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您的位置: 首页 >四川印象>四川特产>详细内容

【茶文化】蒙顶说‖王祥夫

作者:王祥夫(山西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著名作家、画家)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11-30 20:44:34 浏览次数:904 【字体:

蒙 顶 说

王祥夫

我是从小就喝茶的,家大人只喝两种茶,夏天花茶,冬天砖茶,总是记着家大人用一把茶刀“啃哧、啃哧”弄茶,把茶从坚实的砖茶上弄下来,然后再放到壶里煮。炉子上整天都放着那把壶,壶也几乎总是开着的,起码是不会凉,什么时候喝倒一杯就是。也知道这种砖茶是要运到内蒙古那边去,那边的人整天吃牛羊肉离不开砖茶,再远就是西藏,那边的人更是离不开砖茶。雅安运往西藏的茶叫“藏茶”。雅安藏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称黑茶、乌茶、边茶、边销茶、四川南边茶、四川南路边茶、大茶、雅茶等。蒙顶茶可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茶,这谁也别争,有典籍在那里记载着,实在是大名鼎鼎。

蒙顶山上茶艺表演(袁明 摄)

我是今年春天去的雅安,其实早就想去了,但一直没有机会。 雅安有三雅:雅雨、雅鱼、雅女 。而我最喜欢的则是茶,所以一下车就急不可耐地去了蒙顶山找茶喝。

其实说到蒙顶山,是不用我多说什么的,古人、今人说得已经够多了。而我能说的,也只是自己喝蒙顶茶的感受,从小到大几乎天天喝茶,各种茶放在那里,碰到什么就喝什么,茶与茶是不同的,水与水也有很大的区别。比如说四川的竹叶青很烈,六安的瓜片很厚,太平猴魁回味好,井冈山的狗牯脑入口与众不同。

货怕比货,茶与茶也是有个比较的,来到雅安,才知道蒙顶茶的“甘露”真是好,怎么好?我好像又一下子说不来。唇齿间的事,向来是只可意会不好言传,虽然如此,但好像还是可以说一句。那就是虽然都是用茶叶沏茶,但有的沏出来的是水,而有的沏出来的则是汤,水与汤有什么区别?这需要你自己慢慢去领会。而蒙顶的“甘露”春茶确实是汤而不是水。水是寡淡的,而汤是有滋味的。

蒙顶新茶(罗映雪 摄,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蒙顶茶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在唐代,蒙顶茶都是进贡的,做成一饼一饼的团茶。唐代的茶大多是紧压茶,唐代的工艺是先把茶做成紧压茶,喝的时候用茶锥把茶从饼上弄下来,上茶碾压成末,然后再过箩。这成套的茶具,在离西安不远的法门寺里就可以看到,是法门寺地宫出土的,是一大套皇家鎏金茶具,里边就有茶碾、茶罗和各种茶具。想必这套茶具当年没少接触蒙顶茶。

不仅是在古代,2001年美联社和《纽约日报》将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蒙顶甘露、信阳毛尖、西湖龙井、都匀毛尖、庐山云雾、安徽瓜片、安溪铁观音、苏州茉莉花,列为中国十大名茶。其实早在中唐时期,蒙顶茶已被列为贡茶之首,《唐国史补》中说“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膳夫经手录》中则记载了“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顶”。先春,早春也,足见古人也把早春下来的茶视之为茶中珍品。

蒙顶山位于四川省邛崃山脉之中,东有峨眉山,南有大相岭,西靠夹金山,北临成都盆地,青衣江从山脚下汤汤流过。站在蒙山峰顶,“仰则天风高畅,万象萧瑟;俯则羌水环流,众山罗绕;茶畦杉径,异石奇话,足称名胜”,因此有“蒙山之巅多秀岭,恶草不生生淑茗”的说法。清代徐元禧有诗云:“五顶参差比,真是一朵莲。”

