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3-04-25 09:14:25

四川历史名人系列│ 一部《三国志》 千秋良史才

作者:蒲建宇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6-18 15:54:00 浏览次数:1178 【字体:

编者按2017年7月12日,首批四川历史名人名单正式公布, 大禹、李冰、落下闳、扬雄、诸葛亮、武则天、李白、杜甫、苏轼、杨慎10位历史名人入选。 2020年6月8日,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名单出炉,文翁、司马相如、陈寿、常璩、陈子昂、薛涛、格萨尔王、张栻、秦九韶、李调元10位历史名人入选。

2020年6月10日起,“四川省情网”及“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微信公众号、人民号、澎湃号、头条号、搜狐号、企鹅号)陆续推出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组织撰写的2批20位四川历史名人系列文章,敬请关注,并欢迎在文尾“写留言”处留下您的读后感言!

四川历史名人系列文章之四

一部《三国志》 千秋良史才

蒲建宇

“三国文化,天下之奇观也。岁月不居,悠悠两千载而影响;流风所被,浩浩八万里而播远。气势恢弘,精核博赡;义理深厚,包罗万端。唐三千,宋八百,歌舞楼台三国戏;武侯祠,关帝庙,高风亮节天地间。可以安邦国,可以为商战;可以兴外交,可以善谋算。嗟乎,一物而兼众美,求其正,溯其源,则非陈寿之《三国志》莫属焉。”四川南充西河右岸,辞赋家何开四所作《三国源赋》刻立墙上,“三国之源,万古流芳;陈寿业绩,百代彪炳。”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一颗极其耀眼的璀璨明星,三国文化的源头正是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以一人之力钩沉史迹,千秋信史之上,陈寿厥功至伟!

蜀汉建兴十一年(公元233年),陈寿出生于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彼时,刘备、关羽、张飞、曹操等叱咤三国的名人早已离世。一年后,诸葛亮也病逝于五丈原,三国争霸时代逐渐步入尾声。

陈寿少年时就非常好学,《华阳国志·后贤志·陈寿传》记载他“聪警敏识,属文富艳”。蜀汉延熙十三年(公元250年)左右,陈寿到成都入太学,拜在同乡大儒谯周门下,主要学习《尚书》《春秋三传》,特别精研《史记》《汉书》。同学们把他比为孔子门下“十哲”中最熟悉古代文献的子游、子夏。(《晋书·文立传》:“门人以立为颜回,陈寿、李虔为游夏,罗宪为子贡。”)

公元263年,陈寿刚过而立之年,刘禅出降、蜀汉灭亡。他留在故乡,闲居家中,埋头读书,造诣日深。为宏扬乡邦优秀文化遗产,撰著《益部耆旧传》10篇。该书记载了上起先汉,下终晋世,前后三、四百年间益部名人数百人。这部书深受司马炎嘉赞,“武帝善之”“武帝慕其才”。大书法家王献之竟不辞劳笔将全篇手书一遍,当作珍物赠与友人,留书《益部帖》。地方志鼻祖常璩不仅盛誉该书可与《史记》《汉书》媲美,而且著《华阳国志》时多取法取材于此。其后常宽著《续益部耆旧传》也沿袭其体系,裴松之注《三国志》、郦道元作《水经注》、徐坚辑《初学记》以及宋编《太平御览》等等,都曾大量征引该书以注补旧史之阙,或增广旧闻轶事。

南充陈寿旧居万卷楼(图片来源:川报观察)

晋泰始元年(公元265年),司马炎建晋。陈寿被荐贤,在西晋政权中任巴西中正、著作郎等官职。期间,写出《古国志》50篇、《官司论》7篇,以及《释讳》《广国论》等著作,还受命整理编辑《诸葛亮故事集》24篇。可惜这些书后来都同《益部耆旧传》一起,在历史长河中亡佚了。

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西晋灭吴,三国归晋,百年乱世,再趋一统。此时,陈寿48岁,正适合对百年历史作一总结。当三国的书籍、档案运归都城时,他正在洛阳任著作郎,编撰《三国志》的设想真正成为可能。从整理资料、实地考察,到最后撰写成书,陈寿可谓“十年磨一剑”。太康十年(公元289年),《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总共65卷、36.7万字的皇皇巨著横空出世。《三国志》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并且在传承汉代史学传统的基础上,首创纪传体断代国别史体例体裁,以新的范式书写了三国时代复杂多变的历史风云画卷。

《三国志》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合称“前四史”,素来受到历代朝臣与史家的赞赏与重视。裴松之在《上三国志注表》中说:“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佳史。”刘勰在《文心雕龙•史传》中说:“及魏代三雄,记传互出。《阳秋》《魏略》之属,《江表》《吴录》之类,或激抗难征,或疏阔寡要。唯陈寿《三志》,文质辨洽,荀、张比之于迁、固,非妄誉也。”房玄龄等人撰写的《晋书》中也对陈寿大加赞赏:“丘明既没,班马迭兴,奋鸿笔于西京,骋直辞于东观。自斯以降,分明竞爽,可以继明先典者,陈寿得之乎。”

陈寿因《三国志》而备受赞誉,却也因为秉笔直书而得罪了很多当世的权贵,晚年屡次被贬,始终郁郁而不得志。公元297年,65岁的陈寿没能赶回故乡南充,病死在都城洛阳。而《三国志》与前三史一样,都是私人修史,虽然“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晋书·陈寿传》),但陈寿一直将书收藏在家中,尚未广泛传播。直到梁州大中正、尚书郎范頵等上表:“故治书侍御史陈寿作《三国志》,辞多劝诫,明乎得失,有益风化,虽文艳不若相如,而质直过之,愿垂采录。”晋惠帝采纳后,《三国志》终获正统史书地位,流传于世。

不过陈寿一定不会想到,他在历史的长河中摘取下来的这段历史在1700多年后不仅被中国人奉为经典,更进而影响着这个世界,《三国志》中所体现出来的智慧与谋略现今被世界各国的人们广泛应用在政治、军事、商业等各个领域。并被改编成小说、戏剧、电影,甚至漫画与游戏,在这个世界更为广泛的传播着。一部《三国志》,千年英雄魂,展现了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最壮美的篇章。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引用《三国志》中的“金句”,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收到了“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效果。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一语,用以说明我们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同时引用“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之句,用以说明党和人民事业要不断发展,就要把各方面人才更好使用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以上两句分别出自《三国志•吴书•孙奋传》和《三国志•蜀书•董允传》。

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一语,指出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不应让文明差异成为冲突的根源,而应使其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此句出自《三国志•魏书•夏侯玄传》。

在讲述国家关系时,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中的“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一语,指出要站得高,看得远,锲而不舍,排除万难,推动两国关系沿着正确方向走稳、走实、走远。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蒲建宇(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综合处)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