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方志四川•地理标志产品】张坝桂圆:一种文化,一种精神

作者:泸州市地方志办 发布时间:2019-02-26 10:19:47 浏览次数:1099 【字体:

听有些人说,张坝桂圆没啥特别的……

也听很多人说,张坝桂圆真的比别的地方好吃……

但是,我要说,张坝桂圆真的有些东西是你不知道的。 

水文地理孕育品质

 张坝桂圆是生长在泸州市江阳区张坝街道、茜草街道、泰安街道、黄舣镇、弥陀镇5个镇街辖区范围的桂圆,其中又以张坝桂圆林内4500亩的桂圆为主,它是中国大陆桂圆种质基因库,北回归线上最大最古老的桂圆林。这里的桂圆色泽均匀,果顶浑圆,酸甜可口,香气浓郁,其总糖含量超过14%,维生素含量超过75mg/100g,总酸不超过0.025%,是江阳区一张独特的果树名片。2017年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正是张坝桂圆品质和价值的体现。

茂密的张坝桂圆树

张坝桂圆的特色品质源自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张坝位于长江边,境内浅丘密布,大部分平均海拔在600米以下,种植地域整体依山傍水,地势北低南高,呈缓坡带走向,透风透光,排水较好,使得张坝桂圆无冻害、产量高、品质优。同时,张坝地区纬度较低,位于四川盆地边缘与云贵高原过渡带,海拔高差相对大,地形地貌复杂,形成了桂圆树生长的河谷、浅丘小气候区,造就了张坝桂圆独特的地理生长环境。

张坝桂圆

 张坝桂圆的特色品质取决于适宜的气候特征。张坝桂圆喜温忌冻,对低温相当敏感,对日常雨量和热量要求较高。而张坝地区具备了这一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和准南亚热带气候特征,这里常年雨量充沛,年降水量达到1142毫米,日照较强,全年日照为1288~1400小时,热量充足,冬暖夏热,无霜期更是达到350天,为张坝桂圆生长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气候环境,是内陆最北缘最晚熟的桂圆种植基地。

 张坝桂圆的特色品质植根于特色的土壤条件。张坝桂圆产区土壤以紫色土和沿长江新老冲积地为主,且多为沙溪庙组、自流井组等母岩风化而成的紫色土,以及沿“两江五河”台阶新、老冲积地,肥沃有机土层达到80~100厘米以上,土壤微酸性,pH值为5.5-7.5,同时土壤由于土层深厚、松软、湿润,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含量丰富。长江沱江在此相汇,淤泥冲积,带来丰富的有机质和养分,同时独特的地理条件,形成了张坝桂圆生长的完美的土壤环境,促成了张坝桂圆与众不同的香味和口感。

历史文化彰显底蕴

 张坝桂圆栽培历史悠久,上可追溯到汉代,已有近2000多年历史。晋左思《蜀都赋》曰“旁挺龙目,侧生荔枝”,其中“龙目”即龙眼、桂圆,就是描写的桂圆,可见四川种植桂圆历史源远流长。宋代仁宗嘉祐年间,宋朝文豪苏东坡父子乘舟途经张坝江心,见江岸满是硕果累累的桂圆树,即兴吟出“累累龙眼压枝低,雨打风吹欲惋泥,幸免儿曹攀折苦,园东饱啖到园西”的丰收喜悦之情。

 张坝桂圆有确切记载的大规模种植,始于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川”时期。据1933年发掘出土的清同治五年阴刻的《张氏墓总志》记载,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湖北黄州孝感人张氏一支在张启凤的带领下降旨入川,迁居张坝落叶安居,因张坝地处长江之畔,气候怡人,养分充足,交通便利,其子张朝玉,张朝亨兄弟二人分为两支,一支以长江鹅堡山直出河心,一支至长工长渔子溪直出河心,不依界有乱族规,栽桢楠树为界,并尝试大规模引种培育了新品种桂圆。根据农林专家科学考证,张坝桂圆林现存最大最古老桂圆树王年龄高达346年,即为当时种植的第一批桂圆树。发展至今,张氏种植桂圆树的区域规模不断扩大,现已经形成一个占地4500余亩,生长着15000多棵百年桂圆树、2000多株荔枝树以及1000多株桢楠树为主的桂圆林,绵延10余里,成为北纬28.5度线上面积最大、最古老的桂圆林。

