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记忆第3季】第9集 李白的成都岁月
李白的成都岁月
【小剧场】
年轻人:九天楼,是能登九天的楼吗?
老 者:是,也不是,知道这个名字从何而来吗?就来自李白的《登锦城散花楼》:“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年轻人:所以散花楼就是现在的九天楼吗?
老 者:不是,据考证,散花楼是成都古时名胜,应该在今天的锦江区烟袋巷附近。不过1995年人们在塔子山公园里修建了一座高楼,却因为李白这句“如上九天游”,就把这座高楼命名为“九天楼”了。
【版头】
暮春三月,宣城郡内杜鹃绽放,姿态万千,寄寓于此的李白触景生情,不由得想起成都流传千年的“望帝化鹃”的传说,思乡情愫蔓延开来,他提笔写下“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成都,虽不是李白的家乡,但他在四川长大,在四川完成学业,蜀乡山水滋养了他二十余年。成都作为天府之国的腹心,也在李白的诗歌里浓缩成隽永的乡愁符号。
李白究竟来过成都几次,究竟是什么时候初到成都,学界有着不少争议。四川籍著名学者郭沬若认为,李白不仅来过成都,开元十年至十二年(722至724),李白都在青城山读书。
以上说法,至今尚在争论。但可以确定的是,李白传世的、提及成都的诗歌约有二十首左右,而且很多都是一字千金的成都“导游词”,他也因为那些诗句,成了成都当之无愧的导游。
如果你来成都,李白会用诗歌耐心地给你讲成都的历史:“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没有“秦开蜀道置金牛”开辟金牛道,这座古都便“不与秦塞通人烟”。
李白也会告诉你,锦江江畔的美景值得驻足,成都之美,就美在潺潺的锦江碧波。正所谓“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在李白的《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中,还有“锦江何谢曲江池”“锦水东流绕锦城”等句,“锦江”出现了整整5次之多。
成都的美,实在太难形容了,笼统来说,就是“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其中名胜,有战国李冰所造的七星桥,你能看到 “星桥北挂象天星”;也有《华阳国志·蜀志》中记载的晶莹照人的古蜀石镜,你能梦得“石镜更明天上月”。
民谚有云:“少不入蜀,老不出川”。成都,你来了就不想走。如果不早点走,便会沉醉于天府之国。就像李白说的“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来了不走,你自然就“跑不脱”了。
古时,成都曾有名胜,名曰“散花楼”,李白春游锦城,为天府晨晖和濯锦流水陶醉不已,写下了著名的《登锦城散花楼》,描绘了成都的华美、富庶:“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这首诗在成都流传很广,深得民心,至今被镌刻在1993年百花潭公园门口重建的散花楼前的大石头上。1995年,人们在塔子山公园修建了一座高楼,因李白“如上九天游”之句,此楼被命名为“九天楼”。
724年,李白已经二十四岁。正当青春年华的他,离开故乡携梦远行。此后,他再也没有返回故乡。为表达心头的思恋,他一次又一次写下了怀念四川和赞美成都的诗句。
李白没有忘记成都,成都也不会忘记李白,关于他的传说依然在成都流传。在人民南路、新光华街附近,曾有一条“青莲巷”,其来历说法不一。有传说是李白居住过的地方,因李白号“青莲居士”故有此称,不少著述也采用了这一民间说法。
如四川文史馆编纂的《成都城坊古迹考》云:“传说李白在成都时尝居此巷,故名青莲巷。”袁庭栋《成都街巷志》也说:“民间传说,当年李白到成都求师访友时曾经在此居住,因为李白自号青莲居士,故而得名为青莲巷。”有道是“文宗自古传西蜀”,李白的存在,让这句话显得极有分量。李白笔下无数的“锦江”“锦城”等辞藻,也为这座文化名城,留下了沉甸甸的自豪。