
根据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官方网站,罗先刚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光学学会、美国光学学会、国际光学工程学会等学会会士。
其研究领域主要是微纳光学、亚波长电磁学、结构功能材料、仿生光子和轻小型光学器件及系统等。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周光召杰出青年基础科学奖等。
根据四川省委统战部官网,罗先刚和同事完成的技术发明类项目《超构表面电磁功能器件原理、方法及应用》获2015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该项目基于超构表面结构发明了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磁调控原理、方法和技术,突破了传统技术原理瓶颈,发明了一系列新型电磁功能器件,主要技术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该项目获发明专利79项,发表SCI论文180余篇,得到40余位国外院士及学会Fellow在内的国际同行引用3600余次,被评价为变革性、替代性技术。项目成功解决了载人航天、激光束控制、空间成像等19项国家重大任务中的技术难题,促进了我国战略高技术和国防科技进步。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