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2023-04-25 09:14:25

薛涛校书郎官职考辨 ‖ 汪辉秀

作者:汪辉秀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07-28 14:42:51 浏览次数:1288 【字体: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0年第5期“四川历史名人”专刊

薛涛校书郎官职考辨

汪辉秀

薛涛(781-832),字洪度,唐代著名女诗人。她和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与李冶、鱼玄机并称“唐代三大女诗人”。薛涛一生赋诗40余年,有诗500首,归于《锦江集》,留存诗作93首,是中国古代留存诗作最多的女诗人。在诗歌数量、题材、思想内容和艺术水平上,薛涛都远远超过唐代其他女诗人,堪称“唐代第一女诗人”。在文学、书法、经营才能甚至政治见识上,薛涛都远超卓文君、花蕊夫人和黄娥,堪称“巴蜀第一才女”。

薛涛不仅工为诗、精翰墨,还创制了风行一时、流传千载的薛涛笺,发起并引领形成了中国千年诗笺文化。因为诗歌,她和李清照齐名:“唐诗宋词,南有薛涛,北有李清照”;因为薛涛笺,她和杜甫比肩:“自有浣笺留韵,不防关于薛涛生年,学界有公元763年、768年、770年、781年等几种观点。根据相关考证,笔者更倾向于刘天文先生提出的“薛涛生于公元781年”这种观点。

成都市望江楼公园

此观点最先由成都薛涛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谢天开教授提出诗让杜陵多。”杜甫以诗胜,薛涛因笺名。薛涛之所以能有此成就与地位,除了她本身文采风流、多才多艺,具有“苍苍劲节奇”的高洁品质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受到文人士大夫的认可外,还得益于她的“校书郎”官身。而薛涛的“校书郎”官职,与韦皋和武元衡这两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有很大关系。

沦入乐籍与脱籍为良

韦皋既是薛涛的伯乐,也曾让薛涛遭受巨大的精神摧残。薛涛祖籍长安,生于成都,本是官家小姐,父亲薛郧去世后随母亲孀居成都郊外。因家道中落、生活困顿,她经常出入诗酒饮宴场合靠自己的才艺谋生;及笄之后,她被川主韦皋征召入幕府侍酒赋诗,沦入乐籍。薛涛入乐 后,属于官妓,归成都府乐营管理,主要任务是承应官差、陪席献艺。薛涛工为诗、精翰墨,文学和书法造诣都颇深,而且能歌善舞、青春貌美、谈吐风雅,才智、谈吐、技艺和容貌皆是上上之选,轻易就在一众乐籍女子中脱颖而出,经常被选派参加剑南西川的高端诗酒饮宴场合,“侍酒赋诗”,接待剑南西川(即外地入蜀)的高官名士。薛涛才思敏捷,反应机敏,言谑之间,立有酬对,在与文人官员们的诗酒唱和中十分受欢迎,受到文人雅士的赞美、喜爱甚至倾慕,成为最著名的西川乐伎。

成都市望江楼公园内的薛涛纪念馆

薛涛“容色艳丽,才调尤佳”,深得韦皋喜爱,受到出入剑南西川的文人墨客追捧,渐渐得意忘形、恣意张扬、恃才傲物起来,因而触怒韦皋,被罚赴松州。身为西川官妓,薛涛的生死荣辱皆掌于川主韦皋之手。作为一名获罪被遣的乐籍女子,要想在强权压制下生存,金刚怒目式的犯颜直对显然无济于事,此时薛涛只能委曲求全,三度向韦皋献诗陈情,最终得返成都。

被罚赴边的惨痛教训,使薛涛看清了权贵的真面目,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官妓身份的危害。回到成都后不久,通过巧妙周旋,薛涛脱离了乐籍,就此摆脱官妓身份的沉重枷锁,重新获得良民身份,为她以后成为大唐第一位女校书郎铺平了道路。

韦皋奏报薛涛为校书郎

脱离乐籍后,薛涛隐居浣花溪畔。但时人十分倾慕才女,西川文坛、政坛甚至往来成都的达官显贵都希望惊才绝艳的薛涛能够回归;怒气已消的韦皋也深感没有薛涛,很多事情处理起来不再得心应手,于是聘请薛涛入西川幕府担任幕职,并“意以校书郎奏请之”。

校书郎,顾名思义,是校勘、整理图书典籍的官员。唐代秘书省、集贤殿、司经局、弘文馆、崇文馆5馆,皆有校书郎之职。校书郎是唐代中央基层文官之一,官阶自从九品下阶到正九品上阶,品阶虽低,任职要求却高,除授校书郎官职的一般都是及第进士中的佼佼者或制举登科的“非常之才”。校书郎属于清官序列,职务清闲,待遇优厚,升迁快速,前途光明,被唐人视为“文士起家之良选”,社会地位和认可度都很高,“非贡举高第,或书判超绝,或志行清洁的不轻授”。薛涛能被奏报为校书郎,表明韦皋对薛涛的认可度颇高,认为薛涛才华过人、出类拔萃。

成都市望江楼公园内的薛涛井

校书郎是唐代中央基层文官之一,任职不出长安、洛阳两京,身处剑南西川的薛涛又因何被奏报为校书郎呢?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局面逐渐形成,藩镇节度使拥有很大的用人自主权,他们自为方镇节度使幕府府主(又称幕主),自行聘任僚佐担任幕府职务。中唐时期,方镇节度使府主任用幕僚的一般程序是先聘后奏。按照程序,西川幕府府主韦皋聘请薛涛入幕府,薛涛应辟入幕,韦皋旋即让她担任某幕职。随后,韦皋表奏朝廷,报请朝廷授予薛涛校书郎官职。

唐代的幕职有副使、行军司马、判官、掌书记、参谋、推官、巡官、衙推、随军、要籍、驱使、随机、逐要等。在方镇使府幕职中,没有“校书郎”一职。很明显,“校书郎”不是薛涛的幕府实职,而只是官衔,这种官衔曰“朝衔”。

唐代选官之权高度集中,五品以上官员由宰相考核,六品以下官员由吏部考核。天下众多的六品以下官员的考核皆掌于吏部几人之手,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循资格、不论贤愚、论资排辈等很多弊端。广大士人入仕十分困难,进阶升迁也很缓慢;而方镇使府厚礼延聘幕僚,待之以宾主之礼,且入幕后能从事实职增加才干以备升迁,故而大量士人入幕担任幕职。方镇使府幕职成为国家正式官吏体系的有力补充。但幕职毕竟不是朝职,方镇幕僚若要入朝为官,幕职与朝职之间存在转换障碍。为表明僚佐的政治身份和迁官资历,幕主通常会给幕僚奏请朝衔或宪衔。朝衔是校书郎、县令、县尉等朝官官衔,宪衔是监察御史、左拾遗等监察机构官职官衔。很明显,薛涛的校书郎官职不是实职,而只是韦皋为薛涛奏报的朝衔,用以表示薛涛的政治身份和迁官资历。

根据在幕府中的地位,幕职大致可以分为4个等次。其中,诸使副使、行军司马、判官为上佐;节度掌书记、参谋、观察使支使次之;推官、巡官为下佐;衙推、随军、要籍、驱使、随机、逐要等则为非正式幕职。通常,只有正式幕职才带朝衔或宪衔。韦皋有意奏报薛涛为校书郎,表明韦皋委任薛涛担任的是巡官以上的正式幕职,所以才会奏报朝廷授予薛涛校书郎朝衔。

成都市望江楼公园内薛涛制笺图石刻画

监军阻止奏报薛涛为校书郎

按照规定,方镇节度使幕府校书郎任满3年即可升迁,而且,其升迁还处于清官序列升迁“快车道”。元稹、白居易、段文昌、令狐楚、王播、杜牧、段成式等入仕之初的官职都曾是校书郎或校书郎朝衔,之后其中的佼佼者逐渐平步青云、出将入相。似乎,一条金光大道摆在了薛涛面前。

可是,对于韦皋奏报薛涛为校书郎一事,“护军曰‘不可’,遂止。”

“护军”,或为“护军常侍”,即监军;又或是韦皋奏报薛涛为校书郎时的西川监军后来当了“护军中尉”,所以后世在记载此事时称之为“护军”。

中唐以后,宦官专权十分严重,他们在中央掌管禁军,在地方担任监军,监控藩镇,并掌管军备物资的调配,权势极大。作为皇帝的代言人,监军监视藩镇动态,节制节度使行为,监督节度使是否赏罚分明、有无违法乱纪情况,相当于藩镇二号人物。何况,剑南西川西有吐蕃、南有南诏,乃是边疆型的藩镇,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西川监军历来都由深受皇帝信任的宦官担任。因此,韦皋虽然贵为“川主”,但也不能不采纳监军“曰不可”的意见。韦皋奏报薛涛为校书郎之事就此搁浅。

浣笺亭—唐代制笺文化陈列馆

武元衡奏报薛涛为校书郎

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十月,大唐宰相武元衡出为剑南西川节度使,途经嘉陵驿时写下《题嘉陵驿诗》。

悠悠风旆绕山川,山驿空濛雨似烟。路半嘉陵头已白,蜀门西更上青天。

武元衡在诗中描述了西川道路难行,自己年事已高,在风雨中行蜀道更加艰险,暗指治理西川非常有难度,自己没有信心收拾剑南西川的烂摊子。

这时的剑南西川,刚刚经历了刘辟叛乱,旋即又被高崇文收刮一空、满目疮痍。更为重要的是,协助府主治理西川的幕府僚佐也人才零落。根据戴伟华《唐方镇文职僚佐考》考证,韦皋镇蜀20年,西川幕府有王纬、独孤良弼、