蒙顶山几乎是一日三云雨,因为雨水多,才孕育出了这独一无二的名茶。蒙顶“甘露”是国内最早出现的揉捻型绿茶,据说是从宋代蒙山名茶“玉叶长春”和“万春银叶”逐渐演变而来。蒙顶甘露茶汤色清澈明亮呈黄碧色,真是好看。不说喝,光用眼看看,也会让人觉得赏心悦目。

雅安名山牛碾坪万亩观光茶园(图片来源:雅安市文旅局)

历代文人墨客大多嗜茶如命,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不少赞颂蒙顶茶的诗作,比如白居易《琴茶》里的“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唐代黎阳王《蒙山白云岩茶》诗云:“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有人说甘露之所以名甘露,是因为其茶汤似甘露,但我认为这多少有点附会。那么就让我们说一下蒙顶茶的由来吧。

蒙顶茶的主要产地是集中在四川雅安的蒙顶山上,因为这里的降雨量,因为这里的空气湿度,因为这里的土壤肥沃,因为这三个条件的得天独厚,蒙顶茶才与众不同。

说到这里,你别嫌我啰嗦,我想再说一下“甘露茶”的由来,据说西汉时期,甘露普惠妙济大师吴理真在上清峰栽了七株茶树,所以这里的茶才叫“甘露”。据说那七株茶树都“高不盈尺,却能不生不灭而迥异寻常”,这几句话可说是关于古人种茶的最早记载。吴理真是西汉人,号甘露道人,道家学派人物,先后主持蒙顶山各观院,是中国乃至世界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最早的种茶人,直到现在都被敬之为蒙顶山茶祖。

蒙顶山高山茶园(郝立艺 摄,图片来源:四川日报)

关于吴理真,清光绪年间出版的《金石苑》中有相应记载,而又有不少记载把他说成是佛教人物。关于他的传说是既虚幻且众多,直到现在谁都说不清他到底是道家还是佛家,他就是这么一位佛道合一的人物。

北宋的孙渐来此拜谒行礼之时,说到其场面气氛与寺庙里烧香拜佛差不多。又《杨慎记》中所记:“名山之普惠大师,本岭表来,流寓蒙山。按碑,西汉僧理真,俗姓吴氏,修活民之行,种茶蒙顶,陨化为石像,其徒奉之,号甘露大师,水旱、疾疫,祷必应。宋淳熙十三年,邑进士喻大中,奏师功德及民,孝宗封甘露普惠妙济大师,遂有智矩院,遂四月二十四日,以隐化日,成集寺献香。宋元各有碑记,以茶利由此兴焉。夫啜茶,西汉前其名未见,民未始利之也。浮屠自东汉入中国,初犹禁,不得学。”吴理真因为种茶功高,有开设蒙山之功、种茶而遍及中华,功垂后世,其所作所为,自然顺乎佛教功德,因而佛寺禅院把吴理真纳入“宗谱”,让其“皈依”佛门,并为之罩上神秘光环,也就完全在情理中。

蒙顶山风光(图片来源:雅安市人民政府网)

把吴理真明确当作“道士”,则是由孙渐《智矩寺留题》“昔有汉道人,剃草初为祖”而来。不过“道人”这个词,在古代也是一种对佛教徒的称呼,出道之人,出家之人。

更可能的情况是,吴理真既不是和尚,也不是道士,而应当是蒙山当地一位普通的种茶人,一位地地道道的“茶农”。

蒙顶山好,蒙顶茶出类拔萃,我把它的好归结为两点:一是有历史,而这漫长的历史中又有种种动人的传说;二是茶好,关于茶怎么好,这个真还不好说,还需你自己前来。但我要告诉你,来蒙顶山最好是阳历的四月,三月好像是太早了一点,而且还有点冷,上山的时候可能还会下一阵雨。

蒙顶山景区(图片来源:雅安市文旅局)

就四月吧,来蒙顶喝新茶,如果是金圣叹来,他的三十三则“不亦快哉”一定会变成了三十四则:“初春来蒙顶喝甘露新茶,不亦快哉!”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 王祥夫(山西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著名作家、画家)

供稿:雅安市地方志编纂中心

配图:方志四川

来源: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终审:唐志昂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