张坝桂圆林

在张坝桂圆成林的346年的历史中,打上了深深的桂圆文化烙印,张氏家族传承至今,坚持耕读文化,以桂圆种植与栽培呵护家族命脉,用其独特的方式凝聚了张坝地域的“圆”与“和”的文化价值理念和精神。

经营管理提升效益

 2008年以前,张坝桂圆主产地的桂圆树主要是依托当地农户,由农户自行分散管养、采摘、销售。为更好地提升张坝桂圆品质,提高科学管养水平,提产增效,江阳区于2008年开始按照“生态先行,效益并举”原则,将分散在农户手中的桂圆树收归国有,对张坝桂圆林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已完成以2400亩桂圆树为主要核心的桂圆林保护体系建设,同时探索实施了“旅游+桂圆”的产业发展模式,整体提高张坝桂圆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013年,张坝桂圆林成立旅游管理公司,组建专门针对桂圆古树保护的环境管理部,聘请专业的技术顾问,强化园区桂圆树的统防统治工作,每年投入近200万元,加强树木管理,主要包括施肥、浇水、排涝等日常工作,定期开展桂圆树的修枝等救危作业,强化病虫害和白蚁防治等专项保护工作,同时公司每年开展桂圆树原生树苗的培育及树木补栽,保证园区桂圆树的生长环境。为更好地加强园区近1.5万株百年桂圆树的管理,公司开展树木普查,建立电子普查档案,建立树木挂牌制度,对树木实施规范化、科学化和技术化管养。实行公司化管理以来,张坝桂圆林桂圆树死亡率逐步下降,部分树木通过更换土壤等科学救护,实现了再生再长。

 着力实施品牌管理,提升张坝桂圆价值深度。为更好地表达和传达张坝桂圆价值,公司每年进行大量投入,举办桂圆文化节,打造桂圆丰收文化盛宴,逐步树立张坝桂圆丰收的活动品牌,向社会传达张坝桂圆的题中应有之价值。同时公司积极开展各类品牌创建活动,目前张坝桂圆林已经先后获得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水利风景区,张坝桂圆林也被广大游客赞誉为“城市会客厅”“城市绿肺,天然氧吧”,2017年,张坝桂圆更是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殊荣,这都是对张坝桂圆林及张坝桂圆价值的最好诠释,张坝桂圆的品牌及价值正在逐渐树立,并日益得到社会认可。

 着力探索模式运营,提高张坝桂圆效益长度。从2008年开始,张坝桂圆依托张坝桂圆林,已经开启了“旅游+桂圆”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公司多年的深耕,这一产业模式所带来的效益日益凸显,张坝桂圆作为泸州的特色农产品,已经深度融合到旅游运营中,旅游运营让张坝桂圆价值提高,效益提升,同时旅游运营让张坝桂圆的管理与销售更加规范、成熟。公司多年来致力于挖掘张坝桂圆林的历史文化底蕴,探索张坝桂圆的文化价值,通过文化提升与活动品牌塑造,增加了张坝桂圆的价值长度和效益的可持续发展。自2013年以来,张坝桂圆产品连续五年丰收稳产,同时公司以旅游运营模式,引入采摘体验、在线销售等方式,提高了销售量,平均年销售经济效益达到近50万元。

结束语

正如清同治五年,国子监大学士张鑍站在历史高处,用仅仅800余字完整地俯瞰勾勒出的张氏家族生命史里折射出的精神一样,张坝万棵百年桂圆树作为张坝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其历史文化的见证者,在时间的历练里,它们像白发苍苍的老者,用尽每一分力量向后辈诉说着历史的故事,岁月的沉淀昭示着中国古文化的魅力,打造着现代都市的另一片净土,这既是张坝桂圆被历史赋予的文化价值,也是张坝桂圆在历史悠长的时空范畴中,赋予了这片土地的一种雄健的历史浑厚感和历史责任感。

张坝桂圆,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

终审:何晓波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正文】
x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