司空曙、刘辟、段文昌、房式、王良士、卢士玫等僚佐34人;韦皋暴卒后,副使刘辟为留后,得镇即反。原韦皋幕中僚佐大都离去(或已故去),而房式、符载、卢文若、王良士、卢士玫、韦乾度、独孤密、段文昌等11人仍在刘辟幕中(或于幕中任职或摄州县官职)。及刘辟叛乱失败,其幕僚或被问罪,或流落他镇,皆不在继任节度使高崇文幕中。高崇文幕中有记载的文职僚佐只有宋君平、刘颇、郑宗经、萧祜4人,而韦皋和刘辟时期的幕僚几乎不存a。唯有薛涛,因是女官,虽不曾被正史列传,但其实一直坚守在西川幕府。高崇文镇蜀时,薛涛有诗《贼平后上高相公》盛赞高崇文平定刘辟叛乱的功劳。武元衡镇蜀时,她已担任西川幕职数年,并经历了韦皋、刘辟、高崇文三任节度使,她深知西川政务民情,并对西川怀有深厚感情,将西川的和平稳定发展视作自己的责任。她很希望武元衡能够收拾好剑南西川的大好山川,听闻武元衡《题嘉陵驿诗》表现出对赴任西川的忧虑彷徨,作为西川幕府现存的几个幕僚之一,薛涛挺身而出,向忧心忡忡的新任幕主武元衡献诗《续嘉陵驿诗献武相国》,大胆建言。

蜀门西更上青天,强为公歌《蜀国弦》。卓氏长卿称士女,锦江玉垒献山川。第一句诗“蜀门西更上青天”续接武元衡《题嘉陵驿诗》最后一句,后面3句诗画风陡然一变,热情歌颂起剑南西川的才子佳人、名山大川,盛赞西川人杰地灵、山川秀丽。《续嘉陵驿诗献武相国》与武元衡《题嘉陵驿诗》中无奈彷徨的心理不同,既表达了薛涛对西川人物山川的自豪与赞美,又表达了对新任西川节度使的劝慰、欢迎之意。如果她不是西川幕府的正式幕职官员,以平民女子身份,恐怕是不敢续接新任川主、大唐宰相武元衡的《题嘉陵驿》诗的。这时的薛涛,显然是作为西川幕府的代表欢迎新上任的府主武元衡的。

枇杷门巷

武元衡到任后的接风洗尘宴、武元衡初次宴请西川官场的盛宴,薛涛都曾列席其中,还有诗《上川主武元衡相国(二首)》献给武元衡,并在诗中以宾主之礼称武元衡为“东阁”。很明显,武元衡初到剑南西川,薛涛就已经在西川幕府任职。

武元衡知人善任,爱惜人才。他十分欣赏薛涛的勇于担当、才华过人、能力出众,遂向朝廷奏报薛涛为校书郎。中晚唐时期,对于藩镇用人,朝廷“敕授”的确行使了最后的定夺之权,只是一般情况下,朝廷都不会加以干涉。韦皋奏报薛涛为校书郎时,奏报未及上奏就因监军反对而中止,薛涛相当于是西川幕府没有官身的白身幕僚。武元衡带宰相衔出使西川后,治蜀有功,并深受唐宪宗器重。他奏报薛涛为校书郎,朝廷应当是批准的。因此,与武元衡唱和颇多的诗人王建才会称薛涛为“校书”“女校书”。如他的《寄蜀中薛涛校书》写道: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

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此外,薛涛诗《送卢员外》《摩诃池赠萧中丞》都表明薛涛十分感念武元衡知遇之恩,这也印证了武元衡奏报薛涛为校书郎并被朝廷实授。

《送卢员外》写道:

玉垒山前风雪夜,锦官城外别离魂。

信陵公子如相问,长向夷门感旧恩。

卢员外,指卢士玫,山东人,曾在剑南西川韦皋幕、刘辟幕、武元衡幕中任职。元和初,在剑南西川节度使武元衡幕府以文儒进为吏部员外郎。卢士玫和薛涛一样,都曾辅佐韦皋,还经历过刘辟叛乱祸害西川,而且都是在武元衡幕中得到提升(薛涛是被实授为“校书郎”朝衔,卢士玫则是被推荐入朝,担任吏部员外郎)。薛涛和卢士玫相交多年,有许多共同经历,并且都很感激已经回朝任宰相的武元衡。所以,卢士玫入京,薛涛才会在送别他的诗中用宾主相得成就大事的信陵君魏无忌和侯赢比喻武元衡和自己,请卢士玫代为转达对武元衡的无限感激之情。

