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特产>详细内容

【特产】来自泸沽湖畔的盐源苹果‖袁征

作者:袁 征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10-29 21:07:42 浏览次数:677 【字体:

来自泸沽湖畔的盐源苹果

袁 征

寒露已至,冷空气悄然吹进蓉城街头,上了岁数的居民穿上了防寒服。然而,我家附近的农贸市场依旧那么热闹。夫人指着路边一辆小型货车,压低嗓音对我惊呼:“快看,盐源丑苹果!”

盐源苹果(徐波 摄)

满车红彤彤的盐源苹果和一块白底黑字广告招牌,引发了我对一段往事的回想。

几年前的这个时候,我和夫人等亲属一行5人驱车从成都出发,两天后来到久负盛名的泸沽湖风景区。

泸沽湖景区入口(徐淑琴 摄)

泸沽湖由川滇两省共辖,总面积50.1平方公里。其中,湖东31.2平方公里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据文字记载,元朝在泸沽湖设左所土司千户所(泸沽湖又名左所海,俗称亮海)。1951年,盐源县设左所自治区,辖6个乡,泸沽湖东岸一带为沿海乡。1992年,沿海乡改名泸沽湖镇。

泸沽湖风光(徐文河 摄)

泸沽湖南北长9.5公里,东西宽5.2公里,湖岸线长约44公里。最大水深105.3米,湖面海拔2690米。湖中有5个全岛,4个半岛,1个长岛,14个湖湾。周边群山环抱,格姆女神山高踞湖畔,后龙山楔入湖心,整个湖面呈马蹄形状。

1988年8月,泸沽湖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泸沽湖不仅有秀丽的山水风光,而且有奇特的摩梭风情。湖泊周边居住着蒙、纳西、汉、彝、藏、普米、白、壮等多个民族,共约1.3万人。

泸沽湖摩梭博物馆(徐淑琴 摄)

泸沽湖畔的民居(徐波 摄)

摩梭人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几乎全都信教,不仅信奉自己的原始宗教“达巴教”,还信仰藏传佛教。

泸沽湖喇嘛寺(徐文河 摄)

泸沽湖被称为“神秘的女儿国”,生活在这里的摩梭人仍保留着母权制家庭形式,母亲在家庭中主宰一切。

泸沽湖末代王妃府(徐波 摄)

摩梭人奉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走婚的男女分别叫“阿注”“阿夏”,故称“阿夏婚”。

泸沽湖一隅(徐淑琴 摄)

泸沽湖景区里有一座横跨草海、连接两岸村落、长300余米的走婚桥,被称为“天下第一爱情鹊桥”。

泸沽湖走婚桥(高香云 摄)

湖边的民房大多为方木垛成的井干式木楞子房,以木板当瓦,内部结构显现了母系家族的特点。有火塘的正室是全家的中心,旁边是老人和未成年孩子居住的房间。另有一幢二层楼客房,上面是“阿夏”与“阿注”的居室。

泸沽湖畔民房(袁征 摄)

在艳阳照耀下,泸沽湖绽开少女般的笑容,热情迎接了我们这群年长客人。

我们在洛洼北码头草海亮海交界处的一个木制阁楼式四合院客栈居住了三天,环湖绕行了好几圈。

泸沽湖风光(徐文河 摄)

码头上停靠着许多小木船,为客人们游山玩水提供了方便。

游人们在湛蓝色的湖边摆出各种姿势,向大美自然风光深情问好!

景区里有一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情人滩,引来众多游客嬉戏玩耍!

每天清晨,我们伴着飘渺的雾气迎接日出,与成群的海鸥亲密互动。

泸沽湖海鸥(徐淑琴 摄)

黄昏时分,我们面对倒映水中的绚烂晚霞,纵情唱起《夕阳红》来!

泸沽湖黄昏(徐波 摄)

晚餐时,我们点一锅鲜美的清汤石锅鱼。

泸沽湖石锅鱼(徐淑琴 摄)

年过七旬的姨姐向我们问询,泸沽湖有什么纪念品值得购买?热心的店主前来搭话:“你们有车,可在附近或县城周边买些苹果带回去!”

泸沽湖畔生长着1万多亩苹果,它是数十万亩盐源苹果的组成部分。由于盐源苹果主产区处在高海拔地带,故被视为7项生态指标都符合国际公认标准的苹果优生区域。受西南季风气候影响,盐源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冬春干旱,夏秋雨量集中。年日照2571小时,无霜期209天,降雨822.9毫米。苹果着色期日照率在65%以上,有利于糖分积累。果农们利用得天独厚的光热条件和原生态无污染的自然环境,培育出了色泽厚重、皮薄肉嫩、香味浓郁、口感甜脆、汁多爽口的高原苹果。2010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盐源苹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盐源苹果(高香云 摄)

我们驱车来到一户果农家,只见院坝里的苹果堆成一座小山,房前屋后的枝头上还挂着待采摘的果实。一对年轻夫妇正在往一个个蓝色包装纸箱里装苹果,纸箱上醒目标注着“来自泸沽湖畔”“大凉山盐源苹果”“离太阳最近”“离城市最远”等字样。

我走上前去询问正在忙碌的小两口:“你家的苹果脆不脆?”一句问话,暴露了我向来喜欢吃脆苹果的秘密!

男女主人递给我们每人一个苹果说:“你们尝一下嘛,不脆不甜不要钱!”

“嘎吱嘎吱”的咀嚼声从我们的口中发出,于是,我们毫不犹豫地买了几箱苹果装上汽车。我向姨姐开玩笑说:“就把它当作泸沽湖的纪念品吧!”

事情虽然过去好几年了,但泸沽湖的迷人景色以及泸沽湖畔的盐源苹果,至今萦绕在我的脑海里。

据央视网报道,2021年,盐源县苹果种植总面积42万亩,年产量59万吨,产值达30亿元。

四川卫视新闻联播(袁征 摄)

另据四川卫视今年8月21日报道,日前,130吨盐源苹果从盐源县龙塘镇十五股村运往越南。由此,盐源苹果实现了攀西地区自营出口,从产地直接运至国外。

四川卫视新闻联播(袁征 摄)

面对眼前满满一车久违的盐源苹果,我好奇地探询卖主:“为什么要在盐源苹果前面加一个丑字呢?”

年轻男子冲着我诡秘一笑:“我们大凉山盐源苹果越丑越脆,越丑越甜,越丑越好卖!”

盐源苹果(徐波 摄)

不由分说,我们尽自己的力气买了几大塑料袋盐源苹果。

成都人喜欢凑热闹,我们的举动引来许多“闷墩儿”和“素芬儿”围观选购,把卖家的嘴都笑豁了。

回到家,我俩擦去额头上的汗珠,将苹果堆在桌上。不大一会儿,便感觉屋子里散发出一丝丝沁人肺腑的芳香!

我一边嚼着又脆又甜的盐源苹果,一边默默念叨,感谢泸沽湖畔的果农们种植出如此爽口的优质苹果,感谢运输专业商户们为盐源苹果走出大凉山奔波劳碌,感谢成都市城管队员们依照规定为盐源苹果摆摊设点提供方便!

写于2022年10月9日

END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袁 征 (1955年生于北京,祖籍四川阆中,现居成都。退休前为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副巡视员)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