元和十年(815),武元衡被刺身亡,时李夷简镇蜀。薛涛作诗《摩诃池赠萧中丞》,怀念恩主武元衡:

昔以多能佐碧油,今朝同泛旧仙舟。

凄凉逝水颓波远,惟有碑泉咽不流。

“萧中丞”,指萧祜,字佑之,兰陵人,曾历任剑南西川高崇文幕、武元衡幕、李夷简幕。元和初,萧祜任西川节度使判官。高崇文镇蜀时,萧祜授殿中侍御史朝衔(从七品上阶);武元衡镇蜀时,萧祜授员外郎朝衔(从六品上阶);李夷简镇蜀时,萧祜授御史中丞朝衔(正五品上阶)。萧祜善鼓琴、赋诗,书画精妙;薛涛则工为诗,精翰墨,通音律。薛涛与萧祜都多才多艺,且共同辅佐高崇文、武元衡、李夷简三任节度使,相交多年,感情深厚。

“昔以多能佐碧油,今朝同泛旧仙舟”表明薛涛和萧中丞都曾因多才多艺、才干出众一同辅佐川主武元衡,武元衡死后又一同泛舟摩诃池怀念故主。

女校书”成为薛涛的代称

被武元衡奏报并被朝廷实授校书郎后,薛涛有了正式的女官身份,就名正言顺地以西川幕府校书身份参与西川治理,并和西川众多达官显贵酬唱往来。不仅王建等人称薛涛为“校书”,她也常在诗中如此自称。如《赠韦校书》:芸香误比荆山玉,那似登科甲乙年。淡沲鲜风将绮思,飘花散蕊媚青天。

“芸香”,香草名,可入药,有驱虫、驱风功效。“荆山玉”,代指和氏璧。“登科”,科举时代应考人考中称为“登科”或“及第”“中第”等。“那似登科甲乙年”,即我(薛校书)和你(韦校书)虽然同为校书,可却不像甲年、乙年先后登科那般只有时间先后的不同,比起你来,我可是差远了。

此诗所赠之人是“韦校书”,乃校书郎,薛涛也是校书郎。二人虽然同为“校书”,但薛涛自谦为普通寻常的“芸香”,而赞誉韦校书乃是稀世珍宝和氏璧。虽然薛涛十分谦虚,但很明显,薛涛在与韦校书的诗词唱和中乃是以“校书郎”官身自居的。再如《浣花亭陪川主王播相公暨寮同赋早菊》:

西陆行终令,东篱始再阳。

绿英初濯露,金蕊半含霜。

自有兼材用,那同众芳草。

献酬樽俎外,宁有惧豺狼。

“寮”通“僚”,特指一起做官的人。“陪川主王播相公暨寮”即陪王播相公和我的各位同僚。很明显,薛涛此时乃是川主王播的幕僚。而且,薛涛在诗中还桀骜不驯地表明自己具有“兼材”,不怕“豺狼”,鲜明地表达自己怀才自负、不畏当权黑暗势力的气节。这显然是官场中正直不阿官员的做派,薛涛明显是以西川官员身份自处的。

薛涛死后,继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段文昌为薛涛亲撰墓志铭,并题墓碑曰“西川校书薛洪度之墓”。薛涛创制的薛涛笺,也因薛涛曾为校书,被人们称为“校书笺”。晚唐诗人司空图在《退居漫题(七首)》中提到“只忧诗病发,莫寄校书笺”。后来,他要去蜀中任职,考虑到“应到去时题不尽”,所以洋洋得意地表示“不劳”亲友“分寄校书笺”。

综上所述,薛涛第一次被称为“校书郎”,是因被韦皋聘入西川幕府,并有意奏报她为校书郎;却因西川监军阻止而未上奏。不过,薛涛仍在西川幕府担任正式幕职,协助川主治理西川。武元衡镇蜀后,薛涛向武元衡推荐了同在韦皋幕的卢士玫(卢员外)、王良士,同在高崇文幕的萧祜(萧中丞)等人。有了这些了解西川政务且具备真才实学的僚佐协助,武元衡镇蜀7年,政绩斐然,因此他也大力提拔这些得力幕僚:卢士玫被推荐入朝任吏部员外郎;萧祜的朝衔得到提升;对于薛涛,则是奏授她校书郎朝衔,使薛涛成为大唐第一位女校书郎,名满天下。此后,薛涛遂以“校书郎”身份和达官显贵、才子名士唱和往来,并衍生出“校书笺”等雅称。

载《巴蜀史志》2020年第5期“四川历史名人”专刊 

【四川历史名人】谭继和:中唐第一才女薛涛

【四川历史名人】蜀女多才 薛涛秀冠 ‖ 谭继和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者:汪辉秀(成都薛涛研究会秘书长)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张